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罡:走向企业永续的拟家庭教化

正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蕴含着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助力企业永续经营与发展,也因此成为如今很多企业致力推行的教育与新方向。


那么,企业家应该怎样用“拟家庭教化”来实现永续企业呢?3月20日博鳌儒商·昆明论坛,特邀儒商导师嘉宾晁罡在论坛现场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嘉宾分享



晁罡:走向企业永续的拟家庭教化


晁罡,心和儒商书院特邀导师,博鳌儒商论坛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哲学学士,中国管理哲学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民间公益组织“广州市小白兔助学爱心俱乐部”会长,广东省企业责任研究会副会长。


2010年4月5日,晁罡教授首次到东莞泰威电子有限公司调研,之后便携研究团队开启了对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的十余年追踪研究。

他们发现:多数此类企业都极力推行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以父母之心栽培员工。如,泰威电子的企业愿景是:成为践行儒家思想的学校型企业;而苏州固锝的董事长吴念博说过:“经营是赚钱,教育是救命!”

从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这些企业如何教育员工,为什么如此重视教育,教育的最终效果是什么?

晁罡教授将他们研究的这些企业称为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研究发现,这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基本一致,且有着相似的经营理念、使命和愿景:有的是为社会培养一身浩然正气的谦谦君子、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有的是用心将圣贤文化带给全世界,造福全人类;或是建百年企业,树世纪品牌。


晁罡:走向企业永续的拟家庭教化


01

企业如何做教育?


要想让员工真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企业首先要对员工进行好的教育。然而,到底要教育什么?从哪里开始,教育什么样内容?这都是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一个企业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进行教育的过程正如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而企业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不一样的是,员工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与老板之间也没有血缘关系,是一个拟似家庭的网络。


企业进行的教育就像是对孩子的教育,要像父母一样教育孩子,其核心就是拟家庭教化。多数企业给予员工很多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往往集中在技术方面,因此对员工并没有得到心性的真正改变。

因此,企业想要实现有效的员工教育,不仅仅要从加强技术与能力这方面入手,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教育与培养。

晁罡:走向企业永续的拟家庭教化

所以,企业长期持续传播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员工正确价值观具有良性作用,组织导入价值观体系时,应发挥好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先天文化的本土优势,从不同场合或企业环境中,让员工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强烈共鸣。

晁罡教授特别分享:“除言教外,企业更加重视领导垂范的身教、以及具有启示意义的境教,落实在企业的每个环境(食堂、课堂等)进行教育。”比如企业在工时内有序地安排员工参加传统文化课程与活动,以《弟子规》、《了凡四训》等经典为教材,把教育落实成制度,以便长期坚持。

企业的教育并不仅仅只在课堂里。企业的食堂也是其中的重要课堂之一。如果我们经常对员工说要吃饭不要浪费,要节约。但只是讲而不身体力行,员工无法真正听得进去。


晁罡:走向企业永续的拟家庭教化


当我们真正将这种节约的教育,真正落实在食堂这个环境中:相关的负责或管理人员去对那些倒掉食物的员工进行关怀,了解其中的原因,是不是饭堂的饭做得不够热或者不够好?并从自身开始寻找原因,下决心继续改进,类似的细节都需要设身处地为员工考虑。

那么每一次关心性的询问与提醒,其实都是在进行切切实实的教育。这就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同时也说明企业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


02

教育改变了什么?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通过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企业进行拟家庭教化的培养与教育,让员工的心开始改变,才能真正迸发出齐心协力的巨大力量。

只有每个员工都用心工作,拥有更多动力不断做好自己,企业才能从整体上形成具有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发展得更好。当企业实现拟家庭教化的功能,企业的员工就有了以下这些方面的改变:

感恩明理

多数员工受益于企业道德伦理的教育,逐渐明理,且激发了对万事万物的感恩心,个人幸福、家庭关系、工作都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正是境随心转。

如曲靖电厂一位员工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这位学子慷慨激昂地写了一篇博客,说与清华的不解之缘,还要从家长把厂里学习的《弟子规》带到家中的那天开始说起。当通过企业的教育,企业员工学会感恩明理后,所获得成长是多方面的。


晁罡:走向企业永续的拟家庭教化


力行进取

心境改变之后,各层级员工不仅自身迸发出自修进取的主动改变,还帮助生活和工作上有特殊困难的同事解决问题,在行为层面表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亨达的一位员工说,他本人因与父母产生矛盾离家打工,再无联络。

但在企业“家和万事兴”讲座中,因受感染。课程结束后企业为他批了探亲假,专程回家给父母读家书、道歉。他的领导评价,这位员工后来回到企业一直努力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明理践行

企业为员工提供道德伦理教育,唤醒了深植于国人文化基因中、却又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传统,员工明理之后对传统道德伦理产生了天然的认同,又因认同而坚定奉行。当员工能从明理中落实到个人践行,这些变化才能够真正让他成为一个好的员工,然后才会从中培养好的品性。


晁罡:走向企业永续的拟家庭教化

晁罡教授还强调:企业的教育,从培养员工的德行做起,员工才能真正懂得如何服务好这个企业,服务这个社会。

03

企业教育让谁受益?


制度是网,人心是水。人心的效率空间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不用靠什么工具,就靠思想和教育就解决了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

在工作方面,奉行拟家庭教化的企业使员工技能提升的同时,还学会以反思、内求来促发自身的能动性,最终工作与合作的效率提升了。


晁罡:走向企业永续的拟家庭教化


并且,当内求的思想开始成为员工的思维习惯,对外部环境的理解就自然而然换了新的视角。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奉献组织与社会的现象在企业蔚然成风。


企业员工因个体受益且明理进取,在企业同工协力、对社会利他爱众。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经营生产的效率,还培养了员工之间共情、认同的基础,建构了新的企业风貌。

因此,企业教育实践的结果不仅助益了个人与企业的成长,还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统一,最终实现的是从个人到家国的多方共益。


04

拟家庭教化的意义


传统社会承担教化功能的组织主要是家庭,随着传统家庭逐渐解体,教化的社会功能弱化。而企业模拟传统家庭化育子弟的社会经验,承担了教化功能,接续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信任不足导致的用人与传承危机。企业在商业时代接续并承担传统家庭教化的功能,为信任危机提供了破局思路,进而促进了企业改善内部问题的改善。

晁罡:走向企业永续的拟家庭教化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晁罡教授研究的系列数据表明,此类企业在进行拟家庭教化实践之后,员工流失率、产品不良率、生产效率和净利润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且获得社会好评,吸引其他组织前往学习。企业推行伦理道德教育对员工个人、员工家庭、企业经营乃至社会环境都有助益。

综上可知,企业拟家庭教化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德性,不止是一般的培训教育,更实现了教化的意义,同时也为永续经营、文化传承提供了时代价值。


故而,企业在商业时代接续并承担传统家庭教化的功能,对复兴中华优良传统,实现德、法相辅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在当代商业社会,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理应承担更大的义务。而员工是企业的命脉,人得滋养,企业成长;社会繁荣,天下大同!

晁罡:走向企业永续的拟家庭教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博鳌   家庭   儒商   明理   企业   美文   传统文化   伦理   走向   教授   员工   传统   组织   功能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