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


致燕妮

马克思

我多么自豪——因为你爱我,

我的见解你也明如观火……

我扶摇直上你的高空,

你的心在我面前跳动……

我没有掩饰自己的不安,

变成现实了——我多年的理想。

我羞怯地低下自己的头——

在美貌绝伦的女皇面前。

我的精神变得更加勇敢坚强,

它召唤我去创业和谱写诗章,

现在我要大胆地投身生活,

投入奔腾生活的漩涡急浪,

让那插翅飞翔的幻想之音响彻寰宇,

让永恒的渴望飞向亲爱的燕妮身旁。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学习马列主义

常言道:真爱无坦途。

人们还说:世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

并且还有人极端地说:人世间就没有真正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让他们也经历油盐酱醋的生活,他们能长久吗?

我只想说:真爱难觅。

但,真爱一定是有的。

如果你相信,那就请你看完本文,用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来加以证明吧。

如果你不相信,那也请你看完本文,从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中,去寻找你所或缺真爱的哪些要素吧。

爱情,是人类所独具有的。

歌德在《少年哥特之烦恼》中有这样一句话:

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郎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

是啊!爱与生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我们所景仰的伟人马克思和燕妮,用他们相濡以沫的恩爱一生,为我们完美诠释了人类面对爱与生死这两大主题时,所应持有的真正态度和所生发的真正爱情观。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人们常说,了解一个人,不是在看你说什么,而是要看你在做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马克思和燕妮那不平凡的一生中去吧。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摩塞尔河畔特利尔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

而早在四年前的1814年2月12日,燕妮诞生于特利尔一个名门望族。

生于贵族家庭的燕妮家距离马克思的家也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两家父辈的友谊,使得两家的孩子们也非常要好,而燕妮的父亲老威斯特伦也非常喜欢马克思,爱他如子。

1836年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18岁学生马克思,回到特利尔和自己热恋的姑娘燕妮约定终身。而贵族出身,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

开始时,只有马克思的父母和他的姐姐索菲娅知道这个秘密,由于他们与燕妮的家庭一直有着“数年来不必要的和令人心累的冲突”,因此他们起初并不很热衷于这种结合。

自此,马克思和燕妮便开始了长达7年的等待。

在这七年里,除了短短的几次见面外,他们只能用书信寄托思念,马克思专门为燕妮写下三册诗集———《爱之书》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歌之书》,我们通过这些诗集可以看出马克思青年时期对于爱情的理解与憧憬。

虽然燕妮的父亲于1837年3月就同意了这件婚事,但在1841年4月15日,当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后,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手里,但其父认为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无奈之下,马克思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结婚的念头,继续互相等待。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燕妮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

“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皇啊!我从内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的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处处有我在陪伴着你,走在你的前头,也跟在你的后面。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前进的一切障碍。”

1842年3月,燕妮父亲去世。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

1843年,马克思与燕妮在燕妮母亲的居住地举行了婚礼。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这是他们生活的一个新起点。

1843年秋,年轻的马克思夫妇一同踏上流放的征途,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并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运动及法国历史,并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在随后的岁月里,燕妮把马克思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默默地支持马克思,他们的感情生活大部分是在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中度过的。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但由于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就是在这种境况下,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她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

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总得由她誉写清楚。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

1879年,燕妮在度过了65岁生日后病倒。

1880年,燕妮患了肝癌,面对病魔的折磨,她表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甚至比丈夫和孩子还镇定,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

1881年7月间,马克思陪着燕妮到法国去看望大女儿和几个外孙。

1881年12月2日,燕妮非常愉快地度过了她生命的最后几天,在弥留之际看到了马克思被世界的认可。

燕妮的去世,这是对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

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别名)也死了。”

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安详地、毫无痛苦地在伦敦寓所坐化而归。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与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

这就是马克思和燕妮光辉的爱情片段。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是别人眼中的完美匹配,更不是对物、欲的追求,而是相爱的人彼此心灵的相互契合,是为了让对方生活得更好的默默奉献,这份爱不仅温润着自己,也同样温暖着那些世俗的心。

人类为什么要寻找爱情,为什么要把追求幸福的婚姻称之为“寻找另一半”?这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最完美的答案。

柏拉图在他的《会饮篇》中引用了希腊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爱的完美诠释。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寻找

原来,人类在最初时候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而是“雌雄同体”又称“阴阳同体”,就像 《庄子•逍遥游》中描述的“姑射神人”一样: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

那个时候人类的形体都是圆球形的,在古人看来,圆是最完美的,人类生有四只胳膊、四条腿,两个头,两张脸,奇美无比,一前一后,完全一个简化版的小哪吒。并且这时的人类力大无比,行动迅速,个个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人类的唯一理想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众神斗,其乐无穷!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哪吒

终于有一天,人类的所作所为惹怒了天神宙斯,他为了惩罚人类,削弱人类的力量,就把这些人一分为二,并且在各自缝合的过程中,故意在缝到肚皮这个位置时,留下一个伤口,这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肚脐眼,目的就是让人类只要一低头,就会看到这个伤口,明白自己是一个有罪之人。

果然,宙斯的这个方法奏效了,人类被分开后,力量减弱了,智慧也降格了,失去了与众神抗衡的力量,而重点是人类的理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再根本无心与众神争斗了,而是终日奔波,历尽千辛万苦,只为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而孜孜以求了,而这就是我们现在梦寐以求的爱情。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宙斯

即便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恢复了自己的力量,但他们整日沉浸在重新结合的快乐中而不可自拔……

但遗憾的是,大多人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或者即使经历了千辛万苦,也是找错了自己的另一半,这就是现在人类婚姻不幸福,导致离婚率年年攀升的根本原因。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男女间倾心 、恋爱、爱情,这都是人类的本能,而弗洛伊德也提出过人生来就有“潜意识双性化”倾向。

荣格也认可 “男性的女性意向”和“女性的男性意向”,并把前者称为安尼玛 (Anima),后者称为阿尼姆斯 (Animus)。这些理论也从科学角度对爱情是人类的本能做了一个有力的注解。

通过这个神话,通过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故事,我们真正理解到:

爱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 。

虽然说用“势均力敌”这个词语有点生硬,但他至少告诉我们,爱不是依附,就像舒婷的《致橡树》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木棉花

如果说马克思是一株伟岸的橡树的话,那燕妮绝对是一棵与橡树并肩的木棉。他们的根,紧握在地下,他们的叶,相触在云里,他们各自为对方分担寒潮、风雷和霹雳;他们也共享这人间的雾霭、流岚和虹霓。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爱人

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一种基于感情,长于信任,用忠诚来尽心呵护,由责任来全力保障,最终在共同理想的王国里开出人世间最美的花蕾。

特别欣赏刚解放时,在大陆出现的一个夫妻间介绍对方时常用的新词:

爱人!

一个多么准确而又生动,纯洁而又高尚的词语,但在不知不觉中,这最能体现夫妻间真正关系的词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女方称呼男方为:

老公!

所有女性你们知道吗?老公一词的最初含义是专指皇宫里的太监。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大太监

多么带有一个绝妙讽刺的称谓,这真应了现在的一句时髦话: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拿本地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

猪尿泡打人——疼倒不疼,就是骚气太重!

无怪乎现在的“娘.炮”越来越多!

而男方称呼女方则更加离奇:

书记!

什么意思?

领导?监督?

由此从男方角度生发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

反抗!

亦或是: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逃避!

亦或是:

把你的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我要自由!

至于什么意思?

各位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

话说回来,社会的发展,按照恩格斯所表述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原则,始终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词语的诞生或消亡,也是亦然。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十五国风,就是指各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古代专门设有采风官,来采集民谣、童谣。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诗经

古人认为这些民谣,童谣往往反映着老百姓的心声,甚至预示、暗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通过搜集民谣、童谣,可最直接,最准确地了解整个社会。

一个多么具有深刻、全面见地的思想,真可谓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机械地理解为,在称呼对方为“爱人”的时代里,真的就是两个所爱之人搭建的爱的港湾,而在称呼对方为“老公”“书记”的婚姻里,估计也真就是一位女皇,一个太监的封建王朝,终有一天会土崩瓦解!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女皇和太监

有时也真搞不明白,以前的婚姻,奉行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婚姻不幸福,还真是有其客观基础的。而现在都是自由恋爱到一起的,但事实让人情何以堪啊!

先讲一个本地关于“媒妁之言”的段子吧。

说以前有一媒婆去给一男子保媒,当男方家长问起女子个人条件时,媒婆的回答是: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媒婆

我们家姑娘

没针线

好茶饭

一个眼睛没什啥

一个眼睛萝卜花

先解释一下,“没什啥”,方言,没,读作mú,啥,读作sǎ , “没什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都没有”。

“萝卜花”,方言,常指眼睛里的翳子,由于眼睛被植物枝叶擦伤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适、流泪,以及眼球内出现白色障碍物,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至于媒婆称“贵小姐”为“我们家姑娘”,读者可千万不要理解为她们俩有什么血缘关系,那可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儿”的,估计媒婆连这个贵小姐见没见过都很难说。

当地的顺口溜说得好:

公鸡踏蛋一抬腿,媒婆保媒一张嘴

人家媒婆是怎么好来怎么说,本地形容媒婆的话是:

白杨树叶儿---两面光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白杨树

媒婆的话,男女双方家长听起来都是感觉很舒服的,并且最后还要做到谎言被戳破之后的全身而退。

这些媒婆真是得到了戴尔•卡耐基的真传,熟读了《人性的弱点》,深刻了解人际间的关系,绝对和卡耐基一样,个个都是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卡耐基

至于后面的“媒婆婆,吃的油馍馍,吃罢了受掇落(方言:埋怨,数落)”,人家媒婆也就无所谓了。

总之,人家就是靠“成交率”吃饭的,油馍馍已经吃了,钱也拿了,并且人家说得话是一清二楚,是你们没听明白的缘故,人家已经是全身而退了。

估计这个男方也是一个“歪瓜裂枣”,或被别人“拣残剩了”的货,亦或是由于家庭条件穷困,到了“穷不择妻”的地步了吧。

因此,男方家长也就抱着“一吊配一吊,西葫芦配番瓜”的心态,认为世上的“黄瓜哪有两头甜”的,就想当然地理解为媒婆的四句话表示的意思是:

“贵女子”虽然不会针线活,但做饭还是非常好的。一个眼睛虽然有萝卜花,估计什么都看不到,但另外一只眼睛“没什啥”,就是什么事也没有,一切正常,最起码还是一个“单枪”的“明”姑娘,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做针线

大家知道,那时的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甚至公婆也是全凭媒婆一张嘴来了解全部情况的。

可等娶进门才发现,媒人说的“没针线”,他们理解对了,的确是没针线,什么针线活都不会做,但“好茶饭”他们却理解错了,人家媒婆的“好茶饭”的“好”,不是他们理解的形容词“好”,表示会做饭,并且做得非常好的意思,而是副词“好(读音为hào)”,表示喜欢的意思,原来只是一个“吃货”而已,饭是一丁点也不会做的。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做饭的女人

而后面的两句话则更加离奇了,“一个眼睛萝卜花”他们又理解对了,就是什么都看不见,但后一句“一个眼睛没什啥”,他们又理解错了,原来这只眼睛更可怜,连眼珠子都没有,纯粹是一个瞎子。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盲人

那个社会只要一娶进家门,就没一点办法去更改了。

男方一家气不过,跑去质问媒婆,但没想到媒婆却是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理直气壮地说到:

我是把一切情况全告诉你们了,是你们理解错了,要想退货也行,但彩礼一分不退。

男方一家傻眼了!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上)

彩礼

(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马克思   哪吒   恩格斯   宙斯   萝卜花   爱情   茶饭   媒婆   景仰   男方   相濡以沫   太监   美文   往事   姑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