苏轼这首词,饱含着人生大智慧,是历代文人和官客必读的人生经典

导读:如果要在苏轼的诗词中选一句来形容他的一生,那么最贴切的非“一蓑烟雨任平生”莫属了。凉雨侵人,春风料峭,林间沙路上,一人身无雨具却步伐从容 ,且一边吟咏长啸,恰似他的这场阴雨裹袭着的人生,但他却不畏命运的腥风血雨,依然还是这么泰然前行。苏轼,还是那么豪放,他的诗词也依然豪放。所不同的是,更增添了几分”人间仙境般“的超然与空灵。

苏轼这首词,饱含着人生大智慧,是历代文人和官客必读的人生经典

图文|源自网上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其一生仕途坎坷,做地方官时却颇有建树,只是他不适应错综复杂的朝堂政治斗争,经常因为自己针砭时弊的诗词和言论,陷入到新党和旧党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也许是上天给了他才华横溢的同时,却关闭了他不能“圆滑通融”的世故吧!这首《定风波》是他在【乌台诗案】后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即公元1079年)春所作。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全词言简意赅,不事藻绘,于寻常处生波澜,语意双关,令人回味无穷。】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整篇诗文的意思是:三月七日,在沙湖游玩的途中突然下起了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浑身被淋湿的样子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随后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读罢全词,令人心情振奋,心境豁然,心灵净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使读者在默读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在这里,我们不难窥探出作者的绝对不凡。这首即兴创作的词,结构严谨,承上启下,短短几十字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感悟都囊括了。上阙前两句“莫听”“何妨”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他在黄州受当地官员监视。“竹杖芒鞋轻胜马”可以看到苏轼是多么乐观可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谁怕”看到他的胆量和气度,“任平生”看到他的无惧政治风雨的人生态度。下阙“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意思是风雨后他酒也醒过来,天也放晴,他这时心情大好。他回望这段冒雨前行而后天晴的经历,不禁豪迈的吟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时他的人生境界得以升华,“向来”写出是一种经历风雨之后变得更为强大,后两句是说只要本心不动,风雨和晴日也没有分别,达到完全宠辱不惊的程度。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亦真亦幻,似真似幻,真真幻幻,幻幻真真。诗文一扫宦海沉浮,经历坎坷,理想不竟,抱负未果,让作者几年来一直郁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而是在着力歌颂退隐江湖,淡泊宁静、无忧无患、无欲无求、轻松自由的生活。把人带入到如梦如幻的人生梦境的老庄美学中。

入梦的引子是“饮酒”和“下雨”。酒的微醉让作者晕晕乎乎,这是白日梦形成的主要基础。烟雨的迷蒙让天气灰暗朦胧,创设了入梦的良好氛围。

入梦句是“莫听穿林打叶声”,梦境为“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作者用“竹杖”“芒鞋”“蓑衣”“烟雨”等意象及雨中“吟啸”“徐行”等动作创设了一个极为美妙的白日里的梦境,活脱脱地勾勒出了一个隐居江湖过着从容淡泊生活的隐士形象,他虽无荣华富贵之享受,但亦无宦海浮沉之忧患,心情得以平静,心境得以安宁。

梦醒句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吹醒了醉酒,作者感到冷,一个激凌,头脑清醒了,梦结束了,作者又回到现实之中。这“冷”既是实写酒醒后身体感到冷,也是写梦醒后又想到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心冷。正在这时,远处山头温暖的夕阳让作者感到了些许暖意,也增添了他战胜逆境的信心。

过渡句为“回首向来萧瑟处”。虽然“相迎”的斜阳给作者带了一丝温暖,但一想到自己饱含萧瑟风雨的坎坷仕途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又熄灭了!

梦破后寻梦句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仕途的风雨就如同这自然界的风雨一样变幻无常,他所期盼的仕途阳光又会在多长的风雨之后?与其终日忍受这种提心吊胆之痛,还不如“归去”,退隐江湖,一切平静,无悲无喜,“无雨无晴”。

由此可见,这些都是写作者心中想象之事而非眼前之景,全词就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白日梦境!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这首《定风波》为苏词名作,历来被人评为悠闲从容、旷达乐观。它不仅是苏轼的一首闲适词,更是一篇夫子自道之作。抒写了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气,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附:注释

⑴定风波:词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放声吟咏。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⑾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

后记:花花世界,物欲横流。放不下名利诱惑,也就做不到不忧不惧、不悲不喜。实际上,许多人终生都在追名逐利,最终落得失意落魄,心灰意冷。其实,人生本来可以简简单单、清清淡淡。生于尘世,当然要去寻梦,当然要去拼搏,但也应当记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万事不可强求。随遇而安,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失意的时候,仍能笑看风清云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旷达   人生   蓑衣   词人   雨具   仕途   豪放   山头   文人   美文   烟雨   历代   狼狈   坎坷   梦境   春风   风雨   作者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