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原著最初不爱江德福的安杰,靠这三处享受婚姻

我是作者//人间小Q

《父母爱情》原著最初不爱江德福的安杰,靠这三处享受婚姻

《父母爱情》中的安杰,活出了多少女人理想的模样。

她有江德福,便有了一生的守护,江德福待她的好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她嫌弃岛上的厕所太脏,他便帮她修厕所;她想要喝咖啡,他每每出差回来,都会给她带一包咖啡;他体谅她的难处,对她的娘家也很好。

安杰的身份成分太高,父亲是资本家,虽然因为父亲外逃减轻了她的成分,但也依旧影响着安杰。但即使这样的安杰,也一心想要嫁个文化人,可以陪她吃浪漫的西餐,说声我爱你,而不是成语都用不对的江德福。

原著中的江德福第一次与安杰见面时,因为坐过站而被安杰嘲笑,安杰当时就想:这不是笨蛋一个吗?在这个城市里,除了乡下人恋着公共汽车,谁还会过站不下车?

除此之外,江德福手指甲缝里藏着的那些污垢,更是让安杰在心底对他评价为一个乡巴佬。对待江德福的坦言追求,她并不觉得幸福。

更重要的是江德福是二婚,他曾经有过一个乡下妻子张桂兰,虽然离婚原因不明,但这对于安杰来说,都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与她心中的理想男人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知性又理想的安杰,正处在爱憧憬的年龄,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她,让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正因为如此,她没有同意江德福的追求,甚至于对这个男人,毫无感觉。

并没有剧中的江德福用人格魅力吸引安杰的情节,她嫁给江德福是因为形势。

所谓形势比人强,面对江德福这个可以减轻她家成分的男人,她孤军奋战,最终还是寡不敌众的向江德福举起了纤纤玉手。

安杰对于江德福的不喜欢是藏在内心深处的,即使她嫁给了江德福,她对于理想的追求也没有变,不能达到理想,那就创造理想,所以才有了她对江德福的“改造”。

在这段婚姻里,安杰用这三处来享受婚姻。

《父母爱情》原著最初不爱江德福的安杰,靠这三处享受婚姻

婚姻当中,最不幸的不是坐在宝马车上哭,而是坐在自行车上,依旧是哭。

安杰嫁给江德福是万分委屈的,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对于安杰的评价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是对于当时的安杰来说,她嫁给江德福,是自己的委屈。几乎算得上大家闺秀的她,却嫁给了农村出身的小伙,这在她的内心深处是极其抵抗的。

在结婚之初,是丰厚的物质生活和安逸的日子,治愈了安杰的委屈。

即使出身资本家,但是安杰当时的情况并不乐观,在那个年代,安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嫁给江德福以后,她的日子过的顺风顺水,一扫之前的苦闷和被人看不起。

在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安杰嫁给江德福以后,安杰的嫂子出去买菜,都得说一句别人看她的眼光都不一样了。安杰的嫂子尚且有这样不同的感觉,更不用提及当事人安杰了。

没有经历过白眼的人,是不会懂那种被人尊重的感觉。

在嫁给江德福以后,安杰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而这种飞跃不仅体现在别人看她的眼神当中,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

当时的江德福在他们所住的家属院中,也是有名的人物,而他家的营房,那座有着红色瓦顶的独门独院的房子,俯瞰着整个家属院,这个房子,大到可以让孩子在里面玩捉迷藏。

虽然江德福没有达到理想的模样,但安杰很满意目前的生活。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安杰是一个很注重自我享受的人,这种安逸生活的享受,让她度过了婚姻最初的不适应。

因此,1951年元旦,安杰嫁给了江德福,而在婚后不久的十月,就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父母爱情》原著最初不爱江德福的安杰,靠这三处享受婚姻

婚姻当中,总有一些可以美好,可以让你暂时忽略心中的缺憾。

对于婚后的生活,安杰是满意并且享受的,但是她可能对于“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没有实际性的认识,就在她以为自己可以在青岛这座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一直生活下去的时候,江德福给了她当头一棒。

“彻头彻尾的十足的大骗子”,这是安杰知道江德福要去海岛时给予的评价,原著中是这样写的,她那泪流满面的样子,真像是一个被人贩子拐卖的良家妇女。

对于在大城市生活习惯了的人,让她去一个闭塞的海岛上去,安杰是万万不愿意的。于是她拖着大儿子,抱着大女儿,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坚决的留在了青岛。原著当中是没有江德华的存在的,所以安杰嚣张的气焰没过半年就消失不见了。

她带着孩子赶往了海岛,在那座偏僻的海岛上,安杰对于江德福的不满更深了。看不惯江德福,但又不得不依赖江德福,这就是当时安杰的心理现状。

好在,岛上那一束束注目礼成为安杰新的动力。

安杰是极其注重精神享受的,在这座海岛上,令人频频行注目礼的原因不是因为她的青岛籍贯,也不是因为她自身的美丽,而是因为江德福的身份。

这种精神的享受,让生活上的不如意都可以不那么严重。甚至在自己的娘家,安欣开玩笑的称她为“军官太太”,让她愈加的感觉到自豪和惬意。

在某天晚上,她看着身边这个打呼噜的男人,劝慰自己说:我还图什么呢?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精神上的快慰吗?

而安杰这个夫人,做的远比江德福更能进入角色,她可以清楚的知道江德福身边所有人的关系,谁反对江德福,为什么反对,反对到什么程度。而这些,江德福都是一概不知的。她不动声色的为江德福的升迁推波助澜,即使江德福自己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愿。

这是安杰在婚姻当中的另一处享受,这种享受,让她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了乐趣,建设海岛是不需要她这个无缚鸡之力的妇人操心,她却在另一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即使是这样,但不得不承认,在婚姻中找准定位,参与到对方的生活当中,确实可以帮助我们享受婚姻。

《父母爱情》原著最初不爱江德福的安杰,靠这三处享受婚姻

婚姻里的柴米油盐,在潜移默化会相互影响着对方,这或许就是《父母爱情》的真正意义吧。

在婚姻里,每个人都要有存在感和参与感,参与到对方的人生当中,在家庭中要有绝对的存在感,才让安杰对这段本不满的婚姻,有了期盼。

安杰在婚姻中的参与感体现在她对江德福的仕途指手画脚上,在前面提到了安杰对于江德福的人际关系比他自己还要清楚。

江德福领导视察海岛时,正赶上七级大风,海上的大浪把领导的五脏六腑都要搅出来,胃里不停的倒腾,这时候的安杰让小女儿送上了清淡的粥,拌的香香的、细细的萝卜丝丁,再加上可爱的小女儿,让这位领导有了像看到自家小孙女一样的亲切感。

这就是安杰所要的成就感。

原著当中,海岛上的安杰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工作,而在这段时间里,她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生孩子。没错,她和江德福一共生育了三子四女,第八个孩子还未成型就离开了。

生老七的时候,安杰已经三十八岁了,即使放在现在也属于高龄产妇了。原著中作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数量有时候什么也不能说明,只是一次次行为的重复罢了。

但这七个孩子,却成为安杰在婚姻中刷存在感的最好武器。

七个孩子,每个孩子的婚事安杰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大儿子最初领回来的女朋友她不喜欢,她迅速安排起其他几个孩子的婚事,这让安杰有了更大的存在感。

或许婚姻就是这样,爱情是在柴米油盐当中产生的,不需要体现在口中和形式上,这也是那个年代的父母爱情。

《父母爱情》原著最初不爱江德福的安杰,靠这三处享受婚姻

最后的安杰和江德福,性格在潜移默化当中互相转化,江德福变得挑剔且爱干净,而安杰得过且过,这段最初的无爱婚姻,最终也以美好收尾。

如果在这个年代,我们被问到婚姻需要爱情吗?

我们的答案一定是,需要。

但是在父母一代,他们的对于爱情的渴望并不深重,但却在婚后过好了这一生,但却并不一定是因为容忍。

对待婚姻,我们需要找对自己的定位,有了参与感和存在感之后,享受那份美好。

这样的婚姻,才是现实生活当中的细水流长,你觉得呢?

《父母爱情》原著最初不爱江德福的安杰,靠这三处享受婚姻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原著   海岛   参与感   父母   婚姻   爱情   注目礼   营房   大儿子   柴米油盐   青岛   美文   婚后   成分   最初   理想   孩子   江德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