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溺爱毁了孩子

天底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人性使然,不难理解。然而对孩子的爱,如果没了边际,有失分寸进而毫无理性,就是溺爱。溺爱会使孩子迷失了努力的方向,失去了辨别真伪对错的机会,溺爱的程度越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越大。我谈两点溺爱孩子的表现和溺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与大家商榷探讨。

别让溺爱毁了孩子

表现之一:满眼看到的都是自己孩子的好。过分溺爱孩子,除了让孩子失去学习提高的机会之外,也会让父母不知不觉失去判断的能力。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正确的,孩子怎么做都对,满眼看到的都是孩子的好,而忽略了与同龄孩子的比照,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养成和孩子自身的努力。《养育女儿》一书中写道:“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这样的做法,会让缺少辨别能力的孩子变得自以为是,觉得父母都说对,那肯定就是对的。孩子以这样的认识走出家门,在校和同学交往,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都会先入为主,认为我的说法、做法肯定不会错,也从来没有错过。殊不知,一旦交往就会处处受挫,受挫了也无法理解,不能自拔。这样的情况如若频繁出现,孩子就会变得害怕与他人交往,甚至都不愿走出家门,可想而知后果会多么严重。

别让溺爱毁了孩子

表现之二:明知自己孩子有错也避重就轻。溺爱孩子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毋庸置疑,这种习惯肯定不好。然而关键在于这种习惯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是主观意识及行为的反复出现而累加形成的,因此既是有了这种习惯,可能父母还不自知。往往会把自己孩子身上暴露出的问题、错误归结于孩子还小,长大了就不会有了,甚至于会把自己的孩子的错误归结到别人。经常会看到两个孩子发生点小矛盾,总有父母竭尽所能的把错误引向对方孩子,有时自己的孩子都承认了错误,父母还依然不肯承认,硬是要证明自己孩子是对的。这种错误的示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这种隐形的伤害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还有面对对方错误或者自身错误时的难以抉择。《战国策·赵策》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但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替孩子长远考虑,要懂得孩子终将走向社会,终将学会独立,没有一个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将是多么危险的事情。

别让溺爱毁了孩子

影响之一:溺爱会影响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溺爱传递给孩子的是曲直不分,做事武断,主观臆想,没有主动接受他人思想,接纳优良道德的主动意识。长久下去,孩子就会在对错选择、价值取向、个人定位、成长规划上出现偏差。许多孩子因溺爱而不懂感恩,自私自利,不懂得与他人分享,不会主动帮助别人,更不用说心胸豁达、宽容大度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是孩子的青春期以前,这个时候的孩子依赖于父母,任何问题都要依靠父母解决,因此这个阶段的父母言行,对孩子的示范影响最为重要。宋代林逋的《省心录》有云:“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父母对子女的良好教育,要从小做起,一味避重就轻,不但丧失了教育的最佳时期,还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别让溺爱毁了孩子

影响之二: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往往很难逆转。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可怕的是从小形成的这些错误认识早已根深蒂固,很难纠正过来。孩子大了,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都会在思想上产生碰撞,反过来并不会感恩于父母,相反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到破罐子破摔,就很难收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都上了大学了,仍旧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好长时间不主动问候父母,一旦联系就是张口生活费,丝毫不去考虑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当为人父母者不在年轻,想着不在身边的孩子,思考更多的便于对孩子的爱,今日又能回报多少。

别让溺爱毁了孩子

《荀子·大略》有云:“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父母教育孩子应有理有据,自身也应不断学习,贯以正确思想,施以科学方法,让孩子走好人生每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溺爱   荀子   孩子   都会   避重就轻   教子   对错   美文   家门   可怕   主动   父母   正确   习惯   错误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