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山有一个韩信点将台


文/于克南



徐州云龙山有一个韩信点将台




亭台楼阁自古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花木泉石,曲径回阑,以其精致的建筑艺术渗透着中国风,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不完全统计,徐州市区有八大台,目前保留下来的有项羽戏马台、季子挂剑台、云龙山韩信点将台,其它五座高台包括铜山区伊庄镇张良厌气台、铜山区大彭镇楚霸王项羽点将台、魏文帝曹丕东巡台、云龙区唐代李蔚赏心台等。


前几年翻阅胡存英老师的专著《云龙山》一书,看到一段有趣的故事,毛泽东主席来云龙山时曾问市委书记华诚一:“石阶下的高台是干什么的?”华诚一答道:“传说是韩信点将台。”


徐州云龙山有一个韩信点将台

胡存英老师专著《云龙山》


云龙山有座韩信点将台,这是第一次看到资料记载,不久,怀着好奇的心情,去了一趟金泰小区询问此事,因为离点将台最近的一个村庄是黄茅冈村,这个村庄拆迁后搬到金泰小区。可是,询问了五六位年龄大的老人也没得到一个让人释然的答案,有人听说过有这么一处高台,是不是半山亭却说不清楚。


徐州云龙山有一个韩信点将台

云龙山韩信点将台老照片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张云龙山老照片,左下角除了印了时间1951年12月23日,还印着“云龙山韩信点将台留影”一行字,审视背景,这个高台确实是现在的半山亭,迎面可隐隐约约地看到一块功德碑。


徐州云龙山有一个韩信点将台

云龙山半山亭


半山亭是清康熙年间徐州知府姜焯所建,因每年二月十九日云龙山庙会,这里就成了还愿者请戏班在此唱戏的舞台,唱戏唱久了,大家形成习惯叫它戏楼。乾隆四十六年(1781)半山亭正式更名为戏楼,民国时期因无人打理,亭子和高台颓废,1936年又在原址重建,台基两侧各有一块刻着捐资人姓名的功德碑,至今保存完好。由此看来,韩信点将台是民间穿凿附会之作。但是,不难发现某些古迹一旦赋予神奇传说,它就会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成为茶余饭后聊天的谈资,让生活瞬间有滋有味起来。


顺便说一下东巡台,东巡台是魏文帝曹丕东巡徐州时所筑,这处古迹位于何处目前已找不到了。


《三国志》记载:“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八月,帝遂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从陆道幸徐。九月,筑东巡台。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 曹丕此时还在马上作了一首诗,强调了徐州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徐方即徐州。


徐州云龙山有一个韩信点将台

清同治《徐州府志》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称帝,为魏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定都成都。公元229年,孙权也称帝,国号吴,先定都武昌后迁都南京。至此,宣告东汉王朝结束,迈入了三国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徐州   铜山   半山   高台   项羽   临江   云龙   乾隆   戏楼   国号   功德   古迹   专著   美文   村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