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连载26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那时脚下生风,小口吃饭为哪般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26


第二章 炕烟似云又似瀑 热炕暖身更暖心(四)


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父母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在身体力行中得到训练与强化,对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执行、理解与升华,这要比机械、简单的说教管用得多。

往事如烟 连载26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那时脚下生风,小口吃饭为哪般

洋芋花

(四)

小时候的我,对于冰糖和蜂蜜,好像也是稀罕之物,不敢有过多的奢望,就连最基本的蔬菜,也是要么没有!有,也就只有两样:

一样是咸菜,另一样就是洋芋菜。

往事如烟 连载26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那时脚下生风,小口吃饭为哪般

洋芋

逢年过节,如果再在洋芋菜里放上一丁点肉臊子,那就是我的最爱了。所以平时吃饭,随便蹲在那儿都就把饭吃了,并且那时由于饥饿,吃饭都特别快。

夏天,人们都愿意端上饭到大门口边聊天边吃饭,但由于从我们家厨房到大门口外面,要经过一个长长的巷道,约有20米左右,这样端上一碗饭,边走边吃,还没出门口,一碗饭已经吃完了,又得回来再舀饭。

往事如烟 连载26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那时脚下生风,小口吃饭为哪般

白杨树


后来就坚持路上不吃,可又饿得不行,看着眼馋。没办法,就脚下生风,小口吃饭,到门口还能有个小半碗,为的就是能和小伙伴多说两句话。

那时候,每个人的饭量都大,最少也要吃大海碗两碗,甚至三碗,真是越穷越吃,越吃越穷。

如果家里来客人了,那就不一样了,那就要必须在正房的炕上吃饭了!

这时家里会把存了好久的白面、鸡蛋、粉条、肉臊子等好东西都要拿出来,即使没有,也要像赵树理《李有才板话》里面的写《老杨同志》的课文一样:

“到东家借盐,到西家借面……”

往事如烟 连载26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那时脚下生风,小口吃饭为哪般

赵树理故居


非要做出一顿像样的饭来,甚至客人吃的是相对好一点的饭食,而一家人却在厨房里吃土咽糠。

有客人时,吃饭的仪式感也特别强。

首先要摆上炕桌。要摆得端端正正。

往事如烟 连载26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那时脚下生风,小口吃饭为哪般

炕桌


饭熟了,我和哥哥姐姐几个人端菜的端菜,拿筷子的拿筷子,油盐酱醋,一应俱全。

我们鱼贯而入,摆放有序,饭都是用盘子端进来的。这个盘子平时就从来不用,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可这时都被母亲擦得干干净净,锃明瓦亮。

只要客人不停下嘴来,饭就得一碗接着一碗的上,即使客人说够了,够了,父亲还要热情地招呼:

“添上一碗,添上一碗”。

甚至直接就往客人碗里倒。

明明知道客人不吃了,不行,还要非再端来一碗饭,放在炕桌上,等客人真的不吃了,再撤下来,并且这是一道必须的工序,美其名曰:“添碗”,虽然这时候“添碗”里的饭早已结成一团了。

有时,这碗饭真成了最后一碗饭,而母亲和我们几个孩子还一嘴都没有吃呢!

以前我不理解,甚至认为所谓的“好客”、“仪式感”都是虚伪,多此一举。

长大后,才渐渐明白,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父母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在身体力行中得到训练与强化,对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执行、理解与升华,这要比机械、简单的说教管用得多。

好比军队为什么要狠抓军容军纪,就一个简单的叠被子,为什么要叠得棱角分明,整齐划一?

往事如烟 连载26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那时脚下生风,小口吃饭为哪般

军人的被子


这体现在本质上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让每一位军人把工作做到极致,精益求精!

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候,人人都能上得去,顶得住,打得赢!

看到2020年6月15日中印两军加勒万河谷的冲突视频,你就能真切感受到我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我军不到一个连的70多人,打退了印军近一个团的600人的进攻。烈士的一句: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往事如烟 连载26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那时脚下生风,小口吃饭为哪般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让我们热泪盈眶。

向英雄的子弟兵致敬!

往事如烟 连载26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那时脚下生风,小口吃饭为哪般

向英雄的子弟兵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小口   中国   明瓦   日中   炕桌   子弟兵   洋芋   言传身教   身体力行   大门口   盘子   管用   美文   筷子   清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