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洪军:我的养鸟故事

插图 网络

郑洪军:我的养鸟故事

记得作家杨朔在《荔枝蜜》一文中写道:“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

的确如此,我对花鸟鱼虫也确有些偏爱。每当我来到观赏鱼市场上的时候,就会迈不动步了。家里现在养的热带鱼现在还在不断的添“鱼”进口呢。记得七、八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捉蝈蝈,能编好几种蝈蝈笼子。害得我家周围的小朋友常常围着我转,央求我为他们编蝈蝈笼子。家里养的热带鱼现在还不断的添“鱼”进口呢。但是在其中成绩最骄人的要首选养鸟了。

郑洪军:我的养鸟故事

曾经有个网鸟的朋友送给我一对翠鸟,这对夫妻一定是在比翼双飞的时候,不小心而自投罗网的。那鲜艳的色彩让你真正明白什么叫自然天成。但我知道它们是以鱼虾为食的,不好饲养。所以也就没有对它们怎么上心看管,再加上没有结实的笼子,那一对聪明的小东西只被我囚禁不到一天的时间,乘着我喂它们小鱼的时候跑掉了。想来幸亏它们跑掉了,让我主动把它们放掉还真有些舍不得。否则迟早会葬送在我的手里的。

再后来,我有机会养了一对棕头鹦鹉,也叫牡丹鹦鹉。这种鹦鹉全身的羽毛都是绿色的,只有头顶上的羽毛是深棕色的,就像是人为画上去的一样。弯弯的喙,尤其擅长嗑带皮的谷类的种子。在炎热的夏天特别能叫唤。而且是天气越热,它们鸣叫的越欢。声音高亢、清脆而嘹亮。饲喂的要点是不能少了清水,主料就是小米和鸡蛋,最好是把生鸡蛋打碎与小米搅拌后晾干再喂。还可以喂些油菜,那是它们最喜欢吃的青菜了。

郑洪军:我的养鸟故事

养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它们在窝里下了两个白色的手指尖大的鸟蛋,就像缩小的鸡蛋一样。我兴奋极了,还很不讲究地拿出来细细地察看了一番。谁知道就是这么一看,可闯了大祸了。再把鸟蛋放回去的时候,两只鸟不知道为什么把鸟蛋啄破吃掉了。你看看,多么地残忍啊。你可知道,那可是你们没有降生的孩子啊!后来,听有养鸟经验的人说,鸟蛋是不允许动的,被人动过的鸟蛋,有了人的气味,它们就不再去孵化了。原来是这样的啊。

进入了冬季,我把鸟笼拿到了室内,放在走廊里面。不经意中我发现一段时间里,只有一只鸟儿从密闭的暗室里出来放风。我猜想可能是另外一只在承担孵蛋的重任。这次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我的家人们再也不敢去打扰它们平静的生活了。就这样相安无事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我听到在鸟笼的暗室里偶尔会传出来幼鸟微弱的鸣叫的声音,这与以往成鸟鸣叫的声音是截然不同的。更令我感到惊奇的是,每隔两三天的时间,幼鸟鸣叫的声音就会更加有力一些,特别是声调和音量,都逐渐在加强。我知道,新生命正在那里成长、壮大。

郑洪军:我的养鸟故事

终于有一天,在暗室的出口,伸出一个光秃秃的小细脖子顶着的大大的不成比例的脑袋,我差点儿惊叫起来。我知道,那就是新生的小鸟。更令我感到惊奇的是,那个小脑袋几乎和它们的父母是一摸一样的,只是上面的羽毛的颜色没有它的父母的那么深而已。头顶那一圈羽毛也是棕色的。尤其吸引人的是它的眼光,你看它侧着头部,用长在侧面的眼睛来探寻外面的世界。因为它们毕竟是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啊,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精彩啊?是什么样子啊?它们是一无所知的,对于它们来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从幼鸟鸣叫的声音的细微差别中我初步判断,刚刚孵化出来的不只有一只幼鸟。

果然,几天后,有一次我下班回到家里,看到有三只小鸟同时出现在鸟笼里面了,现在它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了,在笼子和暗室内进进出出已经相当频繁了。到此为止,这个鸟的大家庭的成员已经扩大成五口之家了。我很欣慰。因为在我家的这个走廊里曾经诞生过三个鲜活的小生命。

不知不觉中,那三只幼鸟逐渐在长大,最后变得几乎和它们的父母没有什么区别了。也许是岁月的沧桑,把它们的毛色也侵染得和它们的父母一样的深暗,这些都在标志着它们已经长大成熟。

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一家五口相继离开了这个我们人鸟共同生活的世界。为此我还郁闷了好多天。以至于到现在再也不敢养鸟了。

郑洪军:我的养鸟故事

【作者简介】郑洪军,职业教师,林口县人,业余爱好拉小提琴和写随笔。作品散见《家教导报》、《初中生学习》、《牡丹江广播电视报》和《牡丹江晨报》及网络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牡丹江   鸟蛋   暗室   蝈蝈   鸟笼   鸟鸣   热带鱼   笼子   花鸟   鹦鹉   美文   羽毛   鸡蛋   家里   父母   声音   故事   郑洪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