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嫁人要嫁盛长柏:他正确的三观,治愈了三个女人

我是作者//习惯了相思


《知否》原著嫁人要嫁盛长柏:他正确的三观,治愈了三个女人

盛长柏,是盛家的一朵奇葩,没有存在感的他,却是整个盛家的支撑。

盛长柏此人乃是整个盛府的异类,生性沉默寡言,行止端方严谨,少年老成,不论读书做事,都自觉老练,和健谈开朗八面玲珑的盛紘截然相反,据说倒像那个早已过世的王家外祖父,据说对着生母王氏也常常是一副死了娘的面孔。

盛家的嫡长子,王氏将他当宝一样养着,而盛紘更是将家族兴衰的所有希望放在了这个少年老成的长子身上。在盛家,他虽没有存在感,不爱说话,但是他人生的每一个决定对于盛家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

这样环境养出来的孩子却没有骄奢之心,才是最难得的。在读书用功这件事上,他足够踏实,不似长枫的爱显摆,出风头。他的性格,曾经一度愁坏了母亲王氏,看着长枫能言善道,读书讨得盛紘欢心,王氏心里很是不平。

就像明明做了实事,却不能被上司知道一样,王氏的心里像是有一根刺,但她却说不过这个眉眼性格像极了自己父亲的儿子。低调的盛长柏,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王氏的那点小心思他如何不知,但性格所致,且大格局的人从来不会将一时的风头放在心上。

盛长柏的踏实上进,让他仕途顺遂,默默无闻地成了盛家的顶梁柱,实干的人,才能够走得长远。因为盛长柏,即使在京城的盛家,也没人敢小瞧了去,华兰在袁家的日子虽不好过,但有盛长柏在,也受不了太大的欺负,尤其是在官场的公公,更是时时照顾华兰。

事实证明,实力真的很重要,善于表现只能是附加值,在实力强悍的人面前,所有的善于表现都会显形,所以我从来不赞成表现比实力重要的话,如果有不公,那一定是实力还不够。

盛长柏的前途有多光明呢?自前朝起,朝廷便形成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院,非翰林不入内阁。因此庶吉士又被称为‘储相’,换言之,长柏将来有可能平步青云,直入内阁掌权。

他的前途无量,来自于他正确的三观,他的一生,治愈了三个女人。

《知否》原著嫁人要嫁盛长柏:他正确的三观,治愈了三个女人

他的沉稳正直,治愈了妻子海氏。

盛家三子,除却剧中没有提到的盛长栋,在盛长柏和盛长枫之间,最像盛紘的是盛长枫,不管在原著还是在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盛紘实则更喜欢盛长枫,对于长柏,只能谈得上器重。

盛长枫浪漫多情,在屋子里养了不少漂亮的通房,但是盛长柏却恰恰相反,盛家的丫头都知道这位少爷年纪虽小,但性情端凝稳重,说一不二,生平最恨不守规矩妖娆做作的。

所以在海氏还未嫁进盛家,他已经对屋子里的丫头发了话,现在的通房将来能否抬姨娘,全凭未来的少奶奶做主。因盛老太太和母亲王氏嫁入盛家之后,首先就是将丈夫身边的通房打发干净,所以盛长柏更是将这归咎于盛家的家训。而那些伺候的丫头,做通房的最终目的还是想抬姨娘,没有谁想一辈子做通房的,也因此,身边的丫头没了念想,也不会主动地黏在身边。

而盛长柏的妻子海氏,名门嫡女,却因海家有家规命令规定子女四十无子方可纳妾,这个名声,对于儿子娶妻是再好不过的,但是对于海家的女儿,却并不是好名声。因此,海家门第虽高,但女儿却并不好嫁,这才有了盛家的便宜。

海氏担着这样的名声嫁到盛家,王氏不喜,外人更是冷眼旁观,海氏这个儿媳不好做,虽有规矩在上,但在以孝著称的古代,婆婆想要为难儿媳,还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盛长柏深谙妻子的处境,他可以设身处地的为海氏着想。在新婚第一天,在王氏面前,他护着海氏,而在之后,他更是为海氏出主意,让她时时伺候在王氏身边,越尊敬越好,引得盛紘不满,盛家老太太也说王氏有做婆婆的命。王氏自己做儿媳理亏,没过多久就解放了儿媳。

在海氏有了身孕之后,王氏便想给儿子塞个通房,说他读书工作辛苦了,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长柏就说爹爹挣钱养家更辛苦,您有好的先紧着爹爹吧;然后也不知谁传的消息,盛紘就立刻表示他对书房伺候的两个丫头很有好感。

这样一朵奇葩,治愈了海氏那颗不安的心,让海氏有了依靠,也有了安全感,所以在面临盛老太太中毒一事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求助盛长柏。

女人是需要安全感的,在那个安全感之内,她可以有依靠,而盛长柏也不会觉得负累,因为他也很享受那种依赖。这一点,顾廷烨就享受不到。

《知否》原著嫁人要嫁盛长柏:他正确的三观,治愈了三个女人

盛长柏的公平,治愈了盛老太太。

盛长柏有着天然的通透,盛家的小打小闹他很清楚,只是并不放在心上,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却有着不容退让的坚决。即使是亲外祖母,亲姨母,他也并没有不公。

王氏为了更好地把握盛家的管家权,不愿受婆母挟制,听了自己亲姐姐,也就是康家姨母的挑唆,给盛家老太太吃了有毒的银杏芽。在此之前,姐妹两人关系亲密,像极了亲姐妹,但在事发之后,所有的亲情血缘,都变得不值一提。

就像盛长柏所说的,这世上之事,亲或不亲,真的难说得很。

盛明兰豁出去了,她可以舍弃一切,只为还盛老太太一个公平,盛老太太和这个家是没有任何血缘的,盛紘非自己的亲儿子,孙子孙女也和自己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但是她却一心一意地为这个家付出。在只有家族利益的盛紘眼中,这桩事情可以大事化小,这是对盛老太太最大的不公。

盛紘是最应该为盛家老太太出头的,但是他没有。在盛长柏回来之前,只有盛明兰坚持要查到底,我明白盛明兰的坚持,在亲生母亲去世之后,她和盛老太太两个人相依为命,没有盛老太太,她也许会像一个真正的庶女一样,被王氏轻视。盛明兰的豁出一切,是合乎情理的。

可盛长柏的不顾一切,即使惹怒亲外祖母,舍弃官位,也要为盛老太太讨一个说法,这才是真正治愈盛老太太的地方,才是盛老太太为盛家付出最好的回报。

在盛长柏的心中,他从来都懂谁才是真正对盛家好的人。明兰嫁出去以后,他将儿子全哥养在盛老太太身边,不仅是为了儿子可以接受好的熏陶,更是为着给盛家老太太一个陪伴。在这人心复杂的盛家,有一个盛家血缘的小孩子陪在身边,才不会让盛老太太有像外人一样的感觉。

最后盛老太太也是跟着长柏外放,安享晚年,寄情山水。盛长柏这样的男人,最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所以说嫁人当嫁盛长柏。

《知否》原著嫁人要嫁盛长柏:他正确的三观,治愈了三个女人

作为长兄的盛长柏,他的温暖治愈了盛明兰。

自卫小娘死后,盛明兰在盛家的地位很尴尬,并非嫡女,也没有一个受宠的小娘。幸运的是,她遇到了盛家老太太,但是对于盛明兰而言,她并不想一直依靠盛老太太。

盛老太太在盛家的地位虽高,却和一家子都没有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作为祖母,盛老太太需要一碗水端平,她可以护着明兰,但明兰为着祖母着想,却并不愿意祖母太为着她。所以,很多事情他都自己一人承担,自己有了小院以后,能自己解决的事情就自己解决。

在自己有了小院以后,她设计送走了王氏和林小娘送来的丫头,这件事很对不起盛长柏。明兰觉得自己也开始耍起了手段,并且还设计对自己很好的盛长柏。而盛家老太太却教育她,没有亲父兄照顾,只能靠自己,这很好。

但聪慧如盛长柏,又怎会看不懂明兰的操作?即使当时没有,事后也会清楚,可他没有怪罪盛明兰,对于明兰,他是当成亲妹妹看待的,所以在明兰搬出寿安堂的时候,他对明兰说了这样一番话:

“业精于勤荒于嬉,妹妹搬离了寿安堂也不能怠了,虽说是女儿家,但一手字还是要练出来的,没的以后一出手便叫人笑话了……”还有什么读书是为了明理,如果不懂礼数便近乎蛮愚了,滔滔不绝,没完没了。

明兰在知道祖母的消息之后,孤军奋战,为盛家老太太讨一个公道,背后有顾廷烨的维护,但真正保护她的却是盛长柏。这位闷不做声的盛长柏,不仅给了她一个说法,更是小心的维护着她,叮嘱妻子海氏多去替明兰照顾祖母。

顾廷烨固然是全心全意护着明兰的,但在盛家却说不上话,说到底,这桩事关上门来还是盛家自己的事情,只有盛长柏,才能真正的护着明兰,护着祖母。在事后也是提点盛明兰,俨然是亲兄长才有的样子。

你不该仗着夫家权势顶撞父亲,叫父亲下不来台。父亲再不对也是长辈,你开口要挟,闭口讥讽,岂是为人子女之道?父亲并非不明理之人,你好好与他分析利弊,道明个中厉害,自然父女同心,一齐应对。这么点事,就哭天抢地的要死要活的,平日的机巧哪去了?”

其实,盛明兰很幸运,虽然小娘去世,但有祖母护着,三观很正的盛长柏,治愈了她童年的心酸和没有安全感。

《知否》原著嫁人要嫁盛长柏:他正确的三观,治愈了三个女人

家庭条件优渥,未来前景光明,更重要的是三观极正,这样的男人,是多少女人的梦寐以求。

可以用温暖治愈他人的人,配的这世界上最好的词汇。

这样的盛长柏,你爱了吗?

《知否》原著嫁人要嫁盛长柏:他正确的三观,治愈了三个女人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太和   姨母   儿媳   祖母   血缘   原著   不公   美文   老太太   安全感   丫头   妻子   父亲   儿子   实力   正确   事情   身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