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为什么不能“贴标签”

我第一遍看《大话西游》时,已经是个高中生。当时没太懂,只觉得剧中的孙悟空不自由 — 爱不能爱、走又不能走。剧终前,至尊宝说了句“你看那人,好奇怪呦,像一条狗。”当时只觉得莫名其妙:孙悟空是齐天大圣,他怎么会是狗?到了大一,第一次看《霸王别姬》,更是不明白。程蝶衣已经很让人费解:日本兵、国民党、60年代的狂热运动,时代巨变之中,他都能不管不顾、隐隐然看淡着生死,却唯独对袁四爷唯唯诺诺。段小楼就更是善变:刚硬的外表之下,却每每在关键时刻,由着局势、人心和菊仙的“挑唆”,抛弃和程蝶衣的生死之情。反正看得我心乱。所以最后,焚烧戏服道具的那场戏,让我松了一口气;思绪太多、情绪太乱,不如烧了,换一时的干净。这次不明白的,下次再看吧。

好的文学影视作品,就好在塑造了人物性格的真实的复杂。烂片也有与众不同的人物,人物也可能有鲜明突出的性格,但通常都太单一、太鲜明。像个“纸片人”,单看一面还好,甚至算得上精彩;但换个角度,转到身后,就会失望地发觉他的单薄。86版的《西游记》是我这一代人儿时的经典,但长大后读过原著,才懂得了西行这一路真正的艰辛:孙悟空都哭过呢,绝望地想象师父已死、取经无望,还远不止一两次。这些传神的刻画,电视剧顾不上。文字相较影视,有个最占便宜的地方: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几乎)没有时间的限制。作者大可以一卷连着一卷,绵延千里。如此,才有了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影视作品缺少那种自由。观众再也没有时间和耐心,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去欣赏《乱世佳人》。有限的时间内,过于旁蔓的支线情节得砍,不是主人公的主要性格也得删。于是一度称得上“伟大”的《权力的游戏》,在被砍掉了“复杂”之后,也不得不走向烂尾。

人物性格的复杂,成就了那些经典,因为真实世界之中,人的性格本就如此不存在任何一个人,可以用几个词就完整准确地概括另一个人的性格。内向的人可能和好朋友相处时极其外向,乐观的人可能在独处时悲观无助;自信可能只在台前,严厉可能只是面具;工作决策很慢的人可能是生活中的行动派,鲁莽做事的人可能是人际关系的建构高手。真实世界中的真实性格,就是如此复杂。不可能贴标签的。如果硬是要贴,那也得多准备几个便利贴:一个场景,一个标签;场景越细分,标签才可能越精确。吴伯凡老师说过一个经典案例:他有个朋友,是一个拥有私人飞机的亿万富翁。这富翁有个习惯,每次生意谈到一半,就得暂停,然后冲向地下停车库。富翁要在第29分钟时,把车开出停车库,然后重新再进。省下了停车费之后,他会十分欢喜,然后愉快地跑回会议室,继续谈动辄几千万的生意。你说这位富翁是豪爽还是小气?

真实的性格就是如此的丰富复杂,不限制观察的条件,怎么可能简单概况?吴老师说,好的观察要用“三棱镜”:性格看起来是一束光、一个整体,但透过棱镜,你才能看到它散射出的五光十色。现代科学也早已证明,不存在什么稳定的个性,爱贴标签只是我们自己的偷懒。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办法是学会科学分析的第一公式:if...then... — 什么样的场景之下,什么样的对应观察。这又回归到了那条看起来有些陈旧与迂腐的智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听起来不够性感,所以我们总是忽视它、违反它。可能因为“太简单”了吧,所以普通人几乎做不到。

简单清晰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但世界和人心没有义务配合我们。强求简单只会误解了对方、欺骗了自己,结局通常是得不偿失。不如承认性格的复杂、自己判断的片面,与复杂进行周旋、达成妥协。真实总是最美,虽然它复杂;真实总是最美,因为它复杂。祝你我能永远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阿西莫夫   魔戒   棱镜   人心   美文   影视作品   悟空   人物性格   富翁   场景   性格   真实   简单   时间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