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过故宫“苏轼书画特展”再读这本书,你会更加了解这位千古人物

逛过故宫“苏轼书画特展”再读这本书,你会更加了解这位千古人物

值紫禁城600周岁之秋,苏轼“走进”故宫贺寿。

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处的时代。

第二单元“苏子作诗如见画”。通过苏轼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以及后世画家根据苏轼诗文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

第三单元“我书意造本无法”。通过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创作以及后世临仿苏书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

第四单元“人间有味是清欢”。通过表现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和苏轼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展现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

此次展出的苏轼真迹包括《治平帖卷》《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题王诜诗词帖》《三马图赞并引残卷》《归院帖卷》《春中帖页》等,让大家得以大饱眼福。

逛过故宫“苏轼书画特展”再读这本书,你会更加了解这位千古人物

逛过故宫“苏轼书画特展”再读这本书,你会更加了解这位千古人物

苏轼《治平帖》卷

苏轼的历史影响为何如此之大?

能与苏轼比肩的文人少之又少,他又是如何成就这一地位的?

苏轼的文集,诗词文章加一起,大约有350万字存世,平均下来,苏轼平均每天写了300字流传至今,绝对海量。

苏轼除了诗文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外,他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另一种审美范式,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苏轼是宋人,却也极其现代。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景祐三年腊月(1037年1月)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祖籍河北栾城。祖父苏序、父亲苏洵均好诗书,苏轼因此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亲程氏也是知书明理,并曾对苏轼“亲授以书”。

苏轼少年成名,本是做宰相的胚子,却因性格上的直率孤傲,在朝中常与持变法主见的人有分歧。他不仅不能与新党共事,也不能容忍尽废新政的旧党,这造成他仕途上的坎坷。

而恰恰是这一原因,使苏轼成为在文坛上光耀后世的文豪。

苏轼在贬谪期间,仍表现了不屈不颓的精神风貌。正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所述,遇雨小事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故世人赞之:“非大手笔难以至此!”

有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加之苏轼从小就聪颖好学,他得以博涉经史。21岁时,苏轼就入京参加科举考试,并在欧阳修的推崇下,一举名动京城。25岁时,苏轼就担任福昌主簿。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又考中制科优人三等(最高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三次被贬,但始终是不卑不亢,不屈不挠。即便年事已高,也没有被命运打败,依然以他宽阔的胸怀,寻求面对逆境的安身立命之道。宋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赦内迁。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二十八,苏轼卒于常州,享年66岁。死后被赠太师,御赐谥号“文忠”公。

苏轼于官场起起伏伏四十余年,虽仕途多舛,屡遭贬逐,但在各地任职 期间,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政绩。如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 架桥凿井、赈灾施药……为官一方,深受百姓的爱戴。

逛过故宫“苏轼书画特展”再读这本书,你会更加了解这位千古人物

苏轼《归院帖》页

苏轼对文学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

“乌台诗案”以前的创作风格,一向是性不忍事,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食,吐之乃已”。毫无疑问,苏轼一直渴望在仕宦之路上获得成功。但是,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 御史李定等人摘取苏轼诗句,以“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之名弹劾苏轼,将其投入御史狱中,严刑勘问,酿成“乌台诗案”。所谓“乌台”,即御史台, 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后经数月折磨,罪名虽没成立,但苏轼却被谪以黄州团练副使之职安置黄州。在黄州的生活是艰苦的,也是寂寞的,足够他反躬自省,走出心境的困惑。

天性乐观的苏轼爱交朋友,还亲自垦荒种地帮补生计。他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的意境中来,习惯于淡泊和静定,“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在这时候起的。面对起伏多变的人生,苏轼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转为风轻云 淡地说出,“ 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今四川眉山市的苏家故居里,其大门上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联中的“三词客”,指的就是苏家里的三个人:苏轼的父亲苏洵、苏轼本人和苏轼的弟弟苏辙。而下联中的“四大家”,指的是唐宋杰出的四位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与苏轼。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有苏轼,可见后人对他的文学艺术的评价,到了非常高的程度。

渊博丰厚的学识,豪爽豁达的性格,曲折坎坷的经历,使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的艺术创作活动,还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也都非常突出。同时,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一定的贡献。

逛过故宫“苏轼书画特展”再读这本书,你会更加了解这位千古人物

苏轼《行书题王诜诗帖页》

苏轼可称得上是全能的文学天才,也可称得上奇才。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苏欧”,在今存的约4200篇散文中,无论是奏议、进策和杂说等议政论史之作,还是碑传、游记、书札、序跋等叙事随笔,都以思理精当、文笔洒脱见长。

他的,与黄庭坚并称“苏黄”,现存诗2700多首,内容广泛,立意新颖,诗风宏放雄浑、飘逸清丽,受到历代诗家的高度赞誉。

他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从事词的创作稍晚于文、诗,大致在熙宁中期任杭州通判时小有成就,任密州、徐州知州时渐趋成熟,贬官黄州后的创作更具神韵与老健。

他的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追求个性解放,重在写“意”,喜用卧笔偏锋,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感觉,也让人领略到他纵逸豪放、平淡天真的人生。

他的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与著名画家、诗人文同并称,喜画竹石,画风强调神韵。

逛过故宫“苏轼书画特展”再读这本书,你会更加了解这位千古人物

苏轼《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合卷

苏轼大胆借鉴诗歌创作中的比兴、寄托、夸张等艺术手法,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词与诗相比,长处在于句式长短有致,更便于表达苏轼起伏奔放的激情;而短处在于词律严格,有时限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苏轼有意将词发展成脱离演唱的独立的抒情诗体,自然要尽量借鉴诗歌创作的原则与方法,进而发挥长短句式的抒情特长,纵思骋情,写出许多震撼人心的佳作。说苏词以“豪放”见长,主要是指苏轼为词坛注入新的活力。尽管这部分作品的数量并不多,但正是其奔放豪迈、劲拔雄健的词风,开创了宋词创作的新篇章,亦使苏词在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苏轼的诗文,写给弟弟苏辙的比较多。两兄弟从小在一起读书, 中第应仕后,只有为父母丁忧的六年和当京官的时间在一起,可谓聚少离多。兄弟两人的个性文风截然不同,苏轼热情奔放,苏辙沉静恬淡,却未影响到兄弟之间的感情。相反地,他们总能并肩携手,患难与共,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的一生。

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认为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乌台诗案”后,苏轼锒铛入狱,生命堪忧,苏辙上书皇帝,乞以自己的官职赎兄之罪。纵观二苏的仕宦生涯,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手足情深,古今罕见。两兄弟唱酬的诗多达数百首,其中,苏轼写给弟弟最著名的诗词,当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林语堂在评价苏轼时说:“ 苏轼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我们可以说,他是诗人、画家,是散文家、书法家,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这些都还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苏轼的人品,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苏轼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正所谓千古之后,再无苏轼;千年之间,唯此一人。信然!”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

想要了解更多他的故事,不如读一读李一冰先生著的《苏东坡传》。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苏东坡新传 ¥11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故宫   眉山市   治平   东坡   仕宦   书法家   诗文   造诣   后世   奔放   美文   千古   书法   书画   单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