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有趣的古代文学梗

1、《白首同所归》

《晋书》记载: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不以礼。复遭遇晋惠帝,遂同日收石崇欧阳建潘岳送市。石谓潘曰:“安仁复尔耶?”潘曰,“可谓‘白首同归’也。”潘金谷集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亦其谶也。

帝国双骄,潘岳与石崇,共同的“品格”,都擅长文学,自然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晋书》记载:“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这便是成语“望尘而拜”的由来。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皇后贾南风干政,大权在握,其姨侄贾谧得势,权倾朝野。

潘岳和石崇都是趋炎附势的人,两个人自然去投靠贾谧,每次贾谧乘车出行,两个人便跪在地上,向着贾谧车尘而拜,卑媚到了这个程度,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前无古人。

他们第一次在贾府相见,便为对方的风度才情所倾倒,遂结为至交。

除了潘、石,当时江湖上闻名的文人也纷纷投贾谧帐下。

于是,“金谷二十四友”就这样组成了。

这个所谓的“金谷二十四友”,其实是一个诗社,也是政治集团。里面的成员在当时都是鼎鼎大名。美男作家潘安、与当朝皇舅斗富的石崇、“闻鸡起舞”“枕戈待旦”的刘琨、“洛阳纸贵”的左思、“潘江陆海”名将陆逊的孙子陆机、陆云二兄弟等等......

为何叫“金谷二十四友”也?盖因24人中,石崇最有钱,他盖有一座别墅,俗称金谷园。这24个文人墨客,经常聚集在金谷园活动,遂以此为名。

这金谷园怎生见得?高楼百尺,珠翠千列。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池沼碧波,交辉掩映;修竹幽篁,百花竞艳,整座花园犹如天宫琼宇。

石崇对待友人十分奢侈铺张,尽情款待,大家赋诗饮酒,赏花做画,快意风流,乐不思蜀。

潘岳动情处,更赋诗一首《金谷集作诗》赠予石崇。

王生和鼎实。石子镇海沂。

亲友各言迈。中心怅有违。

何以叙离思。携手游郊畿。

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

回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

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

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

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

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

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

玄醴染朱颜。便愬杯行迟。

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

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

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好景不长的是,靠山来得快,去得也快。因贾太后专政,“八王之乱”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赵王司马伦听信家臣孙秀的计谋,起兵诛杀了贾后及贾谧,而潘岳和石崇也被作为贾谧乱党被一起抓了。在此前,孙秀问石崇要美妾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又记恨以前在潘岳府中做家臣时,潘岳经常鞭打他。所以,孙秀便有心要处死两人。

公元300年一天的正午,西晋京城洛阳长安东市,黑压压的人群把刑场围得水泄不通,围观的目光有鄙夷、痛恨,更多的是错愕,富比国舅王恺的大富豪石崇怎么也有这样的下场?

这一天终于到了,曾经不可一世的石崇披戴枷锁,拖着铁链,走向要宣告他生命终结的刑场。烈日如炎,晒得人睁不开眼睛。石崇心如死灰,绿珠已死,身陷囫囵,他已无意在意围观群众的指责和议论。

此时,监斩台下一个满身血污,披头散发的人被押上来。石崇用眼角余光一瞥,大惊失色:“安仁,你也遭此大厄吗?”

潘岳勉强的笑了笑,安慰他道:“季伦兄,这正是‘白首同所归’啊。”

石崇闻听此言,猛然想起,当初潘岳写的那首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万万没想到,这一语成谶!


2、《苏子瞻一二事》

1)

苏子瞻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以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苏子瞻作《江城子•密州出列》后,于《与鲜于子骏书》中曰:“近却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荻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可以知道,苏轼是有意开“自成一家”之豪放词,与柳三变倚红偎翠风靡天下艳词相抗的。

2)

王安石要变法,苏东坡跟他政见不合,于是革新派把他视为眼中钉,就把苏东坡排挤出了宫廷,贬他去杭州做通判,通判是个很卑微的小官,但杭州是个好地方呀。自古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东坡悠游快哉,游山玩水,好不惬意,也是这个时候他开始写词,宫廷的革新派一看不高兴了,这个苏子瞻真是便宜他了,把他放那么好的一个地方,不行,就是不能让你过得舒服,所以把苏东坡又贬到密州。

但老苏心胸放旷、达观,有浩然之气,词风也是在密州开始转变,你看他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还要射天狼,整天打猎,好不刺激,于是宫廷革新派又不高兴了,又把他贬到湖州。古代你接受皇帝的任命,派你到哪里去,就算贬你到不毛之地,你都要写一个谢表。

如赵升《朝野类要·文书》所云:“帅、守、监司初到任,并升除,或有宣赐,皆上四六句谢表。”要违心地说几句,谢谢皇帝老儿开恩。

老苏说得也直接,他说“臣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他说我太傻了,不识时务啊,这些新变法的人,我跟他们走不到一块;但是我这个人岁数大了,不会惹是非了,或许还可以管些小老百姓吧。革新派一看,这不是说和我们不和,在批判我们吗?你苏东坡还敢发牢骚?弄不死你!

各朝各代都有文字狱,北宋也不例外,革新派搜刮了一大堆苏同学的诗词,其中有一句吟檜树的诗,“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唯有蛩龙知。”他说这种树的根一直到最深的九泉都是直的,没有弯曲,可是在地下,谁知你是直的还是弯的?所以这个正直的心,只有地下的蛰龙才知道。不得了啦,古代皇帝是天上真龙,你竟然说地下也有一条龙?这绝对是有谋逆之心,是死罪,所以把苏东坡抓起来关到监察御史的监狱里去了。新党欲置苏东坡于死地,就跟皇帝说了,说这苏同学有谋反之心,所幸当时的神宗皇帝是个明白人,“咏树尔,与朕何干?”。革新派没办法只好把苏东坡放了,贬到黄州去了。

苏东坡经此一劫,从监狱里被放出来贬到黄州后,心性大变,对政治这玩意也看得更透彻了。而所作之词更有了大的进步,大江东去,水龙吟皆是在黄州写的。所以一个人不要害怕挫折苦难,经历了挫折苦难你的人生才有了深度。


3、《吹皱一池春水》

《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关于这首诗的梗,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南唐中主李璟和冯正中是好基友,李璟做皇帝,冯正中做宰相。他们两个是有真实的友谊的,君臣经常在一起谈诗,他写《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据说有一天两人在赏景时,李璟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正中就谦虚的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于是君臣皆欢!

当初看到这个故事,我是笑了的。无论是不是好基友。君臣之礼不可逾越,所以冯正中这明显是拍马屁,但也拍得妙。冯延巳固然是拍马屁,但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也是极好的一首词。


4、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个梗,我相信更多人知道。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安的儿子用盐来比喻雪,可谓太过普通,句意死板。而其女儿“柳如因风起”,具得雪之轻盈曼妙之神韵也。



5、《不朽名作滕王阁序》

余于古文中,最爱《滕王阁序》。昔年曾结社曰“青云”,既取意于《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句。

《唐摭言·王勃》载曰:“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余自译为: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年方十四。都督阎伯屿不相信他的才华。王勃虽在座,但阎公有意让女婿孟学士写这篇文章,而且已经预先构思好了。到了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阎公十分恼怒,拂袖而去,却专门派人窥伺王勃如何下笔。第一次禀报说“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说:“这是老生常谈罢了。”第二次禀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听了这句话,沉吟不语。再一次的禀报是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惊惶急视,站了起来,说:“此人真是天才,应当流传不朽!”阎公于是急忙邀请王勃到宴会场所,极尽欢娱才停止。


6、《诗如命周见素

晚唐处士周朴,对自己的诗爱之如命,每首诗极尽雕琢斟酌,经常一个月才写出一联一句,当时的诗家都称他为“月锻年炼”,往往诗还没写完,佳句已经广为传诵。

他的诗《董岭水》中有“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之句,某天一个读书人在路上遇到周朴,故意念成“河声向东流”,念完就骑着驴狂奔。周朴听了之后急了,赶紧去追,追了数里才追上。他对那个读书人说:“我的诗‘河声向西流’,你为什么要说‘流向东’?”读书人哈哈大笑,这件事传出去后,在福建一带成为笑谈。


7、《江南对王金圣叹》

金圣叹,何许人也?

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咪蒙在《好疼的金圣叹》中称他为“16世纪的精神先锋”

他是咪蒙、慕容雪村、罗辑、鲸书等人的文学导师

金圣叹酷爱对对联,一生挫败无数对联高手,像江南士人闻之色变的“对穿肠”也败在他手下,结果却没想到,最后却败在一个僧人手中,直到临死前才想出下联。

有一次,金圣叹在在茶馆吃茶,旁边有几个人正好在讨论对对子。

一个中年人出了一上联:“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

一时无人对出,最后有个老人对曰:“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

众皆叹服。

这个老人指着盘子里的月饼,也给大家出了个上联,曰:“上素月公饼

并且说,上联指的是食物,所以下联也只准以食物相对。

老人出完上联,心中得意,众人半响对不出,因为其中“上素”是“尚书”谐音,不容易对。

金圣叹见无人对出,便脱口道:“这有何难!对‘中糖云片糕’不就行了。”

原来,“中糖”和官名“中堂”同音,云片糕也是食物,大家都点头称是。

老人见金圣叹对出下联,貌言不凡,便邀金圣叹一起喝茶,金圣叹也不推辞,便坐了过去。

老人其实有意想为难一下金圣叹,便对他道:“看来先生十分精于对句,我这里有一对子,想请教先生,不知意下如何?”

金圣叹高兴地说:“但请出联”

老人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上联:“大小子,上下街,走南到北买东西。”

众人都以为金圣叹难以对出。

怎料金圣叹低头略作思索便说:“少老头,坐躺椅,由冬至夏读《春秋》。”话音刚落,就博得満堂喝彩。

(二)

某日夜里,金圣叹批书完毕,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便披衣秉烛去报国寺见方丈,想借佛经予以批点。

老方丈得知其来意后,慢条斯理地说:“想批书可以,我有一个条件在先,我出一联,如你能对出,即取出佛经让你批点,否则请恕老僧不给脸。”

金圣叹点头称是,时值半夜子时,外面忽传“笃笃”梆子声,老方丈灵机一动,脱口说出了上联:“半夜二更半”。

金圣叹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就是对不出下联来,只得抱憾而归,一直郁记在心。

三年后,金圣叹因“哭庙”案押赴刑场砍头,其儿子悲痛欲绝地赶到刑场与慈父诀别时,他看见儿子哭得伤心,便劝道:“别哭了,告诉我今天是什么日子?”

儿子哽咽着说:“八月十五日,中秋。”

听到“中秋”二字,金圣叹突然仰天大笑,高兴地说:“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并要儿子马上去报国寺告诉老方丈,他对出了下联。

(三)

还是发生在金圣叹行刑日

他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来送行,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更加悲切,泪如泉涌。

金圣叹看到这种情景,自然心中难过,可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

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跪在地上哭得气咽喉干、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

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

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

这副生死之对,可谓乃一代大师金圣叹的绝唱。

其他对联:

题书斋

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

草木知名节,久而后成。

题时令年节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题佛经》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感题时势》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题舅父钱谦益》

一个文官小花脸,

三朝元老大奸臣。


知乎ID:楚云卿

微博:何之名

公众号:楚云卿

公众号2:青云汉文化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望尘而拜   家臣   安仁   晋书   白首   革新派   青云   苏子   刑场   上联   下联   对联   美文   皇帝   古代文学   有趣   儿子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