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芦苇

又是年末,自然多了一些对过往的回忆,想来更是庆幸自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喜欢上了跑步,并且在磕磕绊绊中坚持了下来。这个周末同几个跑友约好了一场长距离的训练,因而这两天就稍作休息,也便有机会再一次沿着城边的小河,一个人戴上耳机,听着音乐,慢慢悠悠,漫无目的的行走。

冬日里的芦苇

暖冬里的河水缓缓流淌着,看起来不紧不慢的样子。几处河面早已结冰,隐约看得见薄冰下面摇曳着身姿的水草,但已没有了夏日里的那般墨绿和充盈。河流两旁弯弯曲曲的小道上行人很少,只有几个工人在清理着早就干枯的杂草,倒是在河的分叉处有十多个工人在不停忙碌,机械连续的轰鸣声似乎在告诉路人这里正赶着工期。我分明已经看到了那一丛丛芦苇,既是在这样的季节,芦苇依然屹立挺拔,就像忠诚坚强的卫士一样守护着河流。

冬日里的芦苇

与水为伴的芦苇常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不是因为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而是源于它在满足自身生长的同时还在净化着水质,改善着生态环境,它高大的枝干是造纸、编席的上等好料,甚至连芦穗也可用作扫帚,花絮用来填充枕头,至于芦根的药用价值更不必说,有着甚至比芦苇更高知名度的芦笛便是芦苇茎所做。“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早已远离官场的诗人李益,在那惨白如霜的月夜,当听到不知何处传来了阵阵笛声时,便想起了出征在外的人们回头遥望故乡的场景,诗中所说的芦管便是芦笛。

冬日里的芦苇

芦苇普普通通,毫不起眼,似乎总能看到它的不停摇摆。到了冬季,当花絮四散飞走,叶子干枯凋零,瑟瑟发抖的芦苇还有谁会多看一眼。然而就是这样的不起眼,古人却在诗词中赋予了它独特的意蕴。《诗经•秦风•蒹葭》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中的蒹葭便是芦苇,时至今日这句经典诗词依然常被引用。看着河边青翠茂盛的芦苇,晶莹的露珠早已结成了白霜,望着远处纵横交错的河流,天地安宁,万物肃然,唯有那潺潺的流水声,风中芦苇的瑟瑟声时而传入耳畔,那心中朝思暮想的人儿,或许就在河的对岸,奈何渴望而不可得,让人好不惆怅伤怀。在古人眼中,这深秋的芦苇都如此的哀怨,那寒冬里的芦苇岂不更加忧伤。可在我眼里,这冬日的芦苇丝毫不缺新意,仍然高高耸立。它的存在,就是在与水为伴,不离不弃,相互依存。

冬日里的芦苇

见多了人们对花的喜爱,然而却抵不住季节的更替,早早的失了色彩。我常想,一时的辉煌很难决定人生的高度,一种好品质的永远坚守才是人生意义的延续。我们往往会关注荣誉更多,却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坚守很少提及。芦苇的不卑不亢,赢得了冬的礼赞,除了河两旁低矮的枯草,还有零零散散的落叶,唯独傲立于冬的就是这芦苇。我静静欣赏着依然挺立的芦苇,这挺立就是它的坚守;我暗暗赞叹着依然摇曳风中的芦苇,这摇曳就是它的真实。一丛丛、一缕缕的芦苇,既是整个身躯干枯,仍然紧紧的相互拥抱,给冬的萧瑟增添了无限生机。两个小孩子的吵闹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也吵醒了在芦苇丛中休息的野鸭,飞快的顺着水面游走,那远处河边觅食的白鹳也像是看到了行人,不情愿的飞了起来,只一下又落到了一旁。密实的芦苇丛肯定早就成了野鸭的安乐窝,大大小小的野鸭总是进进出出,也让这冬日里孤独的芦苇多了个伙伴。人常说草木无情,然而当给予草木于人的特质时,便成为了情感的寄托者。“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表现出的是离乡远行者的无限哀怨与凄苦;“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则是人与芦苇的完美对话。大自然的恬静安宁,芦苇的蔚为壮观,行船芦苇中,耳畔渔歌绕,好不惬意,人生美哉。

冬日里的芦苇

我在想,这低调生长的芦苇,却把它的全部回馈给了自然;这毫不起眼的芦苇,却以它的坚韧不拔使人学习;这普普通通的芦苇,却带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冬日里的芦苇,就是人生最美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芦苇   白鹳   茂盛   芦笛   渔歌   野鸭   耳畔   草木   哀怨   美文   河流   安宁   花絮   古人   河边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