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连载5 古时候睡觉没被子 陪客人吃饭有讲究 富喊穷 穷夸富

母亲不但饭菜做的香,也还是一个特别勤快的人。不管头一天睡得多迟,第二天清晨,我们家的炊烟总是第一家升起,而这时母亲早已把我们的农家小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却好像知道《朱子家训》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到了晚上,也是“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往事如烟 连载5 古时候睡觉没被子 陪客人吃饭有讲究 富喊穷 穷夸富

我们家的小院


有时我真佩服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他能让一位没上过一天学的农家妇女,能让一个几代都没有文化人的农民家庭,循规蹈矩的按照儒家文化来行为做事。我想,这也许就是中华文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生生不息,唯一一个流传下来的根本原因,这种文化是渗到骨髓里,植根到心田里去的,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

母亲对亲戚也是热情周到。那时由于交通不发达,走亲戚往往要住宿。每次亲戚晚上住宿,母亲总会把家里仅有的两床又新又大的被子让给客人盖,而我们一家平时盖的都是几床又小又破的被子。

我们有时也抱怨母亲,说自己的被子太小太破了,母亲总会说,对亲戚的礼数要到,再说,现在你们盖的这些被子,比以前要好多了,以前的人们哪有被子盖,都是铺的毡,盖的毡。大家知道,羊毛毡都是硬邦邦的,常言道;“毡对毡,两头子风匣扇”,可想而知有多冷了!

往事如烟 连载5 古时候睡觉没被子 陪客人吃饭有讲究 富喊穷 穷夸富

北方的大炕


当然,那时亲戚们做客也是特别的谦让,吃饭绝对不吃太饱,七分饱就谦辞不吃了。现在想想,也就是为给主人家多留一口,而主人这时往往会真诚地说:“添上、添上”,非要给客人再添上一碗。

并且主人陪客人吃饭也是有讲究的,不能客人还没有吃完的时候,主人就已经放下碗筷不吃了,并且主人吃多吃少也是机动的,要随机应变,在那饥饿的年代,如果一个人放开吃,会把全家人的饭食一人就吃光的。

每次有客人来了,都是父亲陪着吃饭,母亲和我们孩子们是不能上炕桌吃的,我只能在厨房里眼巴巴的看着一碗碗香甜可口的饭菜满着进去,空着出来,再满着进去,又空着出来……

如果今天准备的饭不多了,母亲会在端进去最后一碗时,出门时故意轻轻咳嗽一声,这时,一边在和客人聊天,一边正要准备往自己碗里倒饭的父亲,会佯装“指天画星星般”的胳膊在空中一划拉,不留痕迹地放下这碗饭,开始东拉西扯,拉话讲事情了,从而把这碗饭预留给亲戚。

往事如烟 连载5 古时候睡觉没被子 陪客人吃饭有讲究 富喊穷 穷夸富

炕桌


终于看到最后有一碗饭是又满着出来了,说明客人吃饱了,这时我们孩子们才能开吃,而母亲又往往是最后一个吃,经常轮到她时却什么也没有了。

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再香的东西,一到嗓咽子下面就什么感觉也没有了,让我的娃娃们吃上多好,所以有什么好东西都会留给我们,就是别人给她的一颗糖,一颗熟大豆都会留给我们。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不知是她捡的,还是别人给的,她居然给我存了一根带过滤嘴的香烟,她绝对不懂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但在她朴素的意识里,那香气四溢的香烟是多好的东西啊!好东西就要一定留给她的孩子们的。

当然,你也许会认为这是打肿脸了充胖子,也许还真有这个成分在里面,任何事情做到极致,总会变味,所谓的物极必反。

现在的富人怕露富,而孔乙己却绝对是“排”出九文大钱的。那时的人们虽然家家都很穷,但又怕左邻右舍看见他家穷,笑话他家穷,有这样两个笑话就很能说明问题。

往事如烟 连载5 古时候睡觉没被子 陪客人吃饭有讲究 富喊穷 穷夸富


说一家人在过年时,把宰的猪尾巴留下了,挂在门后面,一家人每天出门前,都把猪尾巴在嘴上擦一擦,外人一看,他们一家人嘴上油油的,一看就是吃了大鱼大肉,多富有!

还有一则,那时食油特别短缺,一年也吃不上几回油。说有一户人家,没有油,女主人又想夸富,每次就把自家的锅烧红,然后直接倒上冷水,邻居听到“霎”的一声,还以为她家又在用油炝饭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谦辞   被子   炕桌   都会   陪客   多好   古时候   小院   美文   农家   饭菜   他家   亲戚   讲究   客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