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等父母攻身,中等父母攻嘴,上等父母攻心


下等父母攻身,中等父母攻嘴,上等父母攻心

下等父母攻身,中等父母攻嘴,上等父母攻心

文:我是素颜

曾经少不更事的少年,到了年龄结婚成家育子,自动升级成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是面临的一个大挑战。

可以说,父母的教育认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生活中有很多教育成功或失败的实例,就听我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吧。

表妹英子比我小半个月,我们算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他的爸爸是个性格暴躁的人,动不动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就发脾气动手打人。

英子被打之后经常找我哭诉,盼着快快长大,离开家,逃离父母的约束。

后来英子成家有了一个女儿,英子还是经常来找我诉苦。她的女儿不听话,爱顶嘴,不爱学习,爱打扮,还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总之,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坏女孩。

我多次走进英子家,发现她教育女儿的方式,简直和她的父亲一模一样,一言不合就破口大骂,盛怒之下,更是动手就打。


下等父母攻身,中等父母攻嘴,上等父母攻心

小时候女儿被打时,会害怕会求饶。年龄渐长,女儿早已习惯,要打要骂由着妈妈,打累了也就不打了。反正妈妈看不惯她的地方多了去了,死猪不怕开水烫,妈妈怎么生气、暴怒、责打,她都充耳不闻,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女儿大了,英子打不动了,她经常向我们痛诉女儿的种种不听话,把女儿说得一无是处。

我和她女儿贝贝其实聊过几次,小姑娘并没有她妈妈说得那么不堪,只是从小每做错一件事,都会被妈妈无限扩大,她被重复打骂,失去了进取心,索性变成了妈妈嘴里的坏孩子。

可惜英子顽固不灵,劝她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她会回怼一句:你们要生出这样一个孩子,你们试试。我打她,她还这样。我要好脾气,她能反了天。

可怜了孩子,依然在英子的棍棒教育下偷生,她也在等,等到可以独立时,逃离这个家。

打骂教育的方式,会结出教育的恶果。

不仅让孩子变得脆弱,感到孤独无助;还会慢慢形成说谎的习惯;更容易养成暴躁、烦躁的脾气,偏执不听劝;性格也会变得敏感、自卑。


下等父母攻身,中等父母攻嘴,上等父母攻心

在生活中,孩子会表现出不自信。在做事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对自己失望,乃至对人失望,对人生失望,失去进取心,更有甚者,会失去生活的勇气。

另一位朋友小兰是个碎嘴子,她的原生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父亲过于懦弱。三个儿女都在母亲的镇压下,也像父亲一样懦弱,不敢发声。

出嫁后为人母的小兰,不想重复走母亲的老路,在教育子女上,她极尽温柔。有好吃的尽着孩子们吃,宁愿苦着累着自己。也不让孩子们受一点苦。

小兰不停地给孩子们讲过往的生活,讲做人的大道理。孩子们听得腻歪。小兰的碎碎念,还在不断上演。一件事翻来覆去说个没完没了。

一双儿女对小兰极不尊重,呼来喝去,嫌她烦。她依然不计前嫌,该为儿女做什么,会不遗其力去做,可往往不讨好,被儿女一顿训斥,她也不会生气,又是一通温柔地絮絮叨叨:我这是为你们好。


下等父母攻身,中等父母攻嘴,上等父母攻心

儿女对母亲的碎碎念厌烦到了极点,甚至在父母因为各种问题,选择要离婚时,都坚决站在了父亲这一边。

净身出户的小兰,一如即往地善良,细无巨细地关注着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需要她时,会找她帮忙,碎嘴的她不时被儿女斥责,她有时也会伤心,咋就出力不讨好呢?嘴依然不闲着,继续管东管西。

过多的说教往往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不仅让孩子产生反抗、叛逆心理,更多的是使得亲子关系太过紧张。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还记得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夺得冠军,以613分考入了清华大学,被誉为“国民女儿”的武亦姝么?

人们都叹服她博学多才,学识出众。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还得归功于她拥有一对会教育的父母。

武亦姝的爸爸武雷,毕业于985高校吉林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2014年荣获中国十五佳诉讼律师。武亦姝的妈妈是优秀的美术教师,在教育事业上也颇有见树。


下等父母攻身,中等父母攻嘴,上等父母攻心

小时候的武亦姝比较调皮,不爱学习,和生活中大多数孩子一样,是老师口中的“差生”,学生口中的“学渣”,爸爸妈妈也很着急。

一次,他们到学者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一家一起读书,讨论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气氛容洽。他们的孩子因此喜欢上了读书,形成习惯以后,自己独立学习,再不用父母陪读。

武亦姝的父母马上意识到:父母要参于到孩子成长中,陪同孩子一起学习,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然后再放手。

自此以后,爸爸妈妈改变观念,决定陪跑。当律师的爸爸每天五点下班以后,关掉手机,和女儿一起读书学习。

一家三口经常在一起读书,并讨论书中的问题,武亦姝从此喜欢上了学习,并一发不可收拾。

她对古诗文方面的喜爱更甚,也在妈妈影响下,又喜欢上了书法。渐渐地,武亦姝越来越沉迷于学习,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成功的教育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教育也都有类同点。

我们来总结看一看这三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下等父母攻身,中等父母攻嘴,上等父母攻心

一、棍棒教育方式

打骂说教,疼得是肉体,伤得是自尊。挨打这件事,会带给孩子无限的挫败感,他们只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一顿简单粗暴的拳脚之后,只会产生两种结果:要么以暴制暴,恶性循环;要么自卑懦弱,胆小怕事。

错事还会继续错。粗暴的爸爸妈妈并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

二、唠叨式教育方式

有一些父母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以长辈的身份不停地老生常谈,自认为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还多。

孩子对这种父母会自动屏蔽,任你说得唇干舌燥,他听得昏昏欲睡。不耐烦了,把门一关,哪凉快哪呆去。

三、意传身教的教育方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好学,孩子潜默移化中,自然也会照猫画虎。

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无形教育非常重要。谁能指望一个乌烟瘴气只顾打麻将的家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孩子来。


下等父母攻身,中等父母攻嘴,上等父母攻心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太重要了,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比我们优秀,拥有一个好的未来,我们要学习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们要理智思考,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充在的问题,认认真真学习提高,不能用低级的打骂、说教式方式,管教自己的孩子。

先把自己教育好,再把孩子教育好。这样才能两好并一好。

与诸位家长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父母   棍棒   进取心   美文   懦弱   儿女   失望   爸爸   父亲   家长   母亲   女儿   妈妈   方式   孩子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