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文/于克南

铜山文史委约了一篇《吕梁湖的由来》,吕梁湖原名崔贺庄水库,钓鱼爱好者叫“野庄水库”。今选中一个章节,以飨读者。



历史悠久的响水沟


刊刻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的《徐州志》记载了徐州一条非常有名的水沟叫响水沟,这条水沟位于吕梁,由白塔泉和双井泉的泉水汇流形成,最后往南流入黄河。同时还记载沟上有一座老石桥,因荒废多年后得到重建。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明嘉靖《徐州志》

白塔泉位于伊庄镇白塔村,双井泉位于伊庄镇耿庄南侧,依着古老的水沟痕迹把这两处泉水及故黄河连接起来,得到响水沟走向示意图。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响水沟走向示意图

白塔泉位于响水沟的北端,一泓泉池,清澈见底,洁净无瑕,仿佛天上的圣水流到了人间。几百年来一直为村民饮用水,白塔村长寿老人不少,他们盛赞此泉为天赐之水。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白塔泉

白塔泉以挨着的白塔寺命名,白塔寺是徐州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是和户部山台头寺一样能找到原址的最古老的寺庙。


白塔寺简介:


白塔寺始建年代无考,但是,史料对它的记载已经有1500多年,北魏得道高僧僧渊(414~481)在此研修诚实论将近三年,《高僧传▪卷八》:“释僧渊。本姓赵。颖川人。魏司空俨之后也。少好读书。进戒之后专攻佛义。初游徐邦止白塔寺。从僧嵩受成实论毗昙。学未三年功逾十载。”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登临白塔寺,《魏书▪释老志》:“太和十九年四月(公元495年),帝幸徐州白塔寺。”


白塔寺的规模比较大,寺院能容留数千人,在金代曾一度遭到毁灭性破坏,《金史▪徒单益都传》:“益都闻之不及甲,率州署夜直兵三百,由黄楼而南,力战御敌。乱定,迁赏有差。由是军势稍振,复夺张盆渡,取萧县,破白塔,战于土山,救被俘老幼五千还徐。”这就是民间故事《战土山破白塔》的由来。


白塔寺目前遗留了一块清代古碑,风吹日晒没加保护,碑文大部分泯灭不清。民国《铜山县志》记载了这块古碑:“白塔寺,案今在城东南七十五里,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重修。”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重修白塔寺碑记

徐州的小河沟有无数条,许多都没有载入史册,为何吕梁的这条响水沟能被载入史册?因为它的源头有一座徐州最古老的寺庙,有一口清冽的泉水,它的文化底蕴深厚。这条河沟不仅被载入明代《徐州志》还被载入清乾隆《江南通志》,以致于出现在《钦定四库全书》里面。

从清乾隆《江南通志》的记载可以看出这条河沟在清中期还是往南流淌进入黄河。黄河侵汴水夺泗水入于淮河,这个时候一条大河两个名字,黄河与泗水并称。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钦定四库全书》

响水沟附近还有一条闸河,为了区别这两条河流,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闸河,百度地图把闸河标为房亭河。

清乾隆年间,为了借黄助运,朝廷命令从响水沟的东侧开了一条河流,清代《黄运湖河总图》记载为“茅家堤引河”,它往北流淌入房亭河,如今这条河流百姓仍叫“闸河”。

这条闸河原以茅姓命名,茅家是一个大户人家,从清代《黄运湖河总图》可以看出,有一座山是以茅姓命名的,叫茅家山。

茅家山,今改名为“毛山头”。图上石闸即现在的闸口村所在位置。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清代《黄运湖河总图》

茅家堤引河还称茅山引河,清同治《徐州府志》记载这条河流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开挖。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响水沟这条河流是否还留有历史痕迹?2018年,笔者对这条河流及沿岸村庄进行了实地探访。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响水沟

从白塔村沿着白塔泉冲出来的响水沟一路往下,经过周庄、韩庄来到牛楼,奇迹就出现了,有座桥梁就叫“响水桥”,它证明桥下的河流就是响水沟,从明代至今将近500年,响水沟难得还保留了一个古老的地名。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新响水桥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新响水桥

在响水桥上遇到一位老人家,年龄大了耳朵有点背,还没张口他就指着头摆摆手说:“我听不见,听不见,你大声点。”贴着耳朵大声说话,他才听清楚,他转过身来往南指了指,一座被玉米叶子覆盖的老石桥出现在不远处。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老响水桥

又等到一位老人,听他讲这座老石桥是1974年重建的,叫老响水桥。

这座老桥如果没人指点,还真难发现,太不起眼了,青石板已经被埋在地下。跑到侧面去看,它的面目才逐渐清晰起来。迈步丈量,长约5米,宽也是约5米。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老响水桥


仔细观察,桥柱子上面刻着“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八个字。老人还介绍这座石桥使用的石料不一般,许多是以前老石桥的,说上面有汉墓的石头。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老响水桥

低矮的栏杆上面有精美的石雕图案,由于画面不完整,雕刻的内容一时难以看出个名堂来。是不是汉画像石还要打一个问号,虽然雕刻时间久远、石板破旧,但是,画面内容和汉画像石体现的味道有些差异。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老响水桥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老响水桥

这座老石桥为何能保留至今?多位老人讲,这座石桥太有名气了,方圆几十里地的人都知道,这座桥梁一头连着单集一头连着吕梁集,因此新建桥梁的时候,以此桥为自豪的村民们坚决不同意扒掉老桥,所以出现了老响水桥和新响水桥并存的局面。

铜山县为了保留这座老石桥付出了巨大代价,避开老桥的道路呈直角形,居然要跨两道河流,短短200米的长度内造了两座桥梁,一座是新响水桥,一座是欣欣桥。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响水桥


响水沟地名变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响水沟的哗哗声也未曾停歇,随着黄河泛滥,黄河大堤的修建,这条河沟改变了流淌方向,由往南流入黄河改为往北流入房亭河,并改名“一手禅河”。

在1972年铜山县水电局的手绘图上标注的是“蝉河”,显然“蝉”为白字。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手绘地图

图中左上还有一个白字,把牛楼写为龙楼。


推测起来,是绘图者有意为之,这个白字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它涉及到吕梁方言,你要是把“伊庄镇”不读成“野庄镇”,会有老人给你订正,祖祖辈辈留下的方言目前还在传承。


同样,吕梁这里,牛发尤音,“大尤湖”和“小尤湖”两个村庄的名字可以为证,今称“大庄”和“小庄”。牛姓在村里是大姓,这两个村庄都是以牛姓为名。明明姓牛写为尤,绘图者在一头雾水的情况下,不知如何是好了,干脆给尤字加了一撇,美其名曰:“龙楼”。


地名笑话无处不在。


徐州铜山区伊庄镇有一座神秘的古桥,大家都来看看

吕梁风光

干沟崖村西侧的巷子里有一群老人正在打牌聊天,当问起响水桥地名由来时,87岁的牛培民讲:“发大水的时候,响水桥那里轰轰作响,你就搁干沟崖村东头都能听见。我说的一点都不瞎话,那里是个老石砬,平常泉水哗哗作响,发大水的时候,大水左冲右撞的都有两米多高,发出的声音响得很。”


“这桥远近闻名,我们叫响水桥,外地人叫洋水桥。”“自从修了白塔水库,上游下来的水也少了,往日的场景很少能看到。”老人讲的石砬指的是石头坷垃之地,今称石沟。


响水沟的老桥和新桥记录了时代变迁,见证了社会进步。乡村振兴,留住乡愁,在涵育文化自信的同时,响水桥这处古迹更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铜山   徐州   土山   铜山县   响水   吕梁   白塔   引河   总图   黄河   河沟   石桥   地名   美文   河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