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李白被人瞧不起,怒而写下一首回敬诗,未料想成了千古名作

导读:倘若历史如璀璨星河,李白便是一轮明月,再多的人前赴后继追赶也不过是衬托他的光辉。大唐历史文化,因他而光芒万丈,后人能忆起的不是皇帝的仁德、妃子的容颜、朝臣的勤勉、将军的威名,只剩下他的文采如何让天下人所叹为汗颜!哪怕千万年过后,纵然繁星消亡、群星陨落,那一轮明月依然会在祖国大地上散发着卓然清新的青春光辉!

青年李白被人瞧不起,怒而写下一首回敬诗,未料想成了千古名作

图文|源自网上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诗坛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他的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了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这首《上李邕》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上李邕》是李白的一首七言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当时李白来渝州(今重庆市),谒见当地名士李邕(渝州刺史),希望通过李邕引荐找到政治出路,却受到冷遇,因放言高论被说是“大言”,从而瞧不起他。二十多岁的李白年轻气盛,便在临别时怒而写下这首《上李邕》以作回敬,并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歌颂,表达了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狂者姿态。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的大意是说:大鹏终有一天会乘风飞起,展翅翱翔九霄云外。即便待到风停下来,它扇起的翅膀仍然可以将沧溟之水簸干。世人看见我与俗不同的论调,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以对。殊不知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君子大丈夫怎么可以瞧不起年轻人呢?

诗的开头两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说大鹏某一天只要乘风而起,就可以直上九万里之高。“大鹏”,本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后来成为了庄子哲学中自由理想的象征。而青年时期的李白就志向远大,非常自负,这里显然是以大鹏自比。即你李邕不要瞧不起我,我李白有朝一日,会同大鹏鸟一样直上九万里,那时你只可能仰视了。

接着两句:“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其意思是说,假使大鹏没能借助于风的力量“扶摇直上九万里”,它也能扇一扇翅膀就将沧海之水簸干。这是因为在神话传说中,大鹏鸟“其冀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即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拍击下水面就能激起三千里的波涛。结合开头两句来看,李白的狂者姿态可谓呼之欲出。大鹏的形象,也即李白自己的形象。

最后四句:“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是李白对李邕瞧不起自己的回答。凡夫俗子见我喜欢发表不同凡响的言论,听到后会耻笑我在说大话,你可想到当年的孔圣人都说后生可畏呢?你李邕可不能瞧不起年轻人啊!这首诗是李白直接面呈李邕的,所以以守为攻,点到为止,语言还是比较婉约的。

但我们清楚,这里就是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给以批评。言下之意,没有想到身为名士的你,竟然也与那些凡夫俗子一样,有点狗肉不上称呀!随后拿出《论语·子罕》中记载的孔圣人识拔后生一故事,难道你比孔圣人还要高明吗?从这四句诗来看,我们已经看到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这也难怪后来的李白敢于“笑傲权贵,平交王侯”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引经用典。既体现了李白的才学,也表现了他的雄心大志。如前四句中,所引用的大鹏,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后四句中,李白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用了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孔子如此说,是奖掖后进;李白如此说,是对李邕的揄揶,也是讽刺,更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显示出少年锐气,傲岸不屈的性格。

综观这首诗,李白主要是以大鹏自比,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及强烈的用世之心,对名士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全诗语气直率不谦,具有磅礴的气势,向来被认为是李白代表作之一。

附:注释

①上:呈上。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

②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③假令:假使,即使。

④簸却:激起。

⑤沧溟:大海。恒:常常。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⑥余:我。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⑦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见《新唐书·礼乐志》。宋本“宣父”作“宣公”。

⑧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

后记:每个人,都曾经是李白,生于理想,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着时代;每个人,又慢慢离李白越来越远,忙于生计,庸庸碌碌,只有在醉酒后追忆当年时才会轻弹眼泪。其实,”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而上九万里“是一种大唐的气象,也应该是新中国的气象。这就是为什么时隔千年,我们仍然在默念着那青春的李白,那一酒一剑、游走天地之间的理想之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李白   江都   太白   傲岸   论语   孔子   后生可畏   扶摇直上   名士   名作   后生   庄子   圣人   美文   千古   态度   年轻人   形象   青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