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200年前的贫困夫妻,把生活和爱情,都过成了我们梦想的样子

这对200年前的贫困夫妻,把生活和爱情,都过成了我们梦想的样子


人生有很多种不同的样子,有人躺在病床上,有人在健身房流汗,有人孤独终老,有人出双入对,有人分道扬镳,有人白头偕老,有人在富裕中失去幸福,有人在贫穷中创造幸福······


美好的爱情也有很多种样子,有杨绛跟钱钟书夫妇的“遇见她之前,我从未想过娶别人,娶了她之后,我从未想过离开。”有林徽因和梁思成那样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些长,我准备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听了吗?”


也有沈从文和张兆和那样的“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地方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遇到一个年华正好的人。”

或者是张爱玲那样,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想要遇见的人,然后说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但我更喜欢沈三白和芸娘那样的爱情,在平平淡淡的生活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甜甜蜜蜜,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这对200年前的贫困夫妻,把生活和爱情,都过成了我们梦想的样子


01


人生最美好的两个字莫过于——遇见,所有的故事,都是从遇见开始。


两百多年前,沈三白遇见了陈芸,就有了他们的故事。


那时候的苏州,还没有几十层的高楼,男女之间的认识,也没有今天那么随便。


沈三白和芸娘,虽然同在苏州城,还是表亲,但是也是见不到的。


苏州的小桥流水,虽然很美,但有些故事,要从他们遇见开始讲起。


乾隆二十八年,沈三白生在衣冠仕宦的体面人家,又住在沧浪亭畔,天时地利,他都占了。


苏州城布满诗意,小小少年,虽然出生在官宦之家,却没有沾染上名利之心。


陈芸没有沈三白这么幸运,虽然自小聪慧,学说话时,《琵琶行》听了一遍就会背诵。


可她父亲早亡,与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稍微大一点,就得靠十个手指头养活家人,供弟弟读书。


后来,找到一本《琵琶行》,因为能背诵,便一个字一个字对照着读,始识字,甚至还学会了诗词。


13岁那年,沈复随母亲去外婆家,才见到了陈芸。


他叫她淑姐。


那一年,陈芸也是13岁,她给沈复读自己写的诗,其中有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


沈复见了淑姐,读了淑姐的诗,心里就有了淑姐。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初次相见,读了几句诗,爱情就来了。


沈复鼓足胆子对母亲说:


“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


恰好,母亲也喜欢芸性子柔和,便定下了婚约。


一切都刚刚好,不早不晚,爱情就这么简简单单的来了,婚姻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定下了。


初次见面,一见钟情。


多么简单的人生,简单到就像梦一样。

这对200年前的贫困夫妻,把生活和爱情,都过成了我们梦想的样子



02


初次相见是把心相许,再次见面时,他们相互确认,此一生就是你了!


那个冬天,他们再次相见。


在人群里,大家都是鲜衣华服,身上穿着但求华丽,而芸一身素淡站在人群里,唯有脚上穿着一双自己绣的新鞋。


他走向淑姐。


入眼是一个削肩长颈、瘦不露骨、两眼明亮、微微一笑就露出两颗兔牙的可爱的女子。


正可谓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芸也步态缠绵,袅袅动人。


沈复要了淑姐的诗稿来读,有的只有一联,有的三四句,大多都不完整。


沈复问:为什么?


淑姐说:没有老师指导,就写出来这些,只希望遇到能当老师的知己,把这些句子推敲补完。


沈复给那些诗稿题了四个字——锦囊佳句。


廖一梅有一句话,深得我心,“人生在世,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难得的是遇见理解。”


也许,他理解淑姐,知道她并不是那种一味只要求物质的女子,她不求夫君金榜题名,比起那些,能一起推敲诗歌,更为难得。


淑姐也知道,在这世间,权势富贵不难遇到,难得的是遇见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当晚,送亲回来,肚子饿了,仆人给的枣脯又太甜。


这时候,芸悄悄牵沈复衣袖,拉他进入自己的房间,然后拿出她藏在房间里面的暖粥和小菜。


她懂他,即便只是第二次相见,便已经确认无疑。


芸的堂兄在外面嚷嚷道:“淑妹快来!”


她赶紧关门,嘴里说:“我累了,要睡了”


可是堂兄还是挤了进来,看见沈复在吃粥,就调笑芸:“刚才我要吃粥,你说吃完了,原来是把粥藏起来,给你的夫婿吃。”


芸窘迫得红了脸。


有些人在一起,头发白了还是不能相互理解。而有些人才见到没多久,就仿若知己,沈三白和芸,就是这样。


03


“喝粥”事件之后,两次再次相见,已经是五年后了。


沈复18岁,芸也18岁,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都说婚姻是一地鸡毛,可是他们两人却不是,别人的一地鸡毛,他们都过得温暖惬意。


有时候觉得,他们两个是天生的一对,他们太合得来了,反复一切都是特意为他们安排好的,可是这世间事,大多一样,偶有一点不同于别人的,要么是苦心经营,要么就是天作之合。


刚嫁入沈家的时候,芸处处小心翼翼,侍上以敬,待下以和,每天太阳出来她就起。


沈复笑她,“如今不能和当时吃粥的时候比了,怎么还匆匆忙忙怕人嘲笑呢?”


她却回到:“倒不是怕被笑话,只是怕公婆说新娘懒惰”


听见芸这么说,喜欢赖床的沈复,也陪着芸一起早起。


这是理解,也是心疼,是懂得,也是慈悲,生活往往是一起经营起来的,没有理解和心疼,这世间大概没有什么东西会长久,爱情如此,生活也如此。


沈复读书,芸也跟着读。


他们谈论古史,品评花月。


他们谈李杜诗篇,芸喜李白,沈推杜甫;


他们谈文章歌赋,也是势均力敌。


沈复喜欢收集旧书画,芸就帮他把收集来的旧书画补好,装订成册。每每在一堆破书卷里找到一点值得一看的,就如获至宝。


他们两人爱好相同,沈复眉头一动,或者一个眼神,芸就知道他想什么。


有些人觉得,灵魂伴侣是天生的,其实很多时候,真正的灵魂伴侣并不是要求什么都契合,而是在不契合的地方,能够相互理解。


沈复爱喝酒,芸却不善饮,于是,他就教她行酒令,两人饮酒作乐,好不快活。


沈复性格爽直,不愿为俗礼约束,芸却有些像儒生,沈复也不见怪,甚至反而和妻子一起,愿意遵守某些礼仪,夫妻相处,“岂敢”“得罪”,竟是口头禅,随处可见。


两个人在一起,你可以包容我身上的不同,我也能理解你的坚持,你为我改变一点点,我也为你改变一点点,生活就是一个完整的圆了。


爱情里,最怕要求,而最难得的,当是相互理解和接纳。

这对200年前的贫困夫妻,把生活和爱情,都过成了我们梦想的样子


04


有些感情,久处生厌,而有些感情,是越久越深。


沈复刻了两枚印章,印章上是:“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两枚印章,一阴一阳,芸拿一枚,沈复一枚,书信往来,就盖上这个印章。


世间夫妇,大多困于柴米油盐之间,要么就困于生活琐碎之间,即便是富贵之家,也难免是这些事情,要么忙于生活,要么忙于名利。


沈复不爱名利,芸也不要求他求名求利。


他们一起饮酒,一起唱和诗词,偶尔相互调笑。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一起吟风赏月,已是难得,在夫妻之间,更是难得。


幸好,沈复和芸就是这样一对夫妻,两心相许,诚心看月,月亮西沉了,就回家睡觉。


有时候夜半三更,两人还依窗对饮,窗外月明星稀。


古代女子,平时都很少去人多的地方,生在这样的年代,芸也不得不遵守这样的规矩。


有一回沈复出去玩回来,回家跟芸大肆渲染一番。


芸说:“可惜我不是男子,去不了这样的场合”


沈复说:“你穿我的衣服,戴我的帽子,那就可以去了”


芸重新装扮一番,衣服长了,就打个折子,鞋大了,就买一双男女都可以穿的蝴蝶鞋穿着。


即便是这样,依旧还是有点害怕。


沈复就怂恿她说:“我们悄悄的去,悄悄的回来,家里不会有人知道的”


那天庙里,人来人往,却没有人认出她是女儿身,有人问起,沈复便说是表弟,逛完了各处风景,才悠然回家。


两百多年前,那个女子“三从四德”的年代,沈复不管所以礼仪规矩,带着自己的妻子走在街上,一切都是因为她想,所以他愿意帮她完成这个梦想。


都说人世间最难得是成全,可在两百多年前,沈复就不顾封建道德,成全了芸。


人这一生,最难得的便是这成全了,成全不是我做什么你都答应,而是你不仅答应,而且想方设法帮我完成梦想。


成全,是我知道那是你想要的,所以我愿意帮你,不管多难。


这对200年前的贫困夫妻,把生活和爱情,都过成了我们梦想的样子



05


生活从来就不止诗和远方的田野,更多的还是眼前的苟且。


在诗和远方的田野里,我们会化身诗人,我们会浪漫到死,会不管不顾爱着一个人。


没有生活的琐碎,就没有人生的烦恼。可是,真正能检验一个人内心的,还是要看他把眼前的生活过成什么样。因为柴米油盐,不仅是生活,更是人生最不可缺少的主题。


一个人,一天要吃三餐,为了吃饭,每天要工作几个小时,可以说,人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吃饭或者为了吃饭的路上。


真正有趣的人,往往能够把最平淡的生活,过出最大的趣味。


沈复和芸娘,就是这样,别人眼里的琐碎,都成了他们的诗。


每到梅子熟时,芸就摘下梅子,酿成青梅酒。


然后,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的晚上,两人取出青梅酒慢慢饮尽,最终红着脸睡去。


喝酒的情调不是醉生梦死,而是和爱的人,一起喝自己酿的酒。


两人生活并不富裕,没有达官贵人的花圃园林,他们都喜爱菊花,自己种不了,就把菊花采回家,自己插瓶。


选择开口阔大的瓶子,每个瓶子里插一种菊花,每个瓶子插一种颜色。


菊花插来,宜单数,不宜双数。


生活的美,往往都是自己创造的。


在路上捡到好看的时候,他们就一起商议,石头用来干嘛。


最终,他们把捡回来的时候,叠成一座假山。


心中有山河,自己便是山河岁月。


他们的生活,有钱的时候有有钱的乐趣,没钱的时候有没钱的乐趣,吃酒的时候有吃酒的乐趣,就连臭豆腐,也能让他们吃出花样来。


瞧,这就是生活最美的样子:不必富贵,但也不随便;不求简单,但绝不复杂。


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人能够在生活里发现诗,而有人把生活过成一片琐碎。

这对200年前的贫困夫妻,把生活和爱情,都过成了我们梦想的样子


06


1803年,结婚二十三年后,芸娘病逝。


芸娘死后,沈复悲痛欲绝,他守在夫妻两个住过的房间里,期待能与芸的灵魂再见一面。


朋友劝他不要这样,阴阳相隔,见到了“鬼·魂”对活着的人不好。


他说,我之所以在这里等候芸,是因为我相信世上真的有魂魄啊!


其实,他就是为了再见芸一面。


可惜,终究是不能再见到了。


芸去后,沈复自号梅逸,取的是林和靖“梅妻鹤子”的话,如今梅已去了,自己也就叫梅逸吧。


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可惜伊人不在。


此后,沈复写下了《浮生六记》,然后自己就浪迹天涯,不知所踪。


他写下的《浮生六记》,也在历史的场合里沉默了几十年,直到1877年,一个叫杨引传的修行人,在一个书摊上买到了这本书,他惊讶不已,沉迷其中。


世间夫妇,白头偕老的很多,恩爱的也不少,但能如沈三白和芸一样,把日子过得如此恩爱且有趣的,相信是没有几个了。


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其实,沈复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趣的人之一。


日子不是一个人的,两个有趣的人在一起,就能把每一天都过成有趣的样子!

这对200年前的贫困夫妻,把生活和爱情,都过成了我们梦想的样子



07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苏轼的悲。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是归有光的悲。


“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陪我顾星辰,无人与我把酒分。”这是沈复的悲。


这句话之前有段时间被网友疯传,初次读到,便觉得悲伤不已。


这世间那么多人,一起喝酒、一起吃粥的人,怎么会没有呢?


只不过对于沈复来说,再也没有芸了。


你走后,我看见人就想你,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像你,也不会有一个人是你。


有朋友曾对我说,《浮生六记》她看一遍就哭一遍,甚至有时候觉得,这不是真实的,这对夫妻把寻寻常常的日子,过得那么美好和精致。


这位朋友后来去了苏州,她把书中沈复和芸走过的地方,都走了一遍。


最终她说,苏州和那时候不一样了,现在的人,也和那时候不一样了,所以,世间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爱情和婚姻了。


是呀,人世间不会再有这样的爱情了。


但是,我相信,人世间始终都有美好的爱情,他们不一样,但是也很美好!


文|玩你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梅子   样子   富贵   爱情   苏州   印章   美文   琐碎   夫妇   菊花   贫困   世间   有趣   年前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