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这首由虚到实,以壮写悲,凄凉悲愤之词,读之令人肝肠寸断

导读:这首词是辛弃疾写于与陈亮鹅湖之会分手之后,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 壮志难酬”的悲鸣。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其实,这也反映出这并非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辛弃疾这首由虚到实,以壮写悲,凄凉悲愤之词,读之令人肝肠寸断

图文|源自网上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辛弃疾的一生可谓是少年得意,老来壮志难酬。暮年来临,生平的理想仍远在天涯之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他为我们留下的一首千古名篇。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经典之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的大意是说,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宫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牛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上片重在表达: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

先用“醉里”、“挑灯”、“看剑”三个连续的动作,写出一位将军心情复杂。喝醉酒,又难以入眠的形象。接着是好不容易睡着了,还是心系沙场,不能忘怀。后用了一组对仗极工句子,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士兵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这里是个典故,指牛,最早是因为商朝武成王黄飞虎的坐骑,五色神牛的名字就叫八百里。因为那头牛十分高大、雄健,据说一天就能跑八百里。”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士兵们饱餐牛肉,奏起军乐,准备杀敌,“沙场秋点兵”,预示了大战开即的前夜。

上片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了军队前行和武器装备的齐全、威力,的卢表示快马,这个典故见《三国演义》,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将军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似乎结局非常完美。

结果一句,“可怜白发生!”一个陡转,把原本应该进入到所谓的人生巅峰的宏阔景象,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

从全词看,前九句是一意,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寄托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最后一句是一意,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一句否定九句,前面的写得酣恣淋漓,更为加重了末五字失望之情。“壮词”瞬间变成“哀词”,两意间形成强烈的反差,既是对报国无门的苦闷,也是对抨击政府黑暗的刻意所为。陡然下落,戛然而止,无限悲愤尽在不言中。

————

后记:这首词约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陈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悲愤   鹅湖之会   壮志   吹角连营   披肝沥胆   豪壮   军容   词人   肝肠寸断   君王   沙场   反差   美文   生前   霹雳   意境   凄凉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