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诗经——柏舟

诗经——风——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我心中的诗经——柏舟


髧(dàn旦):头发下垂状。两髦(máo毛):男子未行冠礼前,头发齐眉,分向两边状。

仪:配偶。

之:到。矢:通“誓”,发誓。 靡它:无他心。

只:语助词。谅:体谅

特:配偶。

慝(tè):通“忒”,变更,差错,变动。也指邪恶,恶念,引申为变心。


我心中的诗经——柏舟


飘来一条柏木船,飘呀飘在河中间。蓄分头的那少年,实在讨得我心欢。誓死不把心来变。我的娘呀我的天,就不相信我有眼!

飘来一条柏木船,飘呀飘在大河旁。蓄分头的那少年,实在是我好对象。誓死不把手来放。我的娘呀我的天,就不相信我有眼!


我心中的诗经——柏舟


此篇为鄘风第一篇,而读了网上的介绍后,让我十分纠结,无它,只是因为诗经两个字。诗经之所以为诗,是因为它的美,所记所载均有它的优美之处。而诗经之所以为经,也是因为他的历史,他的指导性意义,真的是让我越读越是迷惑,越读越是失去信心与勇气,因为真的不敢再去凭着自己的臆测去胡乱解读了。不过,还是先读过一遍吧,如果将来有机会或有时间,再去仔细研读吧。

本诗,我们先来单纯的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其中意境吧,然后再从其历史去解读一下其作为经的要义,不过,才疏学浅,只能了解皮毛而已,也许连皮毛也不敢去谈。

首先,我们还是先搞明白,作者是谁呢,我们为,应该是一名女子,未嫁的女子,其心是追求美好,就像上文中所记载的注解一样。

山川幽静处,少女怀春情,一双水灵的大眼睛望向前方。她在看什么呢?是如此的专注,如此的用心呢,眼眸落处,是河的中心。原来在河之中,有条小小的柏舟,一名男子立于舟中,泛舟河上,说不出的潇洒,道不尽的儒雅。原来,小姑娘是在看那名公子啊!那名公子“髧彼两髦”,定是还未及冠,那么是不是我可以求我的母亲,找上媒人去说媒了呢,女子如是想。少女将自己的心事说给母亲听,可是母亲却不看好那名男子,少女不依,于是发下了誓言,那是少女的心事,也是心誓。母亲也一定年轻过,可是你忘了当初你的少女时的心愿了吗?你就不相信我的眼光了吗?

我心中的诗经——柏舟

其实,这只是字意曲解,也是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一种解释,可是诗经的产生毕意距今天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了,很难有人能准却的理解当时的字义与史实了。所以后人根据诗义与古往今来的众多学者的思想,慢慢地,不断努力还原当时的意境与思想,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得的,其中有一个解释就让我非常喜欢。

根据前文写宣姜的三道诗意,那么诗经到这里,应该是与上几篇连续写作的。邶风最后一篇《二子乘舟》后,两个对于宣姜来说极其重要的人相继离世,可以说是非常痛苦之事。于是,有人认为此篇也是宣姜所作,是继《二子乘舟》之后的故事。

我心中的诗经——柏舟

古人为了放松心事,有乘舟飘去,寄愁绪于舟上,让其随波飘去之意。于是,宣姜泛彼柏舟于江河之上,借这一江河水,以解心中苦闷。“髧彼两髦”有解为剪去两髦之发的意思。古人将身体发肤,看得极重,很少有人会去破坏,而宣姜主动剪去两髦之发,又是什么意思呢。此时,卫宣公应还没有去世,而宣姜又剪去两髦之发以发誓,她说,剪去我的头发,这就是我本来的样子,是真实的自我,发死以明志,是发誓与卫宣公各大不相干,从此与卫宣公彻底断绝关系的誓言,从生活上割绝,从命运上割绝,也就是不再是夫妻关系,至少从心里已经割绝夫妻关系。“之死矢靡它”是这样发誓也没有别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样发誓并没有去诅咒别人的意思,以此来说明宣姜之大度,或者说是其德行。下一段是说宣姜泛舟归来,已经“在彼河侧”了,再一次强调了她发誓不是为了诅咒别人,只是想与卫宣公断绝关系而已。并且用了两个“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是什么意思呢?是说这一切都是天意,不能去怪罪任何人。又一次强调了宣姜的德行。宣姜的心是明澈的,能看透天理,知晓天命。既然事情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不再去孜孜追求他人的责任,而是要真正做回自己,自己发死誓,髡两髦也都是天命,不是要与谁激烈对抗。如此表达也可以缓解与卫宣公决断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诗经   前文   柏木   头发   德行   配偶   天命   皮毛   美文   意境   心事   母亲   男子   女子   少女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