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2021年6月17日,一代翻译大家许渊冲去世,享年100岁。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始终记得他在《我和我的时代》里说的那句: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都走向了世界,中国文化也要走向世界,但现在所缺的就是这一项,我的存在就是为了填补它。

确实,许渊冲先生一辈子都是在做这件事,他把《论语》《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都翻译成英文、法文,又把西方的名著翻译成中文。


他说自己是:“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第一人。


确实如此,能够在汉语、英语法语之间灵活互译的,许渊冲是第一人。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01


1921年4月18日,许渊冲出生在江西南昌,父亲学历不高,但是爱好整洁的生活方式,家里总是整整洁洁干干净净的。


母亲上过职校,擅长绘画。


怎么看,这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唯有表叔熊式一是翻译家,曾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在应该上演后轰动一时,被戏剧家萧伯纳接见。


受表叔的影响,年幼的许渊冲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学好英语。


小时候,父亲就告诉他,文房四宝要放在最方便取用的地方。后来他开始翻译,将笔墨纸砚扩大到文字上,在翻译的时候,总是力求将“把最美的表达方式放在最好的地方”。


在家里,母亲画的是花鸟虫鱼,但许渊冲和哥哥喜欢的却是英雄画片,尤其是《杨戬出世》。


少年英雄杨戬打败哼哈二将,又打败孙悟空。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杨绛却能每一变都胜过他:悟空变鸟,他就变鹰;悟空变虎,他就变狮;悟空变庙,他又变神。


许渊冲说:


这从小培养了我的好胜心。甚至后来翻译文学作品时,如果作品已有前人的译文,我就要尽可能胜过前人。


不能胜过,也想别出心裁,不肯落入前人的老套。


许渊冲好胜、狂,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晚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对采访者陈晓楠说,狂并不是一件坏事,你们太不狂了,狂是自高自大,关键要看你高大不高大。


许渊冲是狂人,但是他有那个资本。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02


18岁 时,他以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西南联大外文系。


他在日记里写:


今夜月很亮,喝了两杯酒,带着三分醉,走到草场上,看着半圆月,忆起往事,更是心醉神迷。


当时的西南联大人才辈出,很多风云人物都在这里成长,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或者文化领域,很多风云人物都是从西南联大走出去的。


他和杨振宁是同窗同学,后来上钱钟书先生的课,也是吴宓教授的学生。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中学时代,许渊冲喜欢鲁迅的讽刺杂文,翻译上也跟从鲁迅提出的直译理论,吴宓第一次改变了他的翻译观念。


后来,他在翻译中以“再创”追求美的艺术境界,在翻译当中,他追求意美、音美、形美。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1939年,为了追求一个姑娘,他翻译了两首诗,林徽因的《别丢掉》和徐志摩的《偶然》,然后把翻译完的诗和一封英文写成的信给了姑娘。


这是他第一次翻译,可是这个姑娘没理他。


杨振宁在回忆中说许渊冲:西南联大所有漂亮姑娘他都追过,毫无疑问,肯定失败了很多。


几十年后,在《朗读者》节目中,已经九十多岁的许渊冲回忆起这段往事,念着那首诗,还一度落泪。


还说:“失败有失败的美,我回忆起来还是很美的。”


这是他后来对自己说的话,美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他不仅自己享受这种美,还把这种美推向世界。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03

1941年,美国派出“飞虎队”援助中国,需要大批英文翻译,许渊冲就是其中之一。


在迎接队长陈纳德的时候,大会主席提到三民主义,没有人会翻译,全场没有人能能用英语说明三民主义是什么。


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许渊冲举起了手,然后大声说:“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所有人都听懂了。


如果说大一的时候翻译诗歌去表白,是他翻译的开始,那么这一次,他在心里决定把自己这一生都献给翻译。


“大约翻译真是我的优势,我应该做创造美的工作了。”


冯友兰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有三个因素,主观的两个因素是个人的才学与经验,还有一个因素是客观的环境或条件。


他的才学在逐渐增加,经验也在逐渐增加,而西南联大这个环境就是最好的土壤。


有些人要经过很多次尝试,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但有些人很早就知道自己的方向,这是幸运的。


他选择了翻译,并用翻译去创造美。


此后,他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这次获奖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逐渐恢复一点心理上的自信。


许渊冲一直都在为这件事努力,他要通过翻译,让中国人再多一些自信。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04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巴黎的书店里,中国的经典名著寥寥无几,几乎无人注意。


唐诗宋词元曲的美,外国朋友都很难领略,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将中文的美翻译到外文里面,外国人又很难真正读懂中文的美,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真正让中文走向世界,才能真正把中国人自己的东西翻译好。


比如诗经,外国人很难真正懂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杨柳依依是什么?雨雪霏霏又是什么?


许渊冲看了一些外国人的翻译,都觉得没有那种“美的味道”,或者说美得还不够。


英国Legge的译文是:


At first, when we set out,(当初我们出发时,)

The willows were fresh and green;(杨柳新绿。)

Now, when we shall be returning,(现在我们要回去了,)

The snow will be falling in clouds.(雪会大片落下。)

Long and tedious will be our marching,(行军又长又累,)

We shall hunger, we shall thirst.(我们会又饥又渴。)

Our hearts are wounded with grief,(我们悲哀伤心,)

And no one knows our sadness.(没人知道我们的痛苦。)


原诗有韵有调,每句四字,非常整齐,容易上口。


译文无韵无调,每行字数不等。


许渊冲觉得,这样的翻译,没有中国味道。


他的翻译是:


When I left here,(我离开时,)

Willows shed tear.(杨柳流泪。)

Now I come back,(我回来了,)

On snowy track.(白雪跟随。)

Long, long the way;(道路漫长,)

Hard, hard the day.(日子艰难。)

My grief o'erflows.(痛苦流露,)

Who knows? Who knows?(有谁可谈?)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你看,即便翻译了,依旧有韵有调,有形有意。


他说:“在不歪曲作者意思的情况下,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灵魂体现出来。”“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许渊冲的翻译称为“韵体译诗”,情味悠长,境界全出,尽显中国古典诗词的风骨流韵。


在译诗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要求几乎到了严苛的地步,既要工整押韵,又要讲究意境。


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如何表现出来呢?


“我在翻译的时候经常问自己:译文中能否看得见无声的画,听得见无声的音乐?”


如果说叶嘉莹先生的教学,是让人从教学中感受到了诗词的美,那么许渊冲先生,则是让外国人直接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05


1999年,许渊冲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评委给他写信,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


接到信,他说:“诺奖一年一个,唐诗宋词流传千年。”


在西南联大的时候,许渊冲就有一个外号“许大炮”,他口没遮拦,率性张扬,在翻译时,遇到谁都不服。这让他受到很多质疑,甚至因此吃过苦。


在翻译《为女民兵题照》的时候,他把不爱红装爱武装翻译为:“not to powder the face, but to face the powder”,即“不爱涂脂抹粉,而爱面对硝烟”。


最终挨了100鞭子,挨打后只能坐在救生圈上翻译。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教训”,只要觉得自己对,就一定坚持。


他看了傅雷翻译的《红与黑》,觉得有些地方不好。


后来他自己又翻译了红与黑,果然与众不同。


傅雷翻译了《约翰·克利斯朵夫》,他也翻译了。他公开说:“可以拿我的《约翰·克里斯托夫》和他的比,整本水准绝对高过他。你随便摘10段出来,我不怕。”


在翻译这件事上,他一向狂,连自己的老师卞之琳,他也不怵。


对于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他说:


朱生豪和卞之琳的译本有他们的优势,但他们翻的没有玩笑味儿,而且卞之琳太强调对等。


比如这句‘那篱雀养大了杜鹃鸟,自己的头也给它吃掉’。我翻成‘麻雀喂大了小鸟,小鸟要咬它的头’。


‘篱雀’和‘杜鹃鸟’虽然字面是精准,但谁知道这句话是表达什么意思呢?


实际上它说的是,李尔王养大了女儿,现在女儿却要来对付他。只有翻出‘小鸟’才能表达这个意思啊!


真是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他觉得自己说出了一个事实,但有人却说他狂,有人说他傲,正如当年的钱钟书,可是他们真的是狂吗?


我记得杨绛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谈到,钱钟书不是狂,钱锺书只是博学,自信,并不骄傲。


许渊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要有点外国人的那股狂劲。我的翻译最好,为什么要扭扭捏捏?


说我狂,我确实狂,但不是妄,如果中国翻译界都能成为我这样的,那么中国走到顶峰之日就不远了!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2014年,许渊冲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他激动地表示:


在翻译领域,我们中国的水平已经不比英美差,甚至高于英美,我们必须有这个自信!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06


成名以后,他的生活变得喧嚣起来,一拨又一拨的人登门拜访,一拨又一拨的人上门采访。


他的生活不复以往的宁静,白天要留时间给前来家里的客人,就耽搁了很多翻译的时间,为此,他只能在深夜把时间偷回来。


延长生命最好的办法,是从夜里偷取一小时,来弥补白天的不足。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许渊冲从夜晚偷取的时间,不止一个小时,他经常翻译到凌晨,有时候持续到凌晨四点。


在翻译里,获得的快乐,在翻译的时候,他是满足和快乐的,翻译就像是他的使命,每天不做不行,不做会觉得难受。


早上9点左右起,到阳台上做操;吃完早饭,开始翻译;午睡起来后,看看报纸,便骑着自行车去宫门了。


“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一间老屋,一台电脑,他眯着眼凑近键盘,坚持自己敲下每一个字,这是他数十年的工作常态。


他是用功吗?


不,不是!


“要是用功,早就不干了。只是觉得有趣才干。这也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他觉得自己是做喜欢的事情,做喜欢的事情,是不用用功的。


翻译对于他来说,是喜欢的事情,是有趣的事情。


几十年的翻译生涯里,虽然名声越来越大,但他并不爱那些东西,“北极光”奖杯,被他随意扔在书架最顶端,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到的位置。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他的房间里,最多的,就是书。


这些对于他来说,是最重要的。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07

一个人一生要活成什么样?


这个答案,没有人能告诉我们。


但是我想,如果我们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能坦然地告诉自己,这一生,就是我想要的样子。那么这一生,就不算白过。因为我没有委屈自己的内心,我没有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没有伤害任何人,我成了我想成为的自己,我的人生,是充满乐趣的。


许渊冲先生,做到了这一点,他一直都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早年他说,如果能活到一百岁,就要把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翻译完,可是在翻译最后一本的时候,他放弃了,因为莎士比亚最后一部作品,他觉得很乱,没意思,不好玩,做起来就没兴趣,所以他没有继续翻译。


人生如此洒脱,有时候不免觉得,很多人之所以说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因为他们已经做到了这样,所以才有底气这么去说,但他们没有做到之前又是什么样呢?


后来我发现,当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他们就去做了,并且不问回报,只是去做,把全部的力量都投进去做,然后他们才真正成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许渊冲先生后来成功了,他曾经做的事情都得到了回报,可是我相信,就算他一直默默无闻,这件事情他也会一直做下去,因为这是他喜欢的,所以做起来是有趣的,这不是生命的负担,而是生命的能量。


正如他说的: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希望把中国文化的美变成全世界的美。

百岁许渊冲: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08


在日记里,许渊冲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我是不是一个庸人?

现在,世人看见这个问题,心里也就有了答案。


2021年6月17日,100岁的许渊冲,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100年,他笔耕不缀,80年的翻译生涯,他交出了100多本著作,他把自己创造的美,全都交给了世界。


钱钟书赞他:“戴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跳得灵活自如,令人惊奇”。


杨振宁赞他:“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植在翻译中”。


萧乾赞他:如果诗和分行散文没有分别,怎对得起那些空白?你译的诗是对得起空白的。


他用一生去创造美,又把所有的美都交给世界。


他说: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在他的生命里,他走过无数作家的生命,走过心中千千万万的问题和美好,走在每一个词里,也走在由词组成的诗里,走在语句里,他的一生,比很多人几辈子都长。


文|玩你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诺贝尔奖   莎士比亚   生命   联大   英文   译文   走向世界   前人   美文   中文   中国   悟空   外国人   自信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