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作业”,共成长?


文/张爱梅


新学期开学,有关作业的话题再一次成了热门话题,被推上了各大网站头条,家长、老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看到这个话题,都忍不住说几句。这是好事,充分证明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对孩子的关怀、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关注。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学年起,将进一步严控学生作业总量,并严禁学校向家长布置作业或批改作业。

作业布置的问题引起了教育部的密切关注,更切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日常。教师们将按照教育部要求,更加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布置作业时肯定会适中适量。

怎样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作业”,共成长?

说实在话,作为教师谁都不想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不想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前,教师们都会在心里衡量一下学生多少分钟能完成,尽量做到布置典型题、少布置重复性作业,可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不是接触一次就能熟记于心、灵活运用的。特别是像小学里语文中的字词、数学中的计算、英语中的单词等不进行反复练习,就不能牢固掌握,所以,某些重复性的作业是避免不了的。当然,作业的布置要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素养的提升。

一般情况下,教师不会给家长布置作业的。只是偶尔让家长签个字。比如,家庭作业完成后,家长随手签个字,费不了多长时间。有家长说平时工作太忙,或者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他们不识字没法签字。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会强迫学生非签字不可。只要作业能按时交,不签字也没关系啊。

有人说,教师不给家长布置作业,而每天陪孩子写作业,不就是变相给家长布置作业了吗?

这种说话,我不敢苟同。

怎样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作业”,共成长?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长陪伴的!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伴孩子一起成长呢?

一、认识到陪伴的含义

陪伴是陪同、伴随的意思。作为家长,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很短。白天,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在一起,家长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只是晚饭前后的几个小时内。因此,家长要珍惜这段与孩子增进感情的几个小时。而在这几个小时中,家长与孩子不是形影不离,可以各做各的事。

我也曾是一位家长。儿子小时候,每晚回来做作业,不是背课文、写生字,就是做数学题等。儿子做作业时,我并没呆在一旁,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他,而是该干嘛干嘛,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务。儿子作业写完了,我也把饭做好了。然后,家人一起吃饭,儿子给我讲他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讲今天上了什么课,感觉怎么样……饭后,儿子拿作业让我签字。我看了一遍他的作业,确认完成后,随手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其实,许多家长都是这样做的。

晚饭后,孩子作业完成后,家长的家务也做完了。这段时间要安排好,孩子可以轻松玩会儿,读书、画画、下棋等,在孩子玩这些时,家长不要玩手机、看电视、打麻将,可以和孩子一样拿本书来阅读,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这就是陪伴!

怎样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作业”,共成长?

二、教会孩子养成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

陪伴,不是时时管着孩子,不是事事替孩子去做。

孩子做作业时,遇到孩子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家长不要张口就来告诉孩子答案,要告诉孩子自己查字典,了解字的读音和字的意思;

当孩子问这道题怎么做时,家长不必直接告诉孩子算式怎么写,得数是多少。而是要引导孩子再读读题目,找出已知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启发孩子寻求解决的途径。让孩子试着独自解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入手,一步步往前推,直至问题解决。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引导、在于启发,在于在做作业时,培养孩子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独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从孩子入学时就这样做,让孩子逐步养成自觉写作业的好习惯。独立作业习惯养成后,孩子在遇到学习上的问题,就不会第一时间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写?”“爸爸,这道题怎么做?”“奶奶,帮我准备好铅笔和作业本了吗?”“爷爷,帮我整理好书包吧?”等等

孩子自觉写作业的习惯一旦养成,不需要家长操心,孩子自己就能能把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处理好。

怎样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作业”,共成长?

三、教会孩子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

有的孩子写好家庭作业后,大声喊着:“妈妈,我作业写完了”,拔腿就走,跑出去玩了。在孩子的认知里,作业就是给家长写的、给老师交的。只要写好了作业就万事大吉,不管不问了。

其实,写作业不是家长的事,也不是老师的事。写作业就是学生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是学生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事,而且是必须完成的事。作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说,学生有必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至于有家长说给孩子检查作业、帮孩子在作业本上签字,费了家长很多时间和精力。我觉得既然写作业、检查作业要让孩子自己来完成,家长不应替代,也不可替代。不然,考试时怎么办?谁来替孩子检查?所以说,平时在写完作业后,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检查一下,看有没有错误?有错误自己改过来。”只要孩子认真看,他自己就能发现错误,并及时修改过来。然后,家长签字。

签字前,如果看到孩子题目有错,又没改过来的题目,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仔细检查了没?孩子会马上意识到作业有错误,立刻拿过来再检查,直至完全正确为止。遇到孩子真正不会的题目,家长可以帮孩子查找原因,分析一下是因上课没注意听讲拉下了知识点,孩子属于题目有难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独立写作业,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都要从一年级开始。早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家长早日“解脱”,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根本不用家长费时费劲,也能做得很好。

教师不让家长在孩子作业上签字。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就可以不管不问孩子学习情况了吗?你能完全放心把孩子的学习交给学校,自己当甩手掌柜,不管孩子成绩如何?

相信许多家长都做不到的。

毕竟,高考的指挥棒没变,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还是以高考成绩决定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是要关心孩子学业的。

关注孩子学业问题,就要从孩子平常学习入手。平时学习不好,考试成绩就不会好。所以,家长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平时孩子对知识的接受和作业的处理上。

再者说,家长又不能经常跑去学校,到教室看看孩子课堂表现,只能从孩子作业的对错来衡量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在作业或试卷上签个字,不是理所应当的吗?这可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他的前途关乎着自己家庭的幸福和未来。因此说,即便老师不要求,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是要关注孩子作业的。这并不违背教育部公布的条例。

怎样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作业”,共成长?

四、陪伴孩子,经常与孩子在一起

家长可以不批改孩子作业,不在作业本上签字。但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动向和行为做法。

孩子在家时,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谈心,拉近彼此距离。家长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小孩子可以洗一洗自己袜子,擦擦桌凳。高年级的孩子可以自己收拾房间,洗自己的衣服,帮家长做些事。

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室外活动,郊游,打球,跑步,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平时注意观察,发现孩子情绪不对,及时询问,以便解决问题。家长要尊重孩子,与孩子朋友般平等友好相处,是父母和子女的最佳方式。否则孩子与家长不亲近,到了青春期逆反,家长问也问不了,管也管不住了。

怎样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作业”,共成长?

五、珍惜陪伴孩子的好时机

现在,出外打工、择校选校现象的出现,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家长出去打工,孩子跟着祖辈生活。有的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学校学习,根本没时间陪伴孩子。

即便家长不出外打工、孩子也不去寄宿制学校,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十分有限,就是小学、中学这短短的十多年。孩子到了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孩子有了自己家庭和生活工作圈,别说陪伴孩子,就是打个电话、发个视频都是越来越少。

所以说,能陪伴孩子时,尽量用心陪伴,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象孩子,做好孩子的榜样!

今天,我在《特别文摘》2021第一期卷首语中,看到题目为《妈妈今年九岁》的文章。作者的这个题目来自于一位小学生的发言。小女孩在发言中介绍自己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她今年九岁。”看到这句话,很是惊讶。继续看下去,才知道小女孩说得很有道理:“我生下来之前,她还是我的妈妈。从我出生开始,她就成了妈妈。因此,我九岁,妈妈也九岁。”读到这里,眼前一亮,可不是吗?哪个人生来也不是父母,有了孩子才当了爹妈。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在成长,学着如何做父母、做合格的父母。

怎样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做作业”,共成长?

“孩子的成长要经过不断的学习,父母的成长也是经过不断的学习。”父母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父母陪伴孩子,是父母对孩子身体、心智成长的呵护,是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碰撞,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更是生命个体与生命个体的彼此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孩子   教育部   作业本   作业   美文   题目   自觉   平时   儿子   家长   父母   习惯   妈妈   教师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