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 | 谈与老人相处心得一二


端午安康 | 谈与老人相处心得一二

与老人相处,请让老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以前我看着父母亲年龄越来越大,想到他们年轻时为了养育我们那么艰辛,现在我们长大了,应该好好来孝顺父母,让他们过上享福的日子。


所以我们常常跟父母说:“你们什么都不要做啦,享受就好啦,比如端午节没必要自己包粽子,去市场买粽子就行了,你们都辛苦一辈子,好好享福才对。”


而我后来却发现父母亲越不做事,越容易生病。结合赛斯哲学的理论思想,我才知道孝顺父母亲不是让他们不要做事,父母亲容易生病也不是因为他们做家务事劳累过度。


父母亲年纪越大越容易生病,其实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用啦。所以如何让父母亲年纪越大能够越健康,重点是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用。


于是我联想到前阵子我们进行的“三阶培训”时候讲到的自杀案例,用赛斯身心灵观念教我们如何去做“自杀预防”,如何去帮助一个有自杀意向的人。


我的老师赛斯提到:每一个人都想要觉得自己对别人是有所贡献的,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有所谓“爱的互助合作”。每一个人从自己对他人产生了贡献和意义,从而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


一个有自杀意向的人,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他的痛苦比你和我都多,而可能是一种“利他性的自杀”行为。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再能对别人产生贡献了,他觉得他的存在是所有人的负担,这个时候他就有可能会选择自杀。


老化也是如此,很多老人家随着年纪越大越多病,也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用的原因。他们不再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他们不再觉得自己对他所爱的家人是有用的、有贡献的。


端午安康 | 谈与老人相处心得一二

让老年人进入第二青春期


赛斯哲学思想提到人有“第二青春期”,是指如何让一个人重新建构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如何让一个人不要随着年纪越大而越觉得自己没有用。如果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用,这样的身体越容易生病。


如何在整个生命的历程,能够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贡献,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正面的意义。有太多的老人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对儿女是个拖累。


比如以前我孝顺爸妈的方式是不让他们做事,却发现他们退化得很快。现在我孝顺父母的方式改变了,一到端午节,我就告诉我妈妈我想吃她包的粽子;过年了,我就告诉我妈妈,她做的“甜果”很好吃。我每隔二个星期回家吃一餐饭,要我妈妈给我包水饺等等。


这样做的原因是让我妈妈觉得自己是有贡献的,她做的饭菜很好吃,子女离不开他。吃了她做的饭菜,子女就生龙活虎、精力充沛。这样一来,妈妈就会觉得自己功劳很大,觉得她的存在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很有贡献啊!


让我们在人生的领域当中,能经常保持一个正向的思考。当我们上了年纪,不能再用体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时,你对家人的那份爱,那份关心,还有你的智慧,你的成熟,你看事情有不一样的角度等等,这些都可以让上了年纪的你,自我感觉存在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赛斯哲学思想让我还有另外一个觉察,我们的父母亲那一辈,把人生的每一件事情,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各位,你认为人生真的就是这样的吗?他们忙着各式各样的事情,没有办法进入心情,无法感受当下喜悦的心情。


例如,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一起聚在妈妈家里包粽子,当包粽子的叶子用完了,剩下很多馅的时候,我妈妈要二姐去买一些叶子回来把剩下的馅都包完。


二姐就问妈妈:“一定要包完吗?难得一家人聚聚,聊聊天多好啊!”可是妈妈却说:“一定要包完啦,不然剩下的馅怎么办?”我妈妈把包粽子这件事情,当作了一个任务来完成,她并没有学会享受天伦之乐,只是一心想把事情办好。


我们父母亲的那一辈,他们真的很难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放松心情,感受喜悦。一家人聚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聊聊天多好啊!


端午安康 | 谈与老人相处心得一二

生命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喜悦的心情


每当我去妈妈家吃饭的时候,她总是忙着做菜、洗碗,不是忙那就是忙这,我叫妈妈别做事了,先坐下喝杯茶聊聊天。她却说她还没有忙完,于是我只好吃完饭就回家了。


又比如,我回想爸爸常常讲的一句话:“电话是用来讲事情的,讲完事情就要挂掉电话。”唉!我们的老一辈是这样,把生活当成任务。


后来我开始去觉察,我自己也跟父母一样。比如我把看门诊当成一件事情,当病人来看诊,一个病人接着一个病人来,我也是在完成一件事情又一件事情,我和父母一样在完成任务当中度过我的人生,忘记享受当下。


这也是男性与女性的区别,逻辑和理性不同体现在男性和女性的思维不同:一个女人去逛街,有没有一定要完成哪一件事?她们东逛逛、西逛逛,东吃吃、西吃吃,女人逛街不是要完成一件事情。男人逛街,东西买完了就要回家,吃完了赶快走。女人逛街,把它当作一个乐趣,当一个享受,男人逛街是要办事情。


为什么男人比较短命,因为来地球出差、旅游、学习兼玩耍,任务完成了就赶快走,所以,我爸爸比我妈妈早去世了。


很多时候我也把生命的很多事情当成任务来办,事情要赶快办完。于是我发现我没有真的活在当下,透过这些我才发现,我身体的很多毛病的原因,就是我用一种办事情的心态,把我自己框架住了。


于是我必须改变我的心态:“因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不能只是把人生的事情当作任务来办。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喜悦的心情。


所以,想办法让自己进入心情,享受当下的喜悦。


作者|许添盛

摘自|许添盛医师演讲

端午安康 | 谈与老人相处心得一二

作者简介:许添盛【台湾】,世界知名心理学家暨精神科医师,心灵动力学的创始人及全球传播的使者,著作等身的心理学作家、慈善家、企业家。

☟ 点击“了解更多”,阅读许医师关于“亲子关系”的文章合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安康   父母亲   端午节   端午   美文   医师   喜悦   年纪   家人   老人   贡献   父母   事情   意义   心得   妈妈   价值   生命   心情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