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在邹平兴办农田水利工程

撰文|胡瑞亭

编辑|滕余国

梁漱溟先生于1931年至1937年在邹平创建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办乡学,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改良品种,大搞林果桑,推广棉花栽培,兴办水利,进行了若干改良试验,为邹平的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特别他所倡导的挖河、修渠、改良土壤、发展灌溉事业,对保证农业丰收起了很大的作用。

梁漱溟在邹平兴办农田水利工程

1931年至1937年处于政局混乱、军阀混战,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生产落后、生活困难之际,梁先生毅然来邹平搞实验县,坚持创新、改良,以抓工、农、兵、学、商五业俱兴手,大抓改进农业基础,大抓先进科技,发展邹平经济。

一、治河修渠:抗战前夕,邹平主要排水河道,仅有杏花沟、潴龙河、白条沟等,而且经常泛滥成灾,群众多遭水患之苦

1935年春,在乡村建设研究院梁漱溟先生倡导下,治理邹平县主要排水河道杏花沟。

杏花沟原名清河沟,是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知县桂林令民挑浚掘地北注入小清河,但时淤时塞,长白一乡水患连年。1935年经恳准省府疏浚杏花沟,由研究院规划设计并委任邹平城里张继武(原是旧军阀营长)任指挥,调集1500民工,工期60天,从浒山泺至出境(辛集村)30余里,疏通竣工后,时值杏花盛开,落红随水流而下始定名为杏花沟。1936年6月,为彻底疏通杏花沟,在乡村建设研究院建议下,省府令上下游全面疏挖,因工程浩大,又值农忙季节,邹、长两县2500余民工,30天未竣。特别是长山县地段,下游工程从辛集至陶唐口一段,更是拖延工期。是年夏,省主席韩复榘获悉杏花沟工程消极怠工,来长山视察时曾怒打长山县长袁鸣谦,并对其训斥,最后命令说:“今年秋前挑不好杏花沟叫你提着脑袋去见我!”这样就加速了下游工程。与此同时邹平民众代表成焕亭为河工浩大,去省府令停工,山东省府致函乡村建设研究院,督令邹平、长山于7月底报竣不殆。同时调用顾良民部队(驻周村)一个旅开挖杏花沟下游从袁家屋子以下至小清河17华里,从此杏花沟上下游全部疏通,基本缓解了内涝之患,对邹平大片土地排除内涝起了很大作用

ニ、推广打机井:在旧社会邹平县灌溉用井很少,大部是村边吃水井,当时井有坑圹、土井、砖井、石井之分。打井方法还是人工打井,井底下盘,深不过10米。1931年全县仅有灌溉井180眼(不包括饮用水井),其中水车井30眼、土砖井150眼。1933年乡村建设研究院梁漱溟先生倡导,大力推广新式打井工具,发展机井灌溉,利用竹号锥在邹平打出了第一眼压水井(位置在现邹平一中院内),井深在30米以下,同时推广了单人水车(一根铁管)、双人推水车(双铁管)、马拉水车(四根铁管)。为发展水利灌溉,1934年乡村建设研究院在院内召开农业展览会,并展览了各种样式的压水机、水车。为了示范推广,在全县三处农场进行了试验。据农场报告称:“本场为解决邹平县旱涝灾害起见,乃聘请专员从事新法凿井研究,并发明马拉抽水机一部,利用新井抽水较之旧法出水量可增加一倍,本场现安装马拉抽水机用新井两眼。通过试验推广并已指导农民利用旧井穿泉(打横泉)完成百余眼,水甚足。”1935年9月,乡村建设研究院请来定县李子棠先生担任技术指导,推广凿井法,县备贷款17000余现洋,一律无息贷出奖励井,计各乡贷款新凿井338眼,外贷者702眼(不属政府贷款)。据《乡村建设・半月刊》第五卷第四期粗略统计:1930年邹平县有土砖井不过2800余眼,至1937年发展到5940眼,增加了一倍多,以后因日军侵华,战乱频仍,打井数也逐年下降。

三、改良土壤:邹平县洼涝地较多,当时有严重涝洼地20多万亩。为了改造洼涝地,1935年乡村建设研究院在坊子、官庄(当时这里是无人耕种的无粮地)、时家洼大搞沟洫台田万亩作示范,一个台面50——100米,沟沟相通,台高台面30厘米,沟洫入长白沟,沟堤岸多栽灌木。既改碱又治涝,当时试种的斯字棉获大面积丰收,并获灌木、条编之利。在其试验区推下,同年冬,另一个大洼涝区东范洼,民众自发地大搞台条田8000余亩,沟洫入白条沟,大大减少了积涝之患,大面积的高梁获得丰收。

1935年以前,浒山泺是块很大的沼泽地,面积35平方公里,东接浒山铺,西到芽庄,南到马埠店,北到许道口,从清嘉庆年间常年积水。为了改良这片沼泽地,1935年乡村建设研究院在段桥洼、滨湖洼改种水生植物,广种苇、蒲、荷、菱之类3700余亩,为民众增加收入。当时滨湖洼芦苇丛生、荷花飘香,风景秀丽。

四、建立林场:邹平山区过去水土流失严重,山林又几遭兵燹而破坏,荒山禿岭,岩石裸露。鉴于以上情况,1933年乡村建设研究院,在山区建立林场,在平原建立林带,并发动各村广植树,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据乡村建设研究院1932年统计,在邹平、长山一带,建官有林和民有林20余处,官有林场地274亩,民有林场地7020亩,其他小林场5564亩,林场合计占地12858亩。至1933年发展白云山峨峪林场296亩,中山纪念林140亩(黄山),鹤伴山林场5400亩(实验县曾投资),共计5836亩,当时已有成材林12460株。1933——1935年,乡村建设研究院,在山区扩建林场12处,县办的有:黄山第一林场,峨峪林场,于兹山林场,鹤伴山林场(实验县亦投资)共4处6436亩。民办林场有:抱印、李家庄、金马山、韩坊、石樊鲁、贺家、乔木、郎君8处1281亩,同时并在三官庙和石樊鲁一带植桑500亩。当时部分山村的确实现了桑麻遍野,碧林成荫,牛羊成群,国泰民安的景象。

梁漱溟在邹平兴办农田水利工程

梁先生在邹平从事乡村建设研究,在诸多的改良创新事业中,尤以卓著的是兴办农田水利工程,主持出版《乡村建设》刊物,疾呼宣传治水之道。先生治事严谨,立身廉正,亲督测量设计,竭尽心力,望门筹措,借贷集资,公办民助,开展水利事业,为邹平的水利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梁漱溟在邹平兴办农田水利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邹平县   辛集   水井   内涝   机井   抽水机   省府   铁管   水车   杏花   林场   水利工程   农田   山林   下游   美文   研究院   乡村   邹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