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底:什么是认知的“冰山模型”

最重要的东西,往往看不见。比如空气、信号、情绪,又比如认知。海明威提出文学上的“冰山理论” — 冰山不但雄伟,而且露出水面的部分,不足整体的1/8。吴伯凡老师说,人的认知能力,也像一座冰山。能看到的总是少部分,看不到的部分才区分出高下。高手总是“将认知不断沉底,让认知冰山水底下的部分越来越大。”普通人则相反,拼命堆高“水面之上”的部分;“拼搭”出一点点高度,就急于炫耀它的“雄伟”。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那些看似高耸的“水面之上”的冰山不足为奇,“水面之下”的比拼才是竞争的关键。可惜那很难被普通人感知。

我们更容易被表面的、容易看见的认知展示所吸引。无论何时,生活中都少不了各类“大师”。“大师”们都是 “水面之上”能力极强的人。配合强劲的音乐、光亮的会场、点燃梦想与希望的口号,以及一些愧对家国父母的情绪渲染,“大师”们确实懂得如何打动人。应对他们的真与假,也有很多方法。一方面你可以“看深”:探究他们的“水面之下”是什么。“真佛只说家常话”,因为认知越深,基石越稳。最深刻的认知,是常识、是道德,它们要么已经成为了经典著作,要么被反向写进了《刑法》之中。“大师”们的理论越玄幻、越新奇、越让你眼前一亮,你越要当心。他们是想出奇制胜,快速打击你的认知盲区。表面越美丽的东西,内在越可能“有毒”,蘑菇如此、妖精如此,新理论也如此。另一方面你可以“用浅”:未熟知之前,管他是不是真“大师”,好的“冰”都不妨拿来,构建自己的冰山。谁都有值得被学习的点,知识总归无罪。他人究竟是什么冰山,你不一定来得及了解,你首先要关心自己的冰山。

“看深用浅”能让我们更好地看待“大师”,同时,“冰山模型”也告诫我们,不要低估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的竞争,归根揭底是认知的竞争,而真正的认知又是沉底的,不能被看见。我们经常在竞争失败之后,还不知道失败的真正原因。庞涓天赋极高,一生少有败绩,但是桂陵、马陵两场大战,被师弟孙膑玩弄于股掌。围魏救赵、减灶之计,孙膑妙计频出,而庞涓每次都会掉进陷阱,最终成全了师弟的“竖子之名”。庞涓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因为孙膑在认知深度上,超过了庞涓。孙膑知道庞涓性格中的“骄傲”不容许他在任何一个细小之处被一个残疾人打败,所以处处示弱,全力把表面上的冰山做小;但水面之下的算计,已是深不可测。庞涓看不到,所以庞涓赢不了。

“冰山模型”看起来简单,然而真要做到,却得和本性做一场告别。以前聊过,人最大的需求可能是“被看见”,而“冰山模型”却让我们把认知沉底,把我们的“刀锋竞争力”变得无形,把我们的能力从前台推向后台。这大概有点像江湖人:龙套们才爱炫技,挥舞着大刀长矛,配合上粗鲁的叫嚷,生怕别人看不见自己。高手们的剑则从不轻易出鞘,出鞘必有斩获、十步必杀一人。那才是可以被依靠的深深的“内力”。和高手“过招”就像喝醇年的酒,总会越来越有滋味,因为他们认知的“水面之下”,都是宝藏。愿你遇到更多高手,也愿你成为高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冰山   海明威   认知   家常话   竖子   模型   师弟   雄伟   美文   水面   大师   竞争   能力   理论   高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