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终有,回响


天坛·祈年殿


近几年故宫作为网红第一大IP运营可谓是搞得风生水起,600周年的消息以及各种限量版周边更是早早出圈,人们从全国各地进京为她祝寿,一票难求,黄牛倒卖高价票还上了热搜;

比起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同样在今年迎来的六百岁生日的天坛,知道的人就少了;(本文写于2020年)

虽然知道她生日的人少,但并不影响来的人多,本来以为能静静感受一下的莫小迪着实是被眼前的人流量吓到了...

「游」终有,回响

风霜雨雪、电闪雷鸣、地动山摇,于是种种无法为先民所解释、理解的自然现象,被解释为“天”的力量,所以凡间的人为了得到“天”的眷顾和庇佑,开始了祭天;

天子登基时祭告天地,以示受命于天,名正言顺;

祭天为封,祀地为禅,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封禅大典是秦始皇在泰山上举行的。

「游」终有,回响

永乐年间初建的天坛还未实行天地分祭,天地坛的主体建筑被称为大祀殿,而大祀殿的外观与眼前的祈年殿完全不同,是一座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殿宇,比起祭祀天神的祭坛,它更像一座供凡人居住的宫殿;

1540年,嘉靖皇帝下令拆除大祀殿,在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圆形木结构三重檐攒尖建筑——大享殿,也就是祈年殿的前身。

「游」终有,回响

(左为卖家秀,右为买家秀)

没错,彻底学废了,在这样的雾霾天真的很考验拍照人的技术,刚刚好,我又是没什么技术可言的那一种,所以就...一言难尽...可见,好的作品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我,一下缺了俩,笑不出来...

「游」终有,回响

(再糟糕的天气也无法影响姐妹高超的拍照技术,好喜欢这张~去年来北京错过了时间没能看到祈年殿,这次算是把这个遗憾给弥补上了~还多了好多和她的合照,开心~)


天坛·圜丘坛


公元1530年,嘉靖命夏言督造大祀殿南方的圆形祭台,供祭天使用,将天地坛改名为天坛。

随后夏言上奏,西周初年周公辅佐成王制礼作乐规定,“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圜丘”(《周礼·大司乐》),圜丘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害...这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夏怼怼终究是因为一时心软放过了严嵩,落了个弃市的结局,于是他的学生许阶蛰伏十数年扳倒了严嵩,如果大家没听过徐阶,你也肯定听说过他的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居正

(之前明朝系列还专门写了这段故事《【第五弹】一个人的战斗》感兴趣的可以点开看看~看不了吃亏~看不了上当~

「游」终有,回响

“圜丘顶层坛面直径九丈,从坛面中心的圆石往外围,墁嵌以九圈扇形石,并以九的倍数发散开去;

圆形石台分作三层,以汉白玉中最高级的品种艾叶青砌成。

这座圜丘坛在建成后的年月里迎来了数百次隆重的皇家祭祀大典。”(《世界遗产在中国》)

如今眼前的汉白玉祭坛,连带着脚下方寸间的土地,好似都裹挟着数百年光阴,将自己呈现在我们面前;

每走一步,都忍不住会想,过去的那些时光里,又有多少帝王将相踏上过这一块砖石,他们又度过了怎样的一生,走在这里的他们心里又在想些什么,种种疑问在心间盘旋,让我莫名生出了很多感慨和激动。

「游」终有,回响

「游」终有,回响

站在圜丘坛,和祈年殿、皇穹宇来张合照~

天坛,600周年快乐呀~

“六百年匆匆而过,王朝风流散尽,天坛重归人间。

如今,人们来到这里,却依然能处处触摸到古人朴素而经典的宇宙观念与哲学智慧。

顺应天时,敬畏天理,人与自然应和谐而有序的‘天人合一’。这是几千年来华夏民族的认知形态、价值体系和生存哲学的构建组成部分。

时代虽不停歇,但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不会被忘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仍然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而天坛所蕴藉的仰天而望、心怀敬意的哲思亦永不褪色。”(《天坛六百年丨“漫”天而望,读懂心之所仰》)(自觉写不出更好的,特地把整段引过来)


德胜门


「游」终有,回响

没错,来北京,怎么能不来德胜门,意料之中,情理之中。(一键了解德胜门的故事《「游·北京」梦回1449 》)

这篇文的标题想了很久,怎么也没想出天坛和德胜门放在一起能有个怎样的主题串在一起,然后想到了这个十分有深意的题目,大师只管取名,自然会有很多人研究他这样的标题究竟有什么巧思;

而像莫小迪这种凡人,生怕各位没注意自己的良苦用心,偏偏要在唠叨一下,首先第一层意思自然就是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管是上次没能见到天坛的遗憾,还是对德胜门历久弥新的念想,都让这次出行成了回响;

而第二层意思是真的声音,真的回响;

「游」终有,回响

明嘉靖时期的天坛是玄妙无穷的声音建筑,有多处出现声音共鸣的现象,著名的回音壁就是其中一个,以及在德胜门这次意外听到了关于一块石碑的奇遇,都是此行的回响

「游」终有,回响

来讲讲这块石碑的故事吧,上次来德胜门,一颗心都扑在箭楼上,没注意这块孤零零的石头,这次倒是有了时间和精力好好看看~

首先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块后来加的现代石碑,上面刻的图画、字迹斑驳,很多都无从辨认了,但依稀可以从背面看到很多姓氏,判断出背面刻的都是人名,加上上方四个大字“万古流芳”,想到这扇门外曾有过两次北京保卫战,我和姐妹就在想这块碑,以及上面刻的名字会不会与这两次战役有关。

莫小迪和姐妹去问工作人员这块碑的来历,他们也说不知道,于是不死心的两个人围着这块石碑来回打量,终于吸引了一个儒雅大叔的注意,他走过来问我们:“喜欢这块碑嘛?”

「游」终有,回响

我和姐妹吓坏了...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后齐齐往后退了一步,以为他是个变态大叔,大叔说这块碑是给明代的太监们刻的,

莫小迪:???也顾不上害怕了,我问这块碑难道不是跟两次北京保卫战有关的吗?

他说,你看上面这六个大字“重修玄帝庙记”,它是记录明朝一次太监们集资重修旁边这座玄帝庙的石碑,因为太监没有子孙后代,所以他们想用这种方式积点功德,你们也可以看到背后的那四个大字“万古流芳”嘛(dbq,古代汉语和书法的老师,我把你们教的小篆全还回去了...

因为古代城门作为战争时抵御外敌侵略的一个重要屏障,常会在其中建庙,也有保佑平安的意味在其中;

而这块碑是当时哪个区挖铁路的时候作为石料被发现的(好像是这么个意思,反正就是偶然所得,原谅我,过了这么久,我听了一遍还能复述出来这么多已经很不错了hhhhhhhhh

这个时候我和姐妹终于相信这个看着就像搞研究的读书人的大叔不是变态,开始认真听讲。

「游」终有,回响

他说你们再看下面这两条龙,它们都是四爪龙,不是真龙,而是蟒龙,而这些都只是佐证,真正让我们判断出这是太监们给自己立碑的证据在后面,各位看下图上面框住的三个字“御马监”,它和司礼监是明代内廷中最有权势两个衙门;下面那个框就更明显了,刻的是“太监”。

「游」终有,回响

「游」终有,回响

听到这,我后知后觉地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光秃秃的一块石碑,没有任何讲解的牌子,就连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个大叔是怎么知道的?

然后我和姐妹就看着一个工作人员笑着像我们走过来,管那个大叔叫了一声馆长...

我们震惊了...就觉得此行血赚...

之后大叔说,他们还在对这块石碑做进一步的考证研究,之后会放牌子在旁边;

我就突然很泪目,其实我觉得他说得已经很详细很具体了,但很明显他们自己觉得还不够,感谢有这群死磕的人们,正是他们让我得以看到北京这座城,乃至中国历史的更多面,我自认成不了这样的人,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瑞思拜在眼里,在心中。

「游」终有,回响

这次又来到德胜门,在箭楼展厅内的留言簿上把《明史》(下图)对于谦的那段评价誊抄在上面,写着抹着眼泪,旁边的工作人员一脸懵逼..

跟去年一样,我知道他肯定看不到,但也算是我的一种仪式感吧,总是想为我心中的英雄做点什么,哪怕只是我一厢情愿,也想感谢他曾无数次成为我的光

「游」终有,回响

「游」终有,回响

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多强大?

大到足以划破黑暗,点亮微芒,继而星火燎原,挽大厦于将倾;

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多渺小?

小到足以庇护苍生万民的手腕才智,最终却无法护住自己、家人。

夏言、于谦,皆是如此。

我曾一度替他们不值,觉得他们被辜负了,一腔热血终究错付;

之后才慢慢明白过来,哪怕再来一次,哪怕明知道结局,他们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不为别的,就因为是他们罢了;

那天晚上无意中看到一段让我泪目的话,“当初的我们,在当初的时间里已经竭尽全力了,过去的时间就让它停留在那儿吧。”

过去的时间里,他们已然拼尽全力,我愿意去相信,他们没有遗憾。

——to be continued——

往期

「丹宸永固·故宫600年」因为一座城,爱上一座城


「游」终有,回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德胜门   天坛   万古流芳   故宫   箭楼   明朝   重檐   石碑   大字   太监   美文   北京   大叔   工作人员   姐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