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胜利作品:二十四孝与大荔婆合

原创:吴胜利 文稿来源:蝶语兰心

吴胜利作品:二十四孝与大荔婆合

弃官寻母,在二十四孝中,排在第二十三孝。说的是孝子朱寿昌不愿为官,千里寻母的感人事迹。

典故记载,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而今在大荔县城关镇的婆合中学院内,也有着一通记录朱寿昌寻母事迹的石碑。碑文与典故有所出入,大意是说,朱寿昌父母生于宋真宗赵恒时期(公元1010年前后)。朱寿昌,三岁时父亲病亡,随母北上逃荒,中途与母亲失散。“昌于人养,天生聪惠。”在宋神宗赵顼时期(公元1068--1085)做了知府。上任那天,朱寿昌高坐于知府大堂,被尊称为当地父母官。然而想起自己生母失散多年,无音无迅,生死未卜,不知何方?怎么能被尊为人之父母?于时,决然挂印辞官,北上寻母……

也许是一颗孝心感天动地,虽历经磨难,最终于公元1075年左右在陕西同州,也就是今天的大荔县和母亲相逢。

此时朱寿昌的母亲已老态龙钟,年过古稀,被当地人尊称“婆婆”。由于老人家谐于乡里,为人慈善,德高望重。其子又出于孝道,弃官不做,千里寻母,天佑老母与孝子相逢相合,当地人就将此村改称婆合。

无论是二十四孝中记载的‘陕州’,还是出于学校石碑记文,以及当地民间传说,婆合村的由来都缘于此故,缘于孝道!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孝为首,所以后来人在收录大孝义举时,将其列于二十四孝之于典。

婆合村在今大荔县城东约五里。解放前只是一个自然村落,建国后一直是大荔县的一个乡镇,2010年并入大荔县城关镇。如今,婆合人以葡萄瓜果为龙头产业,秉承孝道,人民富裕,村貌整洁,村风古朴。

今天的婆合村民,在一片大好形势与政策带动下,飞奔在小康路上……

(传承孝道,增进地名知识,不妥之处,诚望斧正。)

吴胜利作品:二十四孝与大荔婆合

作者简介

吴胜利,中国建筑总公司高级土木(岩土)工程师,临渭区地方志资料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大荔县   真宗   大荔   神宗   孝义   天佑   知府   生母   孝道   孝子   陕西   石碑   典故   母子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