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食堂,宛如初恋

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二出国前,我一直住在东交民巷7号院的北京医院宿舍。


关于食物的最初记忆,大多发生在那里。

王光辉同志生我的时候是几点她都不记得了,她只记得是在北京医院,是个下午,我奶奶抱着我出的院,副院长的司机拉着我们回的家。我从西坝河再搬回台基厂时,我出生的那栋医务楼已经改成了特护部,里面住着年事已高的退休领导人还有西哈努克。

我依稀记得那会儿我住在北京医院宿舍的2号楼,那是50年代用红砖砌成的六层居民楼。楼里一水儿的两室一厅,一层三户,彼此格局应该都差不多,我家住在中间那户,房子的隔音不怎么好,常常能听见隔壁吵架,为的都是些鸡毛蒜皮、柴米油盐。

昔日食堂,宛如初恋

《地久天长》剧照

从窄仄的楼道挤出来需要侧着身子,这个楼道里堆满了杂物,有时候杂物多了,大门只能打开半扇。冬天的时候楼梯上站了一溜排队似的白菜,都用旧报纸包了个严实,有的时候是萝卜,萝卜边上准有大葱,大葱边上还挂着几辫子大蒜。有天出门恍惚了,还以为自己走进了哪个食堂的仓库。

我家好像没怎么买过冬储白菜,我爸老王这人懒得搬,自然也就不买了,找了不爱吃白菜的借口,遇见往家里囤白菜的邻居也算有个交代。但也可能买过,我不太记得了。冬储大白菜便宜,5分钱一斤,5块钱能买回来20颗,如果当时真的买了20颗白菜的话,我妈就能不变花样地做一个冬天的醋熘白菜。

昔日食堂,宛如初恋

和医院的楼体一样,北京医院食堂也是白瓷砖贴面,给人一种很讲卫生的感觉,混杂在一群医务大楼中间。这个楼,最不卫生的部分是一个黑漆漆的烟囱,用的时间久了被烟油包裹,看不出它原先是铁还是水泥,每逢饭点儿,这漆黑的巨物就会冒出油烟,喷出诱人的饭味儿,一种喜人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医院。

这个食堂坐落在东单公园小后门的正对面,后门有片树林,树林里有个公共厕所,是电影《东宫西宫》里东宫的原型。我小时候常端着一饭盆的馒头驻足观瞧,猜测着里面的勾当,偶尔遇见一个被打成血茄子模样的小年轻,落荒而逃。很多年后,这个公厕也变成了一个餐厅,与医院食堂隔路相望,小烟道偶尔也喷出一点饭香。

昔日食堂,宛如初恋

1983年3月,北京广播局职工食堂小菜部(许林 摄)

细想起来,北京医院食堂的饭菜真算不上出色,但是那里的厨师能把菜炒出一种亲切的味儿,俗称大锅饭的味儿。来吃饭的人大多是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还有穿着工程制服的后勤职工,用铝饭盒的不多,很多人用的都是自家的饭盆和碗,搪瓷的缸子。那时候我有点脸盲,只能从这些花花绿绿的饭盆和家常菜中辨认出哪些是老王的同事,蹭几口肉吃。

饭盆用久了,还会落下个毛病,习惯性地把菜和饭搅在一起,纯粹为了省事。鸡蛋炒西红柿的汁宽,是和米饭的不二选择。那时候还不兴吃辣菜,家常豆腐行二,有时候为了口感,要份肉炒芹菜,常常悔恨不已,两三根猪肉丝竭力散发出肉香也盖不过芹菜的生涩,在饭盆里倒点榨菜,把肉深埋在米饭里,兹当是寻宝。

昔日食堂,宛如初恋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内部食堂的好处是没有外人,没人投诉,厨师就散漫,菜做得也奔放。有时候咸了,就多吃点主食,啃几口馒头,就着稀稀拉拉的蛋花汤,也挺撑;有时候菜做得花样少,白菜帮子和烂菜花没人要,小孩们拿个糖三角,也能顶一顿饭;遇到吃包子的时候,场面很火热,饭盆都顾不上用了,一手拿一个包子,混合着葱丝的热油顺着袖口直奔胳膊肘。

我比较喜欢吃的一个凉菜是凉拌粉丝,焯水的粉丝加上几丝黄瓜、胡萝卜丝,用味精和盐凉拌,最后浇上滚烫的花椒油。这菜很爽口,吃的人不多,我喜欢吃大概是因为家里不太常做这个;熘肝尖儿是典型的食堂菜,青椒软嫩,肝倒是贼硬,有大夫管这菜叫“肝硬化”;宫保鸡丁做得好,可能是碰巧赶上过几次四川厨子,花生焦脆,辣椒像是裹着糖;我老吃“三丁儿”,这菜名字响亮,光是念出它的名字就很过瘾,黄瓜、胡萝卜、鸡肉,三种彼此陌生的食材被硬生生倒进油锅,组成其乐融融的味道;四喜丸子也做得好,虽然丸子里的肉末赶不上豆腐和馒头渣多,但我很喜欢品尝油脂和米饭厮混在一起的乐趣,很多年后我再次遭遇到这个味道,是第一次吃卤肉饭。

昔日食堂,宛如初恋

买菜得换饭票,没见过这么薄的纸,一不留神就撕多了,上面的面值跟人民币差不多,就是没有大票儿,也没印人,显得挺平等。自从全院用上盖着红章的饭票,大师傅做菜水平有了提升,他们每天挑四个菜炒,窗口小黑板依稀可见,一菜熘肉片,二菜炒菜花,三菜木须肉,四菜肉丝蒜苗什么的。总之比王光辉同志会做的花样多多了。

有一次我敲着饭盆去打饭,一个穿着摄影马甲的中年人冲我嚷嚷,我扭过身只见一台巨大的摄影机,几只大灯把白天照得更亮,镜头前穿风衣的一男一女窃窃私语,一年以后我在电视上看见了那个好像叫《皇城根》的电视剧,那俩人装模作样地聊着我们院儿的大夫,从我的食堂路过。

昔日食堂,宛如初恋

我爸认识一个厨子,那厨子很胖,听口音也不像本地人,跟我开的所有玩笑我都听不懂。他炒菜很热情,风风火火,他说我想吃小炒可以直接进厨房找他,不用排队。这人很主动,很少问我吃什么,上来就做,我对他倒也信任。他通常一把拿过我手里的饭盆,放在灶台一旁,就让我在他旁边站着,看他炒菜,做熟了就一股脑倒进我那个搪瓷饭盆,抓过两个馒头盖在上面,然后用一个巨大的刷子清理铁锅。偶尔他也问我想吃什么,我腼腆得像个女孩,抬头咧嘴冲他乐。

还有次我去打饭,好像那会儿我已经上初一了,一个很瘦的女孩骑着一辆蓝色的公主单车从一个坡上下来,停在我前面,也不看我。她穿着一件蓝白相间的长袖圆领衫和一条白色短裤,球鞋和白短袜都像是新洗过的样子,垫着脚尖撑着自行车,裸露的大腿上能看到一个明显的蚊子包。她抬头看我时正是逆光,中午的阳光把她的短发照出一圈金色的边缘,她伸手挠了一下腿,跟我说了句话,“你中午吃什么啊?”那语气仿佛不需要我做出任何回答。我伸过饭盆,拿开馒头,给她看了看碗里的三丁,她哦了一声。后来,我们院儿的这个姑娘就成了我的初恋。

昔日食堂,宛如初恋

《请回答1988》剧照

关于这个食堂,我时常会想起这么一个情景,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只是打饭回家的路上,院里很安静,大人们都在忙着上班,我端着饭盆一路走回家,路过自行车棚、小卖部,路过一些摆放在院里的废弃的医疗设备,路过一些人,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两个馒头和一个菜,脑子里空空的,什么事都不想。真的,什么事都不想。

文章来源:《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25期

作者|黑麦

#80年代##90年代##怀旧##食堂##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食堂   东宫   饭票   厨子   大葱   菜花   搪瓷   米饭   美文   北京   剧照   白菜   馒头   昔日   花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