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作家田光明作品:吃糊汤的日子

题目:吃糊汤的日子

原创: 田光明

渭南作家田光明作品:吃糊汤的日子

入冬了,每当有人问起吃啥?唾沫在嘴里打着转儿,有一种饭食在眼前出现,在味觉深处泛起,那就是“糊汤”。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地方饭食。居住在渭南塬上,靠近商洛、蓝田,在众多的饭食里,糊汤与我有着长久的渊源。

糊汤是其俗名,又叫“苞谷糊汤”,因为苞谷又叫玉米,所以城里人也叫它“玉米粥”。在20世纪中叶,粮食紧张,小麦短缺,苞谷成了人们的主粮。一天三顿饭,早上喝糊汤,中午糊汤面,晚上吃点中午的剩饭。剩饭稠了,就掺点冷水,搅开,烧热,一家人继续喝。

如今,玉米已列入了粗粮序列。这种饭食,起源于何时何地,如何演变,我也未去认真考证。只知道在苦难的日子里,这种饭食支撑着我们的日子,一天又一天,糊汤糊汤再糊汤,艰难地度着日子。如今,回味那段清苦的岁月和那些乡村生活的温暖,使人泪眼婆娑。

在那时,能吃上稠糊汤的人家少之又少,更长的时间,更多的人家,都只是喝着稀糊汤充饥。一大家人,烧一锅水,撒些苞谷糁,搅熟。有时在糊汤里煮点蔓菁根,或红薯、萝卜片儿,做成“菜糊汤”。糊汤熬得很稀,所以那时候不叫吃糊汤,叫喝糊汤。糊汤稀了,喝的那个声音离老远都能听得见。

渭南作家田光明作品:吃糊汤的日子

回想在公社中学上学,立冬后学校安排烧水房的王师傅开始给学生做糊汤,像城市入冬供暖一样及时。各班集体组织,班干部协助,收苞谷糁,发饭票,给同学们服务。学生积极响应,每人从家里背五斤或多点的苞谷糁,交到水房王师傅那里。十二点放学铃声一响,学生拿饭票去盛一碗糊汤,搭配着从家里带来的馍、酸菜吃,个个笑盈盈。

上完第二节课,由生活委员安排,派三名学生,到灶房帮厨,按班轮流。没有了上课的约束,出力流汗都不算啥,自由畅快,大家都乐意去。更重要的是,在灶上能吃两碗糊汤——做熟了,吃一碗;给同学们打完饭,剩下的,再吃一碗。灶上的大铁锅,直径有两米。几个帮灶的学生,拉风箱,添煤,站在锅台上,用准备好的木棍使劲搅。糊汤的好坏,与搅是分不开的。站在锅台上,一个人搅不动了,换一个人上来搅。先是大火,煮一阵,搅一阵,直到糁子煮熟,有了“咕嘟咕嘟”的声响,盖上锅盖,文火继续煮。寒风中,苞谷的甜香弥漫整个校园,让人口水直流。

帮过厨的同学都明白,这是个好差事,吃得早,吃得饱。在班上,能安排你去帮厨,说明你在班干部面前吃得开。上了三年初中,冬季吃了三年糊汤。酸菜糊汤芬芳着少年的梦想,扎根于心底,也成了一种留在心底最温暖、最温馨的回忆。

后来,粮食渐渐丰足了,“喝糊汤”也变成了“吃糊汤”。再后来,又变成“喝糊汤”了,然而这种“喝”已经是以麦面馍馍作为有力支撑了。

在单位上班,一到冬季总想着熬糊汤吃,但费尽心思熬出来的糊汤,总觉得没有家里的好吃、吃着过瘾。每次回到家,就让家人做糊汤吃,觉得吃得舒服。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坐在热炕,或围在火炉旁,端一碗金黄的稠糊汤,菜瓮里捞碗酸菜,酸菜上放点辣面,用烧热的油一泼,那才叫美哩!

要吃上好吃的糊汤,与苞谷的品种、种植季节、水土、磨法密不可分。植苞谷比回茬苞谷好吃,植苞谷是头年冬季整地,来年谷雨播种,阴历七八月收获;收麦后种的苞谷叫回茬苞谷,夏种秋收,生长期短,吃起来不筋道。早年种的“笨苞谷”,品种有“小八行”“户单四号”……产量虽低,但颗粒饱满,都是吃糊汤的上品。后来改良的品种很多,虽然生长时间短、产量高,但做成糊汤就再难吃出那种味儿。在磨法上,石磨子是连皮磨,有了脱皮机后,先把皮脱掉再磨。磨法越来越先进,做出的糊汤也越来越好吃。

粮食短缺的年月,饮食品种单一,人们吃得朴素,吃得单纯,吃得简单。今天,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习惯的变化,吃也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闲暇之余,人们都在变着花样去吃,当年的“糊汤饭”成了今天的“改样饭”,甚至一些年轻人基本就没吃过这样的饭。

怀念吃糊汤的岁月,就像怀念木版画一样的黑白童年,就像怀念鸡鸣狗吠相闻的乡村,总有品不完的味道,更有记忆中无法抹去的浓浓的乡情乡音。

渭南作家田光明作品:吃糊汤的日子

注:发表于《陕西日报》2019年2月1日

作家简介

 田光明,陕西渭南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渭南市作协会员。曾在《光明日报》《陕西青年》《教师报》《渭南日报》《陕西工人报》等报刊及《文学陕军》《金雀坊》《青年作家网》网络平台发表散文、小说三十余万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渭南   锅台   苞谷   饭食   饭票   剩饭   陕西   酸菜   吃得   美文   粮食   冬季   好吃   家人   品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