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这片土地骂得越狠,对它爱得越发深沉

今天,是周树人先生诞辰诞辰140周年。


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笔名“鲁迅”。

他对这片土地骂得越狠,对它爱得越发深沉

鲁迅的童年,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少爷,有花园玩耍的乐趣。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他的童年,也有上学挨批的经历。


由于鲁迅的父亲生病,家里无人照料,鲁迅只好一边上学,一边帮忙家里的事务。因为太忙了,有天早上,鲁迅上学迟到了。他的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把老师这句话记在心上,回到座位上,刻了一个“早”字在自己桌子上。从此,鲁迅天天早到,不再迟到。

他对这片土地骂得越狠,对它爱得越发深沉

刻苦学习的鲁迅长大后,因为自己父亲当年医治无效的遗憾,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当他在日本努力求学时,一件事却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一部日俄的战争纪录片里,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逮捕了,要执行枪毙。


在电影中,一群中国人伸长脖子看着,冷漠地围观着。


在电影外,当年的中国留学生,也伸长脖子看着,冷漠地围观着。


甚至有的,还欢呼起来,为自己同胞的死亡喝彩。


这样的麻木群众,鲁迅的作品里屡屡出现,《药》中的革命志士被处决时,一群人挤着围观,“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鲁迅深感悲痛,自此,走上救国救民必须先拯救思想的道路。

他对这片土地骂得越狠,对它爱得越发深沉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地做人”。


他深知现实黑暗,世道坎坷,但他愿意扛住“黑暗的闸门”,努力让年轻人到光明的世界去,即使自己被压死,也在所不惜。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总在为了世人的美好,踽踽独行。


他自己独自面对黑暗的世界,却告诉年轻人: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他对这片土地骂得越狠,对它爱得越发深沉

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关注下层百姓的悲苦。


一个落魄的孔乙己,让人们看到一位不幸被时代的潮流抛弃的读书人,他饱读诗书,成为秀长,随着时代变迁,却成为无用之人。他卑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却最终落得任人嘲笑的结局;


一个命苦的祥林嫂,勤劳肯干,虽然丈夫去世,但在主人家每天干活比别人都勤快,眼看日子越来越好,却被婆婆绑回去卖了。即使认命了,安分地过日子,最后仍是夫丧儿死,自己也被镇里人嫌弃,无声无息地死在大年夜。


一个愚昧又可怜的华大妈,以为一个被砍头的人的血,可以制成救命的药,费尽心思,掏空家底,从刽子手那里给儿子讨来一个沾血的馒头,最后却是耽误救治,逃不过失去儿子的命运。


如今又有多少作家,能如鲁迅一般,带着大慈悲的心,为底层的可怜人呐喊呢?

他对这片土地骂得越狠,对它爱得越发深沉

对于中国大地上真正的英雄,他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赞美。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对于这片土地上的毛病,他也敢于直言。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无论是慈悲的关怀,还是英雄的赞美,还是犀利的批判,一切,不过是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因为热爱,所以对它倍加关注,也希望它更加美好。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如是说。读懂鲁迅,就是读懂这片土地,读懂土地上的人民。

他对这片土地骂得越狠,对它爱得越发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云霄   菜畦   俄国   皂荚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光明   闸门   诞辰   慈悲   美文   中国   深沉   脖子   黑暗   道路   中国人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