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没有初恋

70年代后几年,我小学毕业,参加“小升初”考试,进入初中。话说当时,“四化”(四个现代化)还没象后来喊那么响,学校内外也没啥励志标语,而恢复高考则是半年以后的事。当时,同村绝大多数同学都升入了初中,包括那些被老师称为“熊孩子”的。道理嘛,很简单:半大毛孩子,干不了农活,不念书干嘛?

当年,升初易,考高中难。一个村能有三五个考上高中,就不错了;而考大学,一村如能考上一个,无论是金榜题名者,还是这个村子里的人,脸上都可有光了。

这道理嘛,就更简单了:考上大学,几乎是当时农家子弟跳出农门、“吃国家粮”的唯一机会,除非天上掉馅饼。考不上高中、大学呢?简单,回家,面朝黄土背朝天,跟土坷垃子打一辈子交道去吧。

和土块打一辈子的交道,是那代农民的悲哀和宿命。当然,那时人们的观念和机遇比现在差远了。你看现在:“海归女博士辞百万年薪,开拖拉机种田年收入破亿”!咋样,牛X吧?

咳咳,扯远了。当时上的初中又叫“联中”,就几排平房,几个相邻的村办的。我上的联中在五里外的一个村子,从三个村招生。而高中,当时一个公社只有不到一所。

我的初中,没有初恋

引用网络图片 致谢 侵权删除

初中我就上了两年,高中也是。哦,没别的,并不是本人特别聪明,“跳级”啥的,而是当时学制而已:中学实行四年制,2+2。至于英语,当时的农村初中是不开设的,缺师资嘛,但是英语教材照发不误(发的是三年制的,共六册,好玩吧);两年高中,英语也只开设了一年半(一开始的半年因没师资,未开)。

初中就两年,学制短了些,但教材更换得可是挺频繁,教材里的内容还有不少矛盾、冲突和犬牙的地方,以政治、历史、语文、地理为甚。一科内,内容自相矛盾;科目之间,矛盾的更多,简直数不胜数。真难为当时的师生了。

政治历史语文动辄换教材,可以理解;那么,地理教材也频繁变换?是的,上学期的教材里,内蒙古才那么点儿地方,本学期就延伸到东北那里一大块了——新旧版本对比,新教材里面内蒙古的地盘,比旧的要大一倍。有意思吧?

当时教材换得忒勤,几乎每个学期初都换。有个学期,记得期中又换了次教材!三年制两年制混用;今天说那谁是好人,明天就成坏的了;今天是学习榜样,明天就得打翻在地并踏上一万只脚了。唉~

不过这些,我等当时并不在意,老师说啥是啥呗。往返学校的土路上,自然少不了欢声笑语,打打闹闹;课堂上免不了交头接耳,传小纸条;小伙伴们在一起,快乐地玩耍。

情窦嘛,不知道别人的,我的嘛,还未开。

这样的无忧无虑的日子,却只过了一年。初中第二年,就明显紧张起来了。彼时,高考已恢复,四化要实现,民族要振兴,所以抓紧时间学习很重要。呃,要告别毛孩子时代了。

我的初中,没有初恋

初中第一年走读,单程半个小时左右,我全靠用脚去量,同学们亦然。第二年第一学期,加了晚自习,外村学生需自带晚饭,也就是干粮咸菜,这样晚饭后继续在校学习,以节省时间。

傍晚,班长会收起大家用小手巾包的饭,送学校厨房腾热;此前,外村学生还需交给厨房一定数量的玉米面,好做稀饭,也就是玉米糊糊。

晚饭吃完了,尽管自扫门前雪,加上值日生打扫,教室里看起来挺干净的,但闻起来一股子烦人的咸菜味,还有一股子顶人的大蒜味。山东嘛。

有件事,你能想到吗,用来包干粮的小手巾,竟然都是清一色的格子布。原因很简单,那时,就这么一种式样,没的选。所以,大家会在角上缝一布条,写上名字,以免混淆。

话说初中最后一个学期,更变本加厉了,又加了早自习!学校要求外村学生留宿本村学生家。一个本村学生领若干个外村的回家一起住,呃同性的。

睡觉空间没问题,当年农村都是火炕,有的家庭甚至盘了大通铺似的大炕,所以人多的话,挤一挤就行了。

至于自习课嘛,早自习纯扯,晚自习就更扯了。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正需要充足的睡眠。所以,早自习基本上朦朦胧胧,晚自习也基本上是在打瞌睡。负责监督的老师,呃,大部分时间也在打瞌睡。

我的初中,没有初恋

我记得,很多晚上,我又困又乏,低着头,用手撑着,但不敢趴课桌上;眼皮老打架,书上的字模模糊糊;手里拿着笔,竖在那儿,装作写字的样子。至于划拉了些什么,天知道。

直到猛的一惊,抬起头来,回回神,偷偷瞄一眼讲台上打瞌睡的老师,再前后左右看看打瞌睡的同学们,然后,然后又进入了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格子布   毛孩子   初中   手巾   股子   学制   内蒙古   咸菜   干粮   晚自习   美文   晚饭   初恋   教材   高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