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景仰马克思和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四)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婚姻和爱情

你说在这样一类人的“帮衬”下而结合的婚姻,能有爱情吗?

对照马克思和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份真正爱情所必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指南,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去寻找答案吧!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阴雨天气适宜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曾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自己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

有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

我们常说:

爱与生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但生与死,却是我们个体所无法控制的,它该来时就来了,该走时也就走了……

而爱就不同了,她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种修行。

作者在他的另一部作品《百年孤独》中有一名言:

唯有孤独,才是永恒!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百年孤独


而我们又通过《霍乱时期的爱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要想治愈孤独-----却唯有爱情!

因为,你的孤独源自你不懂爱情。

但,

爱情,却又和霍乱一样。

能致人死命,也能让人懂得生命之珍贵,从而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在这里,马尔克斯赋予霍乱一种象征的意味,那就是

——爱情。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霍乱弧菌

作者之所以用令人恐惧的霍乱来隐射爱情,就是想告诉人们:

爱情虽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来,却会让人生不如死。

但是,不经过这样的生死考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

在作者笔下,不幸爱情与死亡均源于生存意识的社会孤独感,而导致人的社会孤独感的重要原因就是爱情在现实中的受约束和不完美。

在世俗的婚姻中,芸芸众生在其思想意识中都有一个不证自明的悖论:

无论你怎样的选择,最后的结果——

都是错的!!

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墨菲定律。对于婚姻爱情来说,尤其如此!

还记得年轻时背诵过的席慕蓉的诗歌吗?

仿佛每一首诗歌都是对这悖论的实证:

不信?那请你走进席慕蓉的诗歌王国!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席慕蓉


一、《与你同行》

……

任世间那一条路我都不能

与你同行

二、《莲的心事》

……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

太迟

三、《一棵开花的树》

……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四、《前缘》

……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的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

焚烧著

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

……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太多了,不胜枚举!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浅薄心理在作祟,但我认为它归根结底源于人类对世界的“不懈”追求,或一无所求。

这两者虽互相矛盾,但却浑然一体,殊途同归。

实际上,通过对《霍乱时期的爱情》和席慕蓉诗歌的理解,我们明白,爱情虽然是人类所独有的属性之一,但并不是我们每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顺利实现的美好愿望。她不仅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也会受到交往者自身条件的制约。

人人都有获得婚姻和爱情的权利,但还真不是人人都适合拥有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敲黑板,记重点


上段重要的话需要说三遍,因此这句话将在后面的文本中还会出现,是需要老师敲黑板提醒的重点!

当贫穷的阿里萨被费尔米纳势利的父亲拒绝后,产生的心理创伤演变成一种社会孤独感。在社会孤独感的冲击下,柔弱的阿里萨面对费尔米纳的父亲用死亡来威胁他时,居然说出惊人的誓言:

“没有比为爱情而死更光荣的事情了。”

从这个层面上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反倒比《族长的没落》更像是《百年孤独》的续集,它提出了爱情能够给孤独带来慰藉这一秘诀。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愤怒是一种短暂的疯狂

正是:

愤怒出诗人 爱情慰孤独

但我看完作品后,某些方面却产生了和作者截然相反的观点。我认为,作者虽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穷尽了天下所有的“爱情”形式,并试图在说明,他也找到了真正的爱情,但我对小说的理解却与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大相径庭。

我认为,对照马克思和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所罗列的种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都不完全具备爱情所必须的几个要素。即使作品最后中的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为他们所谓的“爱情”,来结束他们的生命。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作品:

《霍乱时期的爱情》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野心勃勃”的马尔克斯恨不能将人世间的种种爱情“一网打尽”。不少的“爱情”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几乎是出现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被作者系上了“爱情”的红线。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爱情的红线


让我们来重点分析小说中所列举的最具代表的三种所谓“爱情”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从作者多处的描写中,医生乌尔比诺和费尔米纳之间,应该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爱情,而更像是一种婚姻和生活混杂的复杂感情,其中可能也会有爱情的成分,但绝不是完全的爱情。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婚姻


虽然在婚姻生活中,乌尔比诺医生不管是谁的错,他都要说:

“别担心,亲爱的,都是我的错”,

虽然在50年婚姻生活的磨损消耗之后,医生乌尔比诺在临死之前,还用最后一口气,对妻子说:“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

虽然他对情敌说:“没有她,我会一事无成。”

虽然在两人庆祝完金婚,已经是“谁离开谁都无法生存片刻,甚至每一刻都不能不想着对方,而且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是如此”。

但请你还要注意乌尔比诺医生的另外一句话:

“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

说老实话,他们之间,我认为与其说是爱,倒不如说是习惯,充其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亲情。

实际上,当爱情成为亲情的那一天,爱情就已经死了。

当然,估计我这种观点会有很多人反对,我也在此不做反驳。

往事如烟 生命如烟 连载38 对《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再认识

火烈鸟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霍乱   费尔   马尔克斯   再认   马克思   时期   爱情   百年孤独   乌尔   阿里   美文   诗歌   往事   孤独   婚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