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2021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五。

下午,走进虞城县马牧集老街,一眼望去,灯笼长廊,一片火红,一个个小灯笼在春风中飘摇。

一队舞龙的人正敲锣打鼓,走在老街上。高高的龙头随着指挥,上下左右摇摆,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跟着舞龙队伍前行,便走进了老街正在举办的马文化展览厅。展览厅有上下两层,一步一景,每个展厅里都有关于马文化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整个展厅的布置很有艺术性。厅内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一个文竹、几盆兰草、几个多肉植物等,放在书画之间,为展厅凭添几许雅致、清丽、诗意和浪漫。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装裱后的书法作品悬挂在室内,让人禁不住走进品赏。与马有关的文字通过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字等形式书写出来,或苍劲有力,或委婉轻柔,或刚柔并济,不仅彰显着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还有对老街马文化的热爱。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不走进展厅,不了解虞城人绘画者之多。他们拿起画笔画出自己心目中马的形象。一幅幅绘画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奔跑的马、腾飞的马、静立的马,或单独一匹、或并驾齐驱、或群马奔腾……各种形态、各种情绪的马被画家们挥洒得淋漓尽致。

马的雕塑、马的剪纸、马的邮票、马的木雕等,应有尽有。

老街上,有人做起来马的生意。让人坐在马背上,马主人牵着马驮着客人在老上走个来回。孩子们体验到骑马的乐趣。如果你没骑过马,也可来这里体验一下坐在马背上的感觉。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本人属马,也喜欢马。特别喜欢马个性奔放、热情、开朗。动静之间,收放自如。

描述马的成语很多,激人奋进、祝福事业成功的。如:一马当先、兵强马壮、千军万马、万马奔腾、马到成功、龙马精神……

元宵节里,走进马牧集老街,感受这里的“马文化”

在没有汽车、飞机的年代里,马可为人们的出行立下汗马功劳。特别是行军打仗、传递消息更离不开千里马。蒙古人从小生长在马背上,更爱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汉族人虽然不像蒙古人那样与马为伴,但在农耕时代,马在田间地头,终日劳作,耕田种地,出力流汗。

《马说》更是千古名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讲的是千里马是有的,难的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不常见到。可见伯乐是发现人才的关键。

站在展厅,面对画作上的马,令人浮想连篇,仿佛看到一匹匹骏马从纸上走出来,来到马牧集老街上,驮着一袋袋物品,从老街店铺出发,奔赴到其它地方,运输货物。

品赏书画作品,才真真感受到书画文化博大精深和书画作者的别具匠心! 感谢虞城县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这场艺术盛宴,给今年的元宵节凭添了浓郁的文化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老街   虞城县   虞城   伯乐   宣传部   展览厅   舞龙   书法作品   蒙古人   马背   千里马   元宵节   灯笼   美文   书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