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那些调皮的“我”

为了便于抒发情感、展开描写,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都擅用第一人称叙事,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生动性,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情节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作品中的“我”,可以是本人,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我”的形象有时伟岸高大,有时又淘气调皮。今天,我们就看看名家作品中的“我”是怎样调皮的。

从百草园调皮到三味书屋的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描写童年生活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忆起童年,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些淘气的、调皮的、有趣的旧事。鲁迅先生也不例外。在百草园,我听蟋蟀弹琴,看蜈蚣、玩斑蝥,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将砖头抛到了隔壁家。到了三味书屋——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玩性丝毫不减:爬上花坛折腊梅花、在桂花树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虽然顽皮,但毕竟是学生了,对先生手中的戒尺是敬畏的,只要先生大叫一声“人都到哪里去了”,便一个一个陆续回来。到了课堂上就不调皮了吗?不不不,不调皮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 “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最后还换了钱用。也算没有白费了那些顽皮的时光。

顶精于逃学的沈从文

“君,你能明白逃学是怎样一种趣味么?” 这是《湘西往事:在私塾》一文中开篇的第一句话。我是在八岁上学以后,一直到小学快要毕业,顶精于逃学,而且逃学本能天然会。反正“逃学是挨打,不逃也挨打”,逃学是在被发现后才会挨打,没被发现就不会挨打,不逃学却“有一打的机会使先生的戒尺敲到头上来”,你说,我是“逃学好还是不逃学好”。仓底的小花兔,街上的戏、水里的鱼、打架的鸡,还有牛肉巴子、猪血绞条、碗儿糕、腌莴苣等那么多诱人的美食,都是我逃学的理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为了不被挨打,就要两面说谎。“我最先所学,同时拿来致用的,也就是根据各种经验来制作各种谎话”。逃学、说谎还如此理直气壮、青史留名,也唯有沈从文。

与蚊子较劲的汪曾祺

汪先生在《露筋晓月》一文中记述了一个有关蚊子吃人的故事,认为这是“全无心肝的街道之士编造出来的一个残酷惨厉的故事”。所以,在乘轮船从高邮到扬州途中,做了一梦,梦到一蚊,抽根棉线拴住蚊子长嘴后,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对话。“哥们!”蚊子首先发话,“你为什么把我拴住?”“你是世界上最可恨的东西,为什么要生出来?” 蚊子说:“我们是上帝创造的”。“你们为什么要吸人的血?”“这是上帝的意旨。”“为什么咬人又疼又痒?”“是叫人记住他们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咬就咬吧,为什么要嗡嗡叫?”“不叫,怎么能证明我们的存在?”“你们真该统统消灭!”“你消灭不了!”“我现在就要把你消灭了!”我伸开两手,隔着蚊帐使劲一拍,不料线头脱出蚊子飞走了,还回头跟我打了个招呼:“拜拜!你消灭不了我们,我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声汽笛,我醒了。

读到这样的文字,有没有会心一笑。读后感觉生动有趣,还富有哲理。哦,原来他们也调皮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猪血   高邮   全无心肝   调皮   湘西   戒尺   文学作品   淘气   顽皮   美文   文中   蚊子   书屋   有趣   新鲜   人物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