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诗经——桑中

诗经——风——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我心中的诗经——桑中


爰:于何,在哪里。唐:植物名。即女萝,俗称菟丝子,寄生蔓草,秋初开小花,子实入药。一说当读为“棠”,梨的一种。

沬(mèi):春秋时期卫国邑名,即牧野,在今河南淇县南。乡:郊外。

云:句首语助词。谁之思:思念的是谁。

孟姜:姜家的大姑娘。孟,排行老大。姜、弋、庸,皆贵族姓。

桑中:卫国地名,亦名桑间,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一说指桑树林中。

要(yāo):邀约。上宫:楼也,指宫室。一说地名。

淇: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

弋(yì):姓。

葑(fēng):芜菁,即蔓菁菜。

庸:姓。


我心中的诗经——桑中


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沐邑乡。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姜。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麦子在哪里?就在沐邑北边地。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弋。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采摘芜菁哪边垄?就在卫国沐邑东。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庸。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我心中的诗经——桑中


本篇存在很多分歧,古往今来对其释意众说纷纭,看了网上很多解释,也是云里雾里,不明所以。

全诗共三章,每章只有三字不同,分别交代所采之物,所采之地,所思之女。其余全部一样。其意思也都想同,那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全篇的字面意思。

唐、麦、葑,是三种植物,即然用采字,应该是农作物。沫之乡、沫之北、沫之东是指方位,也就是去哪里采。姜、弋、庸是三个姓氏。诗中,在哪里可以采到这些农作物,在沫邑之周围,思念的人又是谁呢,是一位姜姓美女,弋姓美女,庸姓美女。她约我在桑中,邀我在上宫,约会之后又送我至淇水畔。

我心中的诗经——桑中

语言直白,反复吟唱,只为表达心中之喜。那么,问题来了,桑中,上宫是何地呢?桑中,指桑林,上宫是古时祭祀之所。为什么要把桑中与祭祀之所联系起来?网上有这样一段经典讲解:

有人通过考证,认为诗中所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的遗风:按近人郭沫若《甲骨文研究》云:“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上宫即祀桑之祠,士女于此合欢。”又云:“其祀桑林时事,余以为《鄘风》中之《桑中》所咏者,是也。”孙作云亦有同样的见解。鲍昌《风诗名篇新解》推衍郭氏之说,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生殖神,“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郑、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桑中》诗所描写的,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决不能简单斥之为‘淫乱’”

那么,这样就可解释了,虽然我不是很认同。

那么,又有问题了,为什么是三个女子呢,一个男人三个女子,似乎有些淫邪的味道。但诗中写出了如此强烈的情感,很难将其三女解为同一男人的想念对象,让我无法接受。尤侗在《艮斋杂说》中说,夫《诗》三百以思无邪蔽之,安有尽收淫词之理?”所以,此处应该是三个男子对心中女子的思念的集合,或者是一个男子对心中女子的幻想。她可能是姜姓,可能是庸姓。

当然,还有一说,《毛诗序》云:“《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这种说法与前文所讲卫宣姜之事联系起来,也无不可。不过具体是什么意思,只能淹没于历史的尘埃里,后人只能是猜测了。

我心中的诗经——桑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浚县   淇县   滑县   芜菁   合欢   河南   诗经   农作物   上古   地名   祭祀   美文   思念   心中   女子   男女   美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