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记忆中的灯笼会

原创:郭明亮 文稿来源:蝶语兰心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记忆中的灯笼会

老家的村子每年都有一次灯笼会,时间是大年初十一日的早晨。那时的村子还叫王埝村,我还是一个穿着开裆裤的孩子,会从哪一年开始的说不清。我问过爷,问过婆,也都没说清灯笼会是从哪一年开始的。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说老早就有灯笼会了。沋河川大多数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每年的那一天早晨男女老少都会从四面八方急匆匆高高兴兴地赶来。小时候每年都在村里的灯笼会溜达,灯笼会时间很短,天刚亮开始到十点多就结束。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记忆中的灯笼会

好多年没回老家参观灯笼会,但是记忆中的灯笼会永远也不会褪色。从记事的那一年说起,我穿着臃肿的大棉袄,挣脱了爷那紧紧握着我的大手,一个人穿梭在拥挤不堪的人流中。大多数人对我都不陌生,知道我是王埝村二组的孩子,也知我叫什么。村里也是人才辈出,做灯笼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一组的绸子灯,二组的兔娃灯,三组的转转灯,都是精工细作,做灯笼的人有几个都是灯笼界的佼佼者。从初三四就在两树之间绑一根绳子,挂满了各种颜色的灯笼,期待着附近村里的人来购买。

灯笼会从天麻麻亮就开始,尽管每年起得很早,但我出了巷子,村子那一条南北路上就涌满了来参观灯笼会的人,有从北来的,有从南来的,基本都是沋河川的人。树上到处是绳,绳上是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灯笼;还有卖麻花的,卖豆腐脑的,卖烟花爆竹的。三组王自强家的转转灯很有名气,一个卖五毛钱,那转转灯没有注册商标,正面是一只涂了色很威武雄壮的狮子。大多数人也在模仿制做,可还是他家的转转灯在风中转的最欢,卖的最快。虽然绸子灯是富贵灯,我们男孩子不喜欢,就爱拿着转转灯在夜里点着蜡烛到处村里乱跑。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记忆中的灯笼会

灯笼会每年的地点都是从村南的那一棵槐树到村中间的长元叔家门口。离我家很近,就一百多米的距离,每年的那天我都要在家和灯笼会之间奔走十多次,一会儿告诉母亲丰原卖油麻花的人来了,母亲给两毛钱,就买两根油麻花。过一会儿又对母亲说,灯笼会有人卖豆腐脑,吃的人很多,母亲生气地说饭快好了,我垂头丧气地跑出了门,挤在人群中,东瞅西望地看那自己并不买的各种灯笼和蜡烛。还有一种灯笼叫红火旦灯,是红色纸做成的,工艺很简单,主要用于祖坟,每年的正月十五黄昏沋河川的人都会拿着红火旦灯去祖坟。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记忆中的灯笼会

我爷在灯笼会上基本不花钱,每年就是买两个红火旦灯。后来爷离开了,父亲就继承了爷的传统,灯笼会上提前买了红火旦灯,小心翼翼地放在鸡窝旁的粮仓上吃饭时对一家人说:“红火旦灯买了,和去年价钱一样,今年日子就红火了。”几乎年年买,年年重复着那一句我都背会的台词。大概有二十多年我没有参观村里的灯笼会了,不知当年那卖油麻花的丰原人还来卖麻花吗,那卖豆腐脑的邻村大叔还做豆腐脑吗?唯一清楚的是老家王埝村再也没人做灯笼了,三组王自强家的转转灯再也不会出现在灯笼会上,绸子灯虽然有不少出现在老家的灯笼会上,可没了村里人的杰作。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记忆中的灯笼会

我的孩子回了老家,再三叮咛多拍摄些视频回来,我想看一看今年的灯笼会,没有村里人做的灯笼,还有那些灯笼会出现在村里的树上,是不是带电池的音乐灯?无论什么灯消失,那一种简单价格并不高的红火旦灯绝对不会消失。前年大哥在微信圈发了一张图片,是正月十五晚在东坡坟前点燃了红火旦灯的照片。后天就是灯笼会,自然的想起记忆中的灯笼会,眼前也出现那一个久远年代的我,穿着那宽大臃肿的黑棉袄和蓝色的厚棉裤,一手拿着火柴一手拿着地上捡来的小鞭炮,舍不得点燃地走在灯笼会那南来北往的人流中。

作者简介

渭南作家郭明亮作品:记忆中的灯笼会

郭明亮,笔名,南塬人家,陕西省渭南人,市作协会员。生于沋河川,靠吃东坡的麦子长大成人。已步入不惑之年。漂泊于城市,认识的人多与我说话的人少。孤独寂寞了一个人经常喃喃自语。在手机里写说说写小说。一个专写平凡人故事的平凡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丰原   灯笼   渭南   东坡   绸子   都会   豆腐脑   祖坟   河川   会上   麻花   红火   村子   美文   村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