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个红色山庄

重庆有个红色山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几个朋友走进了重庆巴南的云篆山。当车子驶入山门时,雾蔼中的松林如亲人一样向我们舞动着热情的双手,迎接我们这些寻梦而来的客人。

云篆山系全国第一个知青博物馆,由九堡十三湾组成。山体独特,呈宝塔形,悬崖陡峭,气势雄伟。远视如睡佛望月,近看犹如一根擎天柱。明朝著名政治家、军师刘伯温这样评价云篆山说:“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得半。”

除此之外,云篆山还有云山湖、长清水、牛舌头等自然景观;有云篆寺、老院木刻、罗汉井、文昌宫等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人文古迹。在众多的休闲度假设施中,尤以知青山庄最为有名,被人们誉为“红色山庄”。

重庆有个红色山庄

据了解,知青山庄最早是一个人名叫唐吉强的回乡知识创办。1969年,准备下乡去酉阳的他,被母亲硬从朝天门拖下船。“她怕我从此回不了家。”犟不过儿子执意下乡闹革命的决心,唐母在离重庆市区较近的云篆山给他联系了挂钩下乡落户。三年半以后,唐吉强调回城里,但云篆山却永远留在了他的梦中。1998年,唐吉强带着同样当过知青的妻子,回云篆山在原石马公社革委会旧址上扩建成了知青山庄。山庄所有的建筑设施、生活模式,基本上原封不动地复原了当年“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的场景。因其红色经典特色而享誉渝川黔,声名远播,影响较广,全国各地的真知青、假知青、新知青、小知青等络绎不绝齐聚山庄,争相一睹山庄风采,咀嚼“文革”峥嵘岁月的不老记忆。

重庆有个红色山庄


刚踏进山庄,我就被这浓浓的氛围所吸引:山庄大门正对面是一低矮的茅草屋。茅草屋门框赫然写着:“煤油灯下学毛选,广阔天地炼红心”的对联。门口放有当年知青们用过的风簸箕和对窝、磨子、犁头,墙上挂着蓑衣。在知青山庄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红漆书写着诸如“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等标语。这里一切都沿用当年乡下人的习惯用语,商店叫代销店,厕所叫茅房,餐馆叫公社食堂。宽敞的院坝里,出售各种各样的知青纪念品,如毛主席像章、红卫兵袖章、军绿布挎包、白毛女塑像、“文革”红歌本等。整个建筑仿遵义会议旧址砖楼,颇具风格。随着石梯而下,饲养场里面喂着成群成圈的鸡鸭鹅猪,种植场里的蔬菜青绿、瓜果飘香,绿色环保。

在食堂门额上,写着“敲钟吃饭”四个字。随着一阵“当当”的钟声,山庄“庄主”带领大家回到从前的岁月,真实体验难忘的场景。据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出工劳动要敲钟,收工回家吃饭也要敲钟,因为那时吃的是“大锅饭”。伙食是按20世纪70年代知青们最喜欢的菜品烹调,很有吸引力和诱惑力。整个院坝摆满了桌子,大概有50桌左右,就像吃大锅饭一样。饭桌上都是些乡下平常菜肴,有芋儿鸡、回锅肉、烧白、炒肉丝、豆花以及新鲜的蔬菜,虽无特色但也可口。这些菜肴都是山庄自产的绿色食品。米饭颇具特色,有四季豆“捆”饭、青菜“捆”饭和大米、碎玉米粒混合的“蒸子”蒸的饭。在这样的场合,这样的饭菜,久居城市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们,胃口都被调动了起来,就连一些平常节食的女性,也敞开了胃口,大块吃肉、大碗吃饭。

重庆有个红色山庄


这里设有社员大会会场。会场正前方是大红布装饰的简易舞台,舞台两边是“知青山庄”“怀旧舞台”八个大字。两根大柱子上写着:“起床咕哝鸡叫早,收工总嫌日落迟。”主席像下方,有一个大大的黑体黄色“忠”字。舞台左边是雕塑“知青战友”,塑造了一男一女知青形象。男知青肩扛锄头,女知青手拿红宝书,整个造型完全就是“文革”时期标准的“革命者”造型。凡是来这里的人,统统只有一个身份:社员。

知青山庄的精彩华章,是夜幕下的文娱演出。演员多数都是当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文艺骨干自发组建的。每个演员都多才多艺,不但会唱会跳,还会乐器,而且功底扎实。有退休的国家级二级演员,有参加过非常六加一第一个跳《白毛女》获一等奖的女演员,也有才发展进来的业余爱好者,更有那患了癌症仍然神采奕奕的老阿姨。

节目内容编排,极其煽情。有“革命歌曲联唱”“语录歌串唱”等歌舞。台上台下互动合唱,怀旧的歌曲,怀旧的舞蹈,激情的场面,引得演出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断,笑声不绝。到晚会最高潮时,演员和观众几百人,大家一边跳,一边唱,仿佛时光倒回到了那个激情难忘的如歌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遵义会议   马公   白毛女   山庄   院坝   知识青年   茅草屋   上山下乡   社员   旧址   知青   重庆   文革   美文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