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台下功徳石感怀

撰文|董家胜

编辑|滕余国

在新近修复起来的滕文公台下,有一块碑石格外引人注目,令无数游人频频驻足深思、感慨。

文公台下功徳石感怀

这碑石便是功德石。

功德石之所以引人注目。因为它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据《滕县志》记载:明嘉靖年间,滕籍人氏张守蒙在四川任监察御史,其人为官清正廉明,被贬,降黜河南。当地百姓感其恩德,在临行之时,纷纷为之送来礼物。张守蒙坚决不收,百姓则跪地求其收下,且长跪不起。面对百姓一片赤诚,张守蒙深为感动,指着身边一块石头说:我在此为官多年,看中了这块石头,乡亲们若是非要送我东西的话,就将这块石头送我吧。于是,当地老百姓就将这块石头千里迢迢从四川送到了张的家乡滕州。

其实,这块石头乃普通之石,无任何稀奇珍贵之处,张守蒙之所以要它,是为了委婉地拒收百姓的礼物。因此,也就留下了一段“以石却馈”的传世佳话,这块石头也就有了“功石”之名。

自古地因人名,物以人传。功德石这块普通之石,之所以能做为传世之物,令后人望石起敬,不是因为石头本身,而是此石所蕴含的“功德”二字,它是人们对张守蒙功徳怀念、敬仰的一种载体;同时也是人们对那些公正廉明、造福百姓的清官的一种褒扬、一种呼唤和渴求。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为官者何止千万,贪赃枉法者数不胜数,庸碌无为者比比皆是,唯独清官廉史寥若晨星。究其原因,便是黑暗封建官场清官难当。张守蒙身为一名封建官,出污泥而不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敬可佩。作为一方百姓,能遇上这样的清官,也算是一种福分。由此可以推想,为官者只要一心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对百姓有功有德,百姓就会从心底拥护你、爱戴你,哪怕你已离任或谢世,你的功德言行仍然不为百姓所忘,甚至一代代传颂你。百姓的口碑是一部最公正的史书。正如《五灯会元》上所说:“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文公台下功德石便是最好的一例。

功德石已有数百年了,功德石的故事也便在民间传扬了数百年。两年前,滕州市委、市政府和姜屯镇决定修复文公台。我作为一名参与者,之所以提议将该石从南沙河镇王开村移至文公台下,并撰文记叙之,意以弘扬爱民之风,廉政之德。可惜,此石在文革期间被破坏,只好根据百姓回忆,复制一块相似的石头立于文公台下,又请以楷书见长的刘允奇同志用颜体工整地写了碑文,再现了当年功德石的光彩。

瞻石思今,感慨颇多。我国目前正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反腐倡廉。有“功德石”为鉴,追古思今,我们的党员干部更要牢记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见利忘义,利令智昏,更不要贪赃枉法、腐败堕落。心中要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想着我们的经济建设,做有功于国家、立德于人民的公仆,用扎扎实实的功绩和廉洁奉公的美德,在人民心目中立下“功德石”。

文公台下功徳石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滕州   台下   公正廉明   南沙   可敬可佩   寥若晨星   利令智昏   碑石   贪赃枉法   清官   功德   引人注目   美文   封建   石头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