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农村孩子

在外多年,因为疫情,已经两个春节没回老家了,昨天打电话我妈说在弄棉子,准备种棉花。一亩多中药材挖出来后,种玉米有点来不及了,已经过了时节。我这才想起来,每年种棉花的时节大概是在四月中下旬,现在已然到了五月中旬,好在如今农业生产资料提高有农用地膜覆盖,保墒保水又能增加地表温度,生产时间也可以延缓一点点。古语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现在的大棚种植已经不太受时间的限制了。不由得想起了年少关于种棉花的经历。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棉垄

我老家是华北平原最南端,和江淮平原接壤,当然说的也是江淮官话,这里雨水充足气候温暖,很是适宜棉花生长,这种原产南美洲的植物,在八九十年代被广泛种植于华北平原,最近几年却少了很多,这和农业发展有关,更和经济发展有关。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棉花地

人的记忆也是分情况的,有些年少的事你再回忆也都成了流水,有些年少的事你再回忆却会发芽,其实吧不是年纪大了记忆有多好或者多差,而是有很多时候有些事是长在心底的,像一颗种子,你稍不留意激发一下,它就生长了。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贪玩的孩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农业全靠人力的时代,农村人是最苦的,大人孩子都要跟着一起劳作,为一日三餐发愁的爸妈,是没法让青少年的我那一代睡懒觉偷闲的。因为秋风秋雨萧瑟的季节,一家人的穿,一家人的新被子,是要从种下的棉花开始的。那时候连吃饱都成问题,更别说买衣服了,所以谁家孩子要是想穿新衣服第一步就是种棉花,以后才能纺纱织布染布最后做成衣服。尽管那时候大家都很穷,都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人类进化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比较,就是对比,所以即便是在农村,谁家的孩子一年四季穿的破衣烂衫,也是会被人嘲笑的,不只是孩子一起玩的时候笑对方穿着,而是孩子的父母会说谁谁不会过日子,孩子都没添过新衣服。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穿新衣放鞭炮

种棉花是件极其繁琐的事情,到了四月中下旬,母亲会把去年弹棉花抠下的棉花子取出来,也就是棉种,在席子上晾晒一两天,这样可以增加发芽率,提升发芽速度,顺带把杂质,瘪壳的剔出来,农民种地不单单讲时令,还要看墒情,很多有经验的农民,你问他啥是墒情,他不一定说的清楚,但是只要去地里弄一把土在手,摸着感觉一下,就知道合不合适下种,这种经验大概是不能口述只能代代相传的,是在农民心里的,是农耕民族的基因。我十几岁外出求学,不侍农桑,墒情在我的理解中大概就是温湿度吧,什么样的时间种什么作物,由此就诞生了领先世界千年的二十四节气。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黄牛耕地

那时候农业没有机械化,所有的农作物从种到收,全靠人力的投入,种棉花更是这样,是点播种入土里,所谓点播就是土里凿洞放入种子,所以我老家说种玉米种棉花又称点玉米点棉花。播种棉花是需要两个人,一个在前面拿棍子戳洞,一个人在后面放种子然后把洞口抚摸平整,一个洞放两个种子,之所以当两个种子,不是说为了增加植株,而是为了保证植株,毕竟土里的虫子是很喜欢吃棉种的,如果一个洞长出了两株棉花,后期是要剔除一颗的,这样才能保证棉花够颗又不会稠密。太稠的棉花开花多,但是成不了棉铃,易落易损伤,不坐果就更不可能成棉铃收获棉花了。接下来就是施肥,除草,保墒,摘支叶,留花,坐果,打顶,分数次采摘棉花,晾晒棉花,拔棉花枝干。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棉花地

摘支叶一般是在棉花成长到一米左右,在能看出果枝和叶枝的时候,及时把叶枝去掉,但要保留主茎下部的大叶,有缺苗断垄的地方可留多一点支叶。保证亩密度在2500~2800株左右,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又能早座桃,防止营养生长过剩。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棉铃(棉桃子)

打顶就是一个技术活了,一般由大人完成,根据时令选择合适的时间打顶心、去边心。一般在7月中下旬,单株达到14个果枝时进行打顶心,最迟不超过立秋。8月中旬摘去边心,抹赘芽,去空枝,力争达到伏桃满腰、秋桃盖顶。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棉花标本图画

开花后棉株就开始座果,棉铃和农人的果树一样,一个果就是一个收入,这个时候是关键期,雨水多了会落果,干旱了会生虫,这都是影响收成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就是在这种时候学会了给农作物喷洒农药的。喷洒农药也是要看时间的,早晚露水大,这时候喷农药,会被露水稀释,起不到毒杀害虫的效果。一般都是上午十一二点,气温高,花叶容易吸收,更能毒杀害虫,但是这种时间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喷洒农药者的皮肤如果暴露在外,容易沾染农药,造成中毒,我一个亲戚由于老公不在家,她中午喷洒农药没穿厚衣服防护,两壶农药喷完人就恶心干呕头疼,后来去医院抢救了回来,三年左右闻到农药就恶心难受。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喷农药

长大后听新疆回来的人说,那里的棉花都是全开了才去采摘,我就特别的不解,也特别的羡慕。毕竟我老家这些棉花,像害羞的女子,从来没有一次全开嘴的,因为雨水多的缘故,棉铃有大有小,开的时间有早有晚,一亩地的棉花要十来次才能开出拾完,所以过一段时间棉铃开了,就要去地里拾棉花,就是把棉铃里的白色棉絮揪出来,然后晾晒干收起来,或卖钱或纺织成纱线织布。棉铃尖头特别容易扎手,每次拾棉花结束,手上有伤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看到新疆大机械采摘棉花的视频,特别羡慕,只能说现在的农业太发达了,现在的农民也终于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了。如今已不需靠种棉花纺织做衣服穿,所以我老家也已很少有人家再去种棉花拾棉花了,棉花也成了非必要的经济作物了。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新疆棉花

前几年结婚的时候,我妈把新棉花拿到镇上加工,弹棉花做棉被,忙忙碌碌半个月,让我想起了那时候父母冬天忙着给出嫁的女儿做铺盖,忙碌温馨充斥着漫漫的期盼与祝福,转眼孩子都长大了,为了生活四海零落,也就是春节才能回去团聚一下,诺大的家平日里就爸妈在保持,多少有些伤感,多少有些无奈……

少年时关于棉花的往事

冬天做棉鞋

如今我已经不会耕种,我成了他们口中的城里人,我没有半点的优越,反倒是一丝丝的难过,我想我的孩子如果去到地里,估计连麦苗和韭菜都难分清,他该怎样理解古诗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呢,怎样去感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许某年的暑假,我会带他去老家的田里,但愿不会被问到客从何处来,希望故乡还认他这个农人的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华北平原   棉铃   打顶   棉花   叶枝   果枝   墒情   植株   新疆   年时   美文   农药   老家   种子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