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申请院士被拒,李爱珍成为美国院士后,说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李爱珍是一名优秀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一直从事于研究半导体材料研究。同时李爱珍也是一名有才华的爱国人士,她不仅发表过个人的学术论著,而且为中国创建了实验室研究学术。

4次申请院士被拒,李爱珍成为美国院士后,说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图1

这样的一位人才,在被中科院拒绝四次之后,又是如何成为了美国院士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李爱珍的爱国之心

李爱珍出生于一个政治不稳定的年代,那个时候贫富差距严重,而且政治并没有那么安定,人民都迫于生计,没有多少人会送自己的子女学习,更多的都是先解决温饱问题。

李时珍的父母恰巧都是华侨,在他们归国之后,让李爱珍免受了这些纷扰,让自己的女儿在此乱象中可以安心地上学,李爱珍的父亲这一举措也让李爱珍可以好好地完成自己的事业。

4次申请院士被拒,李爱珍成为美国院士后,说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图2

李爱贞的父母虽然是华侨,接受了很多外国教育的他们还是记住了自己的本心,他们有着一颗浓重的爱国心。父母的样子也给李爱珍从小立下了榜样,李爱珍被她的家庭寄予厚望,大家都希望李爱珍能好好学习,闯出一番大事业,为国家效力。

不负所望,李爱珍在她的学习上十分刻苦,在她十八岁那年,李爱珍顺利地考入了复旦大学。

考入梦想中的学校,她更开始努力的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她发现中国其实是十分落后的,与其他的国家相比,中国十分的弱小。因此,她发愤努力想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她想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

4次申请院士被拒,李爱珍成为美国院士后,说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图3

赴美留学的李爱珍

不仅如此,李爱珍发现西方国家故意封闭了精密的仪器售卖的渠道,并且我国那段时间技术水平上十分落后,这一切让我国不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面对这一窘迫的局势,在李爱珍四十多岁的时候,她决定孤身一人前去美国留学。因为她认为去了美国之后,能学习到更多的技术,将我国查漏补缺,从而将真正的技术带回中国,将半导体事业发展强大。

去到了美国之后,李爱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美国为了防止大国的强大,没有将他们完全的实力表现出来,故意保留了一部分核心资料,这让李爱珍不能学习到一些真正的技术,更多地接触到的是一些浅显的东西,如果接触不到真正核心的技术,那么证明这一趟美国学习之旅将是徒劳无功。

4次申请院士被拒,李爱珍成为美国院士后,说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图4

但李爱珍通过自己的努力,接触到了一些真正的技术,她加上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将半导体知识运用得非常熟练。

最后,李爱珍将这些知识技术带回中国,并建造了实验室,她热心地研究半导体事业,这也让中国的半导体事业强大了起来半导体也运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一切都归功于李爱珍的贡献。

李爱珍四次申请院士惨遭拒绝

但李爱珍为何屡次申请中科院院士都失败了呢?原来是因为李爱珍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导致李爱珍缺少了自己的交友圈。

4次申请院士被拒,李爱珍成为美国院士后,说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图5

并且成为中科院院士需要六个推荐人,李时珍拥有了六个推荐人,但是碍于年龄太大,最终李爱珍还是没能评选上中科院院士,这一点也十分让人可惜。

而相反,申请美国的科学院只需要一名推荐人,然后通过大家的选举,通过民意来决定你是否有资格成为院士,因此,李爱珍被民众投票选举,因为人民的喜爱度,她当上了美国院士。

虽然李爱珍最后成为了一名美国院士,但是在她最后接受采访时仍表示,她自己是中国人,她感谢中国培育她,李爱珍不但没有夸赞自己的功劳,并且十分谦虚。

4次申请院士被拒,李爱珍成为美国院士后,说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图6

她的这些话让我们听起来十分的感动,李爱珍的贡献颇多,且一直怀有一颗爱国之心,我们应该向李爱珍学习,学习她的奉献精神,就是有了这样的人才为我们国家做贡献,我们国家才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人民才会越来越富足。

结语:

李爱珍在纷乱的时代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努力学习,为的就是报效国家。我们中国现在的发展都要感谢于她的贡献,这其中有一部分,都是她为此做出的贡献。

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讨论留言,李爱珍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喜欢的朋友就点赞和转发哦,咱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美国   李时珍   院士   爱国   推荐人   中科院   美文   半导体   中国   强大   贡献   父母   努力   事业   国家   技术   李爱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