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遇清明雨

这几日,春雨如丝如织,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让早已忙着争春斗艳的花儿悄悄然安静了许多,也使早就换上春装的人们感到了少许清冷。已近清明,依然是乍暖还寒,变幻莫测;清明将至,陡然间心生念想,越发浓烈。已到清明,又遇清明雨。

又遇清明雨

清明节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习俗千百年来亘古不变。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会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或是踏青赏春。清明也称踏青节,古人有着清明踏青郊游的习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真的是清明时节,三五好友结伴,漫步于苏堤之上,杨柳春风轻拂面,流萤点点胜春光,道出了春光春色,写尽了春意春景,踏青赏春,心情好不爽朗。清明也叫寒食节,其由来还要从晋国公子重耳说起。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在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他留下的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岁月流逝,寒食节也静静地融入到了清明节,但寒食所代表的忠诚、廉洁、清明依然被人们传承。

又遇清明雨

每每清明,总是难以平复心绪,更是不愿在雨天独处,没有了丝毫的好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想杜牧在写这首《清明》时的心境或许也是如此。他将自己以及所有人置身于雨落纷纷的清明时节,那种行走在他乡异地的孤寂无助,归乡心切,这无情的雨呀早已打湿了衣襟,满脸的雨水,凝望故乡的双眸,无助与思亲全都交织在这清明雨中,那低沉与哀伤的心情早已染尽了一切,和着对亲人的无限追忆,在慎终追远和无限感慨中渐行渐远。这首《清明》之所以传诵至今经久不衰,在我看来要归功于全诗道出了从古至今所有人在清明时节的共同心境,或心绪低沉,哀思凝重;或睹物思亲,泪眼婆娑。而这种心境的共鸣则更有力的说明了从古至今人们尚德祭祖,传承德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优良品质。

又遇清明雨

总是不愿在这清明时节触及一丝丝的追思,拾起一点点的念想,尤其又是在这绵绵不绝的清明雨中。然而,越发不去想,却是越发想的浓烈,想的迫切。于天地间人是极其普通的,经历悲欢离合更是一种自然,然而人又是天地间最伟大的,懂得念念不忘和矢志不渝。对亲人的牵挂,对逝者的哀思,长长久久。一份思念,一份惆怅,一份动容,一份激励。白居易的一首《寒食野望吟》就再鲜明不过的道出了人间的真性情。“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就有在清明前的寒食扫墓祭祖的习俗,诗人笔下的清明显然与漫步苏堤赏春游玩大相径庭,读来不免过于悲切,然而细细琢磨却又早已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了。清明前的几日里,乌鹊不停的啼叫,聒噪不安,灰暗的大树下早有人家止不住思亲泪,那哭声连同乌鹊的啼声,让这旷野显得更加空灵,只有那被风吹走的纸钱在这重重叠叠的墓野凌乱的飞舞着,与那孤寂的野草、独自开落的棠梨花为伴,陡然间这生离死别的地方让人越发伤悲。逝者是怎么也听不到这份悲切与哀伤的,无奈那祭奠者只能在潇潇清明雨夜悄然离去。有不舍又能如何?再伤悲也要打起精神,生活还要继续,远行的道路仍旧充满希望,也还期许前路中的更多美好。

又遇清明雨

自古清明多悲切,难掩踏春好心情。是呀,人世无常,却不可悲从中来不能自拔,学会整理心绪,树立生活的自信,享受一番努力过后的美好,拥有一段奋斗不止的幸福,才是正确的决断。“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这首《清明夜》同样是白居易所写,却没有了丝毫清明时节的清冷与悲伤,反倒是心情大好。清明前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台阶,红色栏杆,身处这样静谧惬意的环境,诗人可谓是心情愉悦,独自行走在走廊里,走走停停,细细品味这夜晚美景。正在享受这份美好之时,偏又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悠扬的乐声,更是让诗人独享了这份难得的美好。虽是清明时节,岂有一丝丝的不悦与哀伤,有的只是愉悦和舒畅。与白居易的这首《清明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便是温庭筠的一首《清明日》一个道出了清明夜的美好心境,一个写尽了清明日外出踏春的喜悦心情。“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一个“清”字开头,既指今日清明,又指时为清晨,更是点名了娥之美。只把“清娥”读来,便是好心情。你看那飞舞着的清娥,色彩斑斓,如在画扇中,那满园的桃花与那郁金花竞相开放,把整个田野都染成了红色。清明日,人们兴冲冲结伴出行踏春,路旁花瓣上的露珠还颤颤欲滴,一路领略这春光春色,春风拂面,杨柳依依。听得见马儿在帐帏旁昂首嘶鸣,窜出笼子的鸡群争先恐后四处觅食,不料竟有人瞄准了树枝上欣赏着欢快行人的黄鹂鸟,无奈间只得飞入了庭院,这一飞,虽说少了几许春鸟丽景,但大自然赋予的春日和谐岂能抵挡得了。

又遇清明雨

清明时节念亲思亲,很是自然。踏春赏春,享受宁静美好自当倍加珍惜,更需感念和缅怀为拼得这份美好而逝去的英雄。没有无数前赴后继者的付出与牺牲,怎能有今日的清明和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视死如归,乾坤丹心;“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戍守边疆,壮志不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光明磊落,雄伟气魄;“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这是乐观豁达,矢志不渝;“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是悲从中来,感念追思。是呀,总是停留在伤怀之中不能自拔,岂不浪费了这大好年华,可惜了这美好时光。何不在寄托哀思,深情缅怀中给予自己以信心和勇气,为自己赋能,更为自己加油,让自己能够一如既往,朝着崭新的目标努力。正可谓是“一盏心灯照,两眼泪湿巾。寒食固清冷,清明雨丝新。可无逢春日,不敢忘思亲。但愿情怀有,家国壮在今。”

又遇清明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晋国   苏堤   清明   棠梨   慎终追远   寒食节   介子   哀思   悲切   清冷   心绪   美文   时节   心境   美好   心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