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小工的经历(随笔)


第一次做小工的经历(随笔)

晚上陈女士回来说,大哥家正在做房子,听说请不到小工,正为这事犯愁呢!要不你明天去帮帮忙吧!我说,这种活儿我从小到大都没干过的,你是知道的,只怕干不了呢?如果大哥家将来安装水电,我倒是在行,可以帮一帮的。

陈女士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大姐夫都送了好几个工了,二姐前两天还打电话我提到这事,约你与二姐夫有时间过去帮一下,不然面子上过不去的。我略一踌躇说,既然这样,那咱也当一回小工吧!

翌日我请了假,早晨早早起了床,预备赶到大舅哥家里去帮忙。我又联系了二姐夫,他现在在一家娱乐城里当保安,正上夜班呢!不过他约好了同事,6点钟会来替班。6:30的光景我们赶到了车站,从城里赶到乡下,大约还有四五十分钟的车程呢。

说起我这位二姐夫,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一表人才,酒量不错,口才也十分了得,深得老丈人欢心。逢年过节,我们三位女婿赶到岳父岳母家送节,二姐夫总是自我解嘲地说,戏台上唱五女拜寿,咱比不了别人的富贵,对老人家只能聊表寸心了!这话让我和大姐夫听了,虽然有些不快,但也不以为意。毕竟他本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说话有时难免不靠谱。

我们赶到大舅哥家里的时候,大舅哥和几位泥工师傅已经忙碌开了。我们很快进入工地,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之中。我负责和灰、提灰桶,往新砌的墙上码砖。整个房子计划做三层,现在房子已经做到了第二层。屋檐边有一个小型的龙门架,顶端的滑架上有一台电机延伸出去,通过吊钩不断地将装满水泥、砂石和红砖的小推车提拉上来,又将空车放下去。二姐夫在下面负责转运建筑物料。

今天是个大晴天,芒种刚过,天气有些溽热。提了几桶泥,搬了一些砖,很快,我额头上便汗涔涔的了。在城里,一些框架式的建筑物大多用的是青色的汽砖。那汽砖大多是用石粉做成的,据说是因为环保的需要。而在农村,建筑依然流行传统的红火砖,虽然有些砖厂因为取土厉害被取缔,但终究没有绝迹。

砌砖的泥工大师傅今天一共来了5位,作为小工,我的任务就是给他们提灰桶,帮忙递砖,保证他们的手头不断料。过去我经常看到一些妇女和老人们从事这种小工的工作。小工也称作富工或杂工,在工价上自然是没法与大师傅相比的。小工的活儿看上去挺轻松,其实也并不容易。作为小工,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句话就是得看事行事,不能太呆板。哪位师傅该要水泥了,哪堵墙上该上火砖了,哪位师傅的脚手架该帮忙挪一下了,小工必须眼疾手快,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和灰当然用的是和灰机,借助机械,水泥砂浆一般被和得很匀称。但也有例外,一堆和好的水泥砂浆倒在地上,最后的部分往往有些干涸,这样的水泥砂浆提给师傅们,有师傅难免会抱怨几句。那时候你就得加入少量水,用铁锹将灰砂拌匀。有时候你在传递火砖的时候,大师傅的一只空灰桶扔过来,嘴里喊一声,“水泥”,你就得忙不迭地提一桶水泥过去。一般的情况下,预备了两只空余的灰桶,这样便于周转,倒也恰如其分。

天气越来越热,我只得逮空喝点茶水。尽管是第一次做小工,这样的活儿对我来说还算吃得消,至少对我也是一次锻炼。可惜我感到自己身体状况大不如年轻的时候,炽烈的阳光照射下,有一阵我觉得头晕目炫,有点像中暑的症状,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得蹲下来歇口气。

大姐夫今天没空,所以没来,做这种小工他是行家里手,只怕我和二姐夫都比不过他。他常年在家里做富工,上山背树,下湖拉网,这些事情他驾轻就熟。种庄稼他更是一把好手,做小工对他来说有点屈才了。二姐夫做这种小工自然比我也强多了,尽管他在下面给手推车装砖,衣服洇湿了一大片。用他的话说,30岁以前,至少他一直是在农村混的,许多农活都是干过的。只是后来,他到大城市里打工,现在年纪大了,复又回来,但干体力活儿的底子还是在的。

搅拌滚筒里的水泥已和了四次,日近晌午,吃午饭的时间快要到了。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终于感觉好多了,这到底是长期呆在机关,远离了体力劳动的恶果呀!新的帆布手套早已磨破了两个大窟窿,火砖硌在露出的指头上有些生疼,可我也顾不上了。天气热,补水是少不了的,矿泉水喝完了一瓶,用一次性塑料杯已喝过10多杯茶水,这时人感觉神清气爽了许多。

午饭后,一行人休息了个把钟头,下午两点多钟,人们顶着烈日又开始上工了。下午新来了一位小工,显然这是一位老手了。他的身体很敦实,手臂粗壮,肌肉块块饱绽,一看就是常年体力劳动的结果。看到他的模样,让我不由想起拳王泰森。据说泰森在其职业的高光时刻,一拳下去可以打死一头牛,可谓力拔千钧。这位小工也不简单,他不断地从吊绳上将满车红砖拉上来,又手脚麻利地运到几间小屋里。拉车、倒砖,力量感十足,小推车似乎被他玩于股掌。别人往墙上搬砖,一般一次只搬三四口,他一次搬十几口,让人看了瞠目结舌。我不由感叹,小工和小工也不一样呀!

在几位泥工大师傅中,正福是我相识最早的,他与我年纪相仿,他爱人与陈女士是同年。他们家就住在岳父家上面一排房子,初结婚的那些年我们经常见面,每次过去见了面,他都很客气地与我打招呼。许多年过去了,他看上去并不显老,头发依然乌黑,面色有些黧黑,身材依然高大,手里的泥刀活儿,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我们彼此聊及各自的家庭情况,他告诉我说他女儿已经从师范大学毕业了,预备到一所私立学校里教书,言语间满是自豪。

我注意到还有一位来自安徽的泥工师傅,做事手脚麻利,爱笑不乏幽默。大约离开家乡在外面久了,他也能说一口本地方言,如果别人不提起,我还以为他是地道的本地人呢。事实上在我们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是有很多的,他们同样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中,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的一位曾经跑销售的朋友经历了生活的大起大落后,曾对我发出过感慨,说这个世界上五行六作的职业都有人做,所谓“蛇有蛇路,虾有虾路”,即是如此。看到先前的那位彪悍的小工,看到正福,看到安徽师傅,联想到我自己,我忽然又想起了朋友的这番话。每个人选的职业和道路不同,只要曾经努力过,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夕阳西下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终于收工。今天的进度不错,四围的墙都已砌好了一人多高,明天再干一天,整个二楼的墙面就宣告竣工,可以在顶上装模板了。第一次做小工,让我经历了一次人生的历练,生活虽然艰难,但幸福与美好值得去创造!


第一次做小工的经历(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小工   火砖   大舅   大师傅   红砖   砂浆   麻利   安徽   活儿   姐夫   美文   墙上   城里   师傅   水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