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作者:婺农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走出校门三十多年了,实话实说,经常有回母校看看的冲动。想着跟在史益群老师后面印班报《苗地》的点点滴滴;坐在以前的教室里听金忠民老师上语文课,讲解“之乎者也”、天干地支;躺在宿舍里木板通铺上一边吃着没油的“菘(乡音:虫)菜巴”(梅干菜),一边唱着江旭东老师教的老歌;奔跑在铺满碎煤渣的操场上,听郎广龙讲解沙坑跳远的动作要领;还想手里拿着碗盆,嘴里咬着饭票挤队打饭,蹭得一身臭汗的味道;还想听听大老李一米八几的个子“没有鼻孔档”(意:不留情面)的声声教诲;还想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济远桥上置身于如意晨钟的悠扬意境里,放下曾经的幻想,“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佛号经声唤回苦海梦迷人”。还想在操场旁田边山下的冷水窠里舀一瓢泉水,咕噜咕噜一口喝下;还想……。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如今的清华中学,踩过的操场、走过的楼梯,打过饭的食堂,都是全新的,一切都是那么富有生命力,朝气蓬勃。祝福母校明天更美好!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清中创始人之一的汪德祥老师书写的校名“清华中学”,还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几个字深深刻在脑海里。记忆里老师熟悉的声音,也是逐渐淡去,所有的回忆已经暗自沉淀下来。几十年一晃而过,高中三年三个班主任,就走了两个,真的让人伤感!我们的师生情、同窗情、室友情、校友情,也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越走越远!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清华中学89届文科班毕业合影

清华中学建校于1960年,培养出来的国家栋梁可谓是数不尽数。书乡子弟,文公阙里;走进清华,拼搏清华;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是这所名校永恒的主旋律。太多太多的才子佳人,学成归来,报效桑梓。我就不聊这个话题了,还是和大家说说清华中学旁边的一处古迹吧。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清华八景全图

清华八景:

洙岭屯云、藻潭浸月、花坞春游、南市人烟、寨山耸翠、东园曙色、双河晚钓、如意晨钟。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在清华中学靠双河村北部一侧,来龙山麓方坑源口济远桥头,有座千年古寺,始名为“荷恩寺”,建成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勅赐匾额,改名“如意寺”。相传寺内有一铁僧杖,为仙界飞来神器,乃镇寺之宝。婺源境之内僧舍三十七处,而以“寺”为名的庙宇只有三处,“如意寺”便是其中之一。

清华中学右侧的鱼塘是如意寺僧舍,而济远桥左侧往学校的石台阶顶部是如意寺庙基所在。庙门口供奉杨令公,守护一方平安。旁边还有一棵大树,树旁不远处就是如意寺库房,并排矗立,规模不小,足足有五六百平米。如意寺山门向北,朝向方坑源。随着时代的变迁,如意寺主体建筑何时毁烬已不可考,仅剩库房独处风雨飘摇之中。据清华中学首届高中生熊大哥回忆:中学创建之后,将库房改为学生集体宿舍。后又改成清华公社农科所养猪场。1969年不慎被一场大火焚毁,至此这座千年古寺在凡间彻底消失。

去如意寺僧舍先过“济远桥”。这是一座古石拱桥,大概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稳稳地横跨在从方坑源奔流而出的小溪上。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济远桥

如意寺僧舍左右对称,东西相应,“回”字形布局,两层徽派古建筑,翘角飞檐,高耸的马头墙,四方天井集水蓄财。天井下有一个方形鱼塘,塘壁四沿全用长条形,正面齐整的青石砌成。还留有几个台阶方便僧人洗漱上下。墙外桥下有一小石碣,筑坝拦水,碣上进水,碣下出水,水位一高一低,一进一出,循环流水,巧妙地保证了一塘清新活水。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有一块石板,中间凿有几条缝隙,红鲤鱼和草鱼出不去,塘外的小鱼小虾可以自由进出。池里鱼欢水清,岸边回廊栏杆,实为念经拜佛,清静修身的绝佳圣地。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感叹这清华八景之一的美景,为大家呈上三首古人(具体时间不可考)所著诗词,诗人游之胜境而动其情,不禁吟诵而出:

1,如意晨钟

向黎阁主人霞

西来古刹播幽香,佛像巍峩荫十方。

漏静钟声惊万族,孶孶向善圣逾狂。

2,如意晨钟

冰崖土星

居山虽不深,且喜尘氛静。

清夜度疏钟,竦然心骨冷。

3,如意晨钟

休邑杨璞斋

如意清幽远市城,金钟报晓远闻声。

悠扬鸿韻惊人梦,浏亮鲸音动容情。

禹磬同鸣霜月冷,虞韶相间海天明。

遥知警戒阎浮士,愚蠢纷纷总唤醒。

与清华始设县邑同期,如意寺开创诸寺院之先,因其附靠城郭,接近村市,米面、衣帛极易求施。县治既迁,而寺庙不废,至隆兴年间存续了几百年。香火旺盛,物资充裕,僧人众多,甚是奢侈。

宣和(1119—1125年)间方腊犯境入侵婺源,如意寺惨遭焚燬,瓦砾扫地,幸得到生性乐善好施的武翼大夫胡诗礼的大力资助(居歇大夫巷)接济。寺庙最盛时聚在一起共食的僧人和信众达四百多人。民众慷慨义施,寺僧财力殷实,木鱼之声不断,晨钟暮鼓依然如故。

因方腊纵火,绍兴辛亥(1131年)法堂颓毁。僧多屋少,度牒不鬻,僧寝少屋,顿感局促。于是王僧彦着手准备修复完善如意寺庙宇,增设寝室。人算不如天算,才刚刚建成右庶就去世了。还好菩萨保佑,由绍可接续主事,总揽修复工程。不避寒暑,风雨日走檀信之门,人亦乐输,金帛不断,其施多者。胡闳休恭人出资建造左庑,府助胡詧建造门墙,新用陶瓦以全覆殿宇。主薄胡安仁资助十二万钱。

经过众多信士慷慨解囊,工程终于得以顺利竣工,绍可大喜说道:“夫物之成害,有时而事之违,顺有缘。今殿宇潭潭,门庑翼其殆时与缘合耶。益鸠工选材,楹桷腐挠者新焉,瓴甓毁缺者补焉。庾库庖福,无不坚致,……。”于是钟门求文,以纪其善绩:

绍可用力已,勤费亦甚多。虽然非财不成,非文不传,君不能以财施,以文施,可乎?予既无以辞,因念世之为浮屠氏者,往往贪求而嗇出,视其居如旅人视传舍也。故尾敝不支,像毁不严,惟绍可囊中不蓄一钱,夏无以具絺葛,冬无以具缊袍,而变圯剥之宇为壮丽之居,是亦足嘉矣。夫坚忍之志,精悍之力,用以集事,何所不就;用以学道,何所不至。使可移此心为之,不但能广佛之宫也,噫!儒释不相为谋久矣,于此有感焉,故为绍可详书之。

宋淳熙九年(南宋1182年)十一月从政郎新潭州州学教授王炎记

兹因德安知府胡煚曾祖墓在寺左,寺因火烬,迁祀堂于寺左。1131年法堂因火颓毁之后,一直未能修复。后由胡煚出力新建,并造鼋头亭于法堂后。每岁忌日胡氏子孙并诣拈香,偕僧众约三十几位,奉祀法堂之下。谨具清酌酒水,豆腐菜蔬,杂粮米面。费不甚多,礼不至陋。

从庚辰(1220年)迨今十八年,固然没有荒废祀典,枝叶渐繁,荣瘁不同,胡煚担心久而废弛。戊戌(1238年)十月胡煚封授官爵,外任千里之外,念及祀典,义捐二亩田地,租谷二十秤,捨入如意寺,永以委托祭祀曾祖。僧人每年自为办集,而植下子孙齐聚于此,祀堂拈香。蔬素勿荤,老少咸来,勿幹辞上以昭思远之,诚下以遗子孙之训,不亦可乎。毋忘其本,思耀乃祖。

元至正壬辰(1352年)又惨遭兵燹,几乎是夷为平地。随后本都世贤堂与华乐堂共同携手重建。

这座古寺屡毁屡建,修修补补,历经风雨沧桑,终落得香消玉殒,不见踪影。相关部门出于什么原因,又于1988年将僧舍彻底拆除。随之建成了两幢面对面的两层小楼(如上图)。仅仅保留了一个老鱼塘,孤零零地趴在院子里,进水出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地唠唠叨叨,述说着如意晨钟的千年传奇。似乎是在向众生求解:

1988—740=?

但愿早日晨钟再起,万事如意,古韵长存!

注:

清华古寺庙名录:

01,婺女(三圣)庙——寨山下(唐)

02,城隍庙——寨山下(唐)

03,忠烈庙(睢阳庙)——上市,祀唐张睢阳王(宋)

04,忠靖庙——西市(忠烈庙左侧)

05,五圣(显)庙(祠)——下街桥头

06,庙坞庵——上街庙坞(明)

07,相公庙——龚村(又“弓村”,解放后改名为“金村”)

08,宗三庙——水磨岭(原鄣公山茶厂宿舍及清华医院后)

09,神光寿圣观——灵芝(阁)山(宋,胡煚建)

10,玲珑道院——长林(宋,胡煚重建)

11,如意寺(始称荷恩寺)——在清华中学靠双河村北部一侧,来龙山麓方坑源坞口济远桥头,唐开元二十八年建。

12,洋峩寺——金竹(1260年,原名慈尊寺,清华胡氏家庙)

13,周灵王庙——睢阳庙(忠烈庙)右

14,传缽庵——道堂之西(胡汝孝建)

15,善庆庵——灵芝阁神光寿圣观畔

16,关圣庙——东园村末(胡聰建)

17,土地祠——旧县治前

18,东山寺——沱川鄣村(清华胡氏家庙,始祖学公,字真翁,号东山。故名“东山寺”)

19,天竺庵——高奢

现存有三:

20,彩云寺(新庵)——彩虹桥河对岸

21,慕云庵——中市对面河

22,关圣庙——双河村头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清华有座千年古寺

△清华八景之一:荒芜的如意晨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清华   婺源   法堂   圣庙   东山   晨钟   忠烈   鱼塘   如意   僧人   库房   桥头   寺庙   美文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