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作家杨少林作品:送灯

题目: 送灯

原创: 杨少林

渭南作家杨少林作品:送灯

渭南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其淳朴的传统风俗和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春节期间,舅舅给外甥送灯也是一种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有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应该是这样得来的。

每年的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儿女要回娘家给父母拜年。作为回礼,舅舅要给外甥送灯笼,祝福出嫁的女儿日子红红火火。祝福外甥长命百岁,前途光明。也是一种祈福之意。其实,灯是火的文化载体。由火及灯,由灯及火,灯与火蕴藏着一条生命信仰的文化纽带。这种情感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火作为光明洁净的象征,是生命之源。具有驱邪逐瘟,吉祥保平安的神圣意义。

给外甥送灯,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以初三、初六、初八、初九最多,不能超过初十。且定下送灯的日期一般不能更改,万一要改日期也只能提前不能推后。一个外甥送两个灯,两个外甥送三个灯,基本上添一个外甥添一个灯。送灯时,外婆和妗子会蒸老虎馍,嘴巴馍、鱼鱼馍和鸡娃馍。蒸馍可麻烦了,要提前将酵面放在炕上的火焾间处并用被子蒙住将面发好,然后用上等的面粉精心制作。光碱蛋就得烧好几遍看看是否合适。蒸好的馍还要用红墨水点上红点,这样花馍就好看多了,真是栩栩如生。将这样的花馍送到外甥家,邻里乡亲会专门来欣赏。看到如此漂亮的花馍会大加赞赏。直夸娘家人手艺好,娘家人和女儿就觉得脸上很荣光。这些馍要放到正月十五点完灯后才能食用。送的灯笼样式很多,有火蛋灯、石榴灯、转转灯、莲花灯、富贵灯和马灯等。并配上红蜡烛,再给外甥买点玩具枪,玩具刀和风筝,把压岁钱给外甥一发,外甥就更高兴了。所以在我们当地,正月里外甥是不能剪头发的,以表示对舅舅的尊重。

渭南作家杨少林作品:送灯

正月初一开始,集市上的灯笼就多了起来。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灯笼摆满了街道两旁。火红的灯笼成为集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给过年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商家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我们家乡的贺家村历来就有做灯笼的传统。农闲时节,他们就要准备做灯笼的材料。先用竹篾做成灯笼骨架,再用带祥云图案的彩纸和红绸布黏贴而成。成本不是很高,工艺也不是很复杂,主要是心细活。一个冬季卖完灯笼大概能挣两三千块钱。基本就够家里开销和孩子上学了。现在的电子灯大行其道,品种多样,严重冲击了传统灯笼的市场份额,做灯笼的人慢慢就少了。

给外甥送灯要一直送到十三岁才结束。十三岁送灯叫完灯,也叫满灯。在我们家乡,不管家庭贫富,都要给孩子举行隆重的完灯仪式。标志着孩子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是孩子人生一个重要的成长标志。也是在提醒孩子,你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不能再依偎在父母的臂膀下,以后要独自承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了。这一年,舅舅送的灯就比较大气,两个大宫灯是少不了的,还要买碗筷勺子,现在完灯给外甥买电脑学习机自行车已经很普遍了。当然,外甥家也要给舅舅回礼的,一般是给舅舅和妗子买衣服鞋子之类的。所以舅舅在外甥的一生中是除过父母以外最亲的人了。在农村外甥结婚,若舅舅还未到场,那是不能开席的。以前孩子完灯,是外婆舅家的主要亲戚参加,现在已变成一种公开的社交活动了。孩子父母的同事,同学,朋友都通知参加孩子的完灯宴。农村一般早上吃臊子面,下午吃丰盛的宴席。而城里的完灯宴,主要是在酒店举行的。这一天,客人的主角是舅舅,所以舅舅就成了亲朋好友招呼的对象,不多喝几杯是不行的。

渭南作家杨少林作品:送灯

完灯这种古老的民俗活动能留传到今天自然有它的道理,它可以增加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可以给正在成长路上的孩子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年味逐渐淡去的今天,完灯已是为数不多的能留下乡愁记忆的春节习俗了。愿这种优良的传统一直延续下去……

渭南作家杨少林作品:送灯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关中   渭南   回礼   光明   外甥   娘家   灯笼   舅舅   集市   美文   月初   作家   父母   女儿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