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马克思

国际歌

欧仁·鲍狄埃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
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马克思和燕妮

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回望历史,不禁让我们感慨万千!

作为现在世界第一大党,一个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的政党,经过百年的风云磨练,更显出她青春的本色和旺盛的生命力。

常言道: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人们又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 !

是啊!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人是谁啊?

对!就是他,是他,是他,是他:

一巴掌一巴掌,打的资本家呜呜叫!

而这些资本家,最终也是“一爬爬山山要死”啊!

这些,都是上学时,老师交给我们记忆的方法,来记住一位伟人的人生起点和终点。

聪明的你,记起来了吗?

对,他就是——马克思。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语:Karl Heinrich Marx,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提起对一个人的评价,我认为迄今为止很难有人能像马克思那样,获得如此多的美誉,除上文中人类对他的共同评价外,我们还认为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

他的思想,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就开始熠熠生辉,跨越了二十世纪,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现在,仍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可以预见,他的思想,对未来的人类社会,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历久弥坚。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马克思著作《资本论》

曾经写过马克思传记的作者弗朗西斯·惠恩认为:

人类“20世纪的历史”,就是“马克思的遗产”。

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也认为,马克思对人类的影响,可以与世界上两大主要宗教的建立者,耶稣基督和穆罕默德相比。

记得在1999年的世纪之交,英国剑桥大学发起了一个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评选活动,在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度里,评选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人们铁定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只获得第二,而伟大的马克思荣登榜首!

随后的2002年,英国路透社发起社会各界名人评选“千年伟人”活动,结果爱因斯坦名列第一,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位居第二。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三万多名听众,最后的结果仍是马克思以近28%的得票率独领风骚!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马克思和恩格斯

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用哪一个词来概括好呢?

钦佩,敬佩,崇拜……

但都感觉不能准确表达我最真切的感受,与妻子交谈时,没想到在一旁,只有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却说到:

爸爸,可以用景仰啊!

是啊!我们夫妻俩怎么没想到呢?却让一个蒙童的小学生说了出来。

景仰一词,最能充分准确表达我们对马克思的敬佩之情, 感谢我的女儿!

具体来说,景仰马克思的什么呢?

太多了,景仰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景仰马克思和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景仰马克思伟大的人格,景仰马克思渊博的学识,景仰马克思对事业的执著,景仰马克思与疾病作斗争的坚强毅力,景仰马克思不屈不挠的品质,景仰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

小学时,我们就学习过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的友谊》,高中时期,我们聆听过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大学时,我们仿照马克思的《致燕妮》十四行诗,写给女友第一首情诗,到更高一级学校深造时,我们认真研究过他撰写的《资本论》……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马克思,再一次去瞻仰,去膜拜,去聆听……

有诗为证:

《景仰马克思》

五月的鲜花

伴随着您铿锵的步伐

撒满世界的海角天涯

在三月淅淅沥沥的小雨中

您坐化而归

留给世界的

是与时俱进的真理光辉

景仰您---马克思

景仰您伟大的人格

景仰您坚强的品德

景仰您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

景仰您与恩格斯伟大的友谊

景仰您对事业的执著

景仰您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

今天,我们将沿着您指引的方向

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

为全人类的解放

而斗争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资本论


第一章 景仰马克思与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


致燕妮

马克思

我多么自豪——因为你爱我,

我的见解你也明如观火……

我扶摇直上你的高空,

你的心在我面前跳动……

我没有掩饰自己的不安,

变成现实了——我多年的理想。

我羞怯地低下自己的头——

在美貌绝伦的女皇面前。

我的精神变得更加勇敢坚强,

它召唤我去创业和谱写诗章,

现在我要大胆地投身生活,

投入奔腾生活的漩涡急浪,

让那插翅飞翔的幻想之音响彻寰宇,

让永恒的渴望飞向亲爱的燕妮身旁。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学习马列主义

常言道:真爱无坦途。

人们还说:世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

并且还有人极端地说:人世间就没有真正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让他们也经历柴米油盐的生活,他们能长久吗?

我只想说:真爱难觅。

但,我相信,真爱一定是有的。

如果你也相信,那就请你看完本文,用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来加以证明吧。

如果你不相信,那也请你看完本文,从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中,去寻找你所或缺真爱的哪些要素吧。

爱情,是人类所独具有的。

歌德在《少年哥特之烦恼》中有这样一句话:

哪个青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个妙龄女郎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

是啊!爱与生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我们所景仰的伟人马克思和燕妮,用他们相濡以沫的恩爱一生,为我们完美诠释了人类面对爱与生死这两大主题时,所应持有的真正态度和所生发的真正爱情观。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人们常说,了解一个人,不是在看你说什么,而是要看你在做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马克思和燕妮那不平凡的一生中去吧。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摩塞尔河畔特利尔的一个普通市民家庭。

而早在四年前的1814年2月12日,燕妮诞生于特利尔一个名门望族。

生于贵族家庭的燕妮家距离马克思的家也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两家父辈的友谊,使得两家的孩子们也非常要好,而燕妮的父亲老威斯特伦也非常喜欢马克思,爱他如子。

1836年夏,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律的18岁学生马克思,回到特利尔和自己热恋的姑娘燕妮约定终身。而贵族出身,年华似锦的燕妮,被公认为是特利尔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求婚者不乏其人,毫无疑问,可以缔结一门荣华富贵的婚姻。但是她却蔑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传统观念,瞒着父母把自己许配给一个市民阶级的子弟。

开始时,只有马克思的父母和他的姐姐索菲娅知道这个秘密,由于他们与燕妮的家庭一直有着“数年来不必要的和令人心累的冲突”,因此他们起初并不很热衷于这种结合。

自此,马克思和燕妮便开始了长达7年的等待。

在这七年里,除了短短的几次见面外,他们只能用书信寄托思念,马克思专门为燕妮写下三册诗集———《爱之书》第一部和第二部以及《歌之书》,我们通过这些诗集可以看出马克思青年时期对于爱情的理解与憧憬。

虽然燕妮的父亲于1837年3月就同意了这件婚事,但在1841年4月15日,当马克思提前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后,把博士论文亲手送到燕妮的父亲手里,但其父认为光有一篇博士论文并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基础。无奈之下,马克思和燕妮不得不打消结婚的念头,继续互相等待。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燕妮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写道:

“你的形象在我面前是多么光辉灿烂,多么威武堂皇啊!我从内心里多么渴望着你能常在我的身旁。我的心啊,是如何满怀喜悦的欢欣为你跳动,我的心啊,是何等焦虑地在你走过的道路上跟随着你。处处有我在陪伴着你,走在你的前头,也跟在你的后面。但愿我能把你要走的道路填平,扫清阻挡你前进的一切障碍。”

1842年3月,燕妮父亲去世。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1842年10月,《莱茵报》的股东们委任马克思为编辑。

1843年,马克思与燕妮在燕妮母亲的居住地举行了婚礼。婚礼举行后,马克思和燕妮随即动身作了一次短途的新婚旅行,这是他们生活的一个新起点。

1843年秋,年轻的马克思夫妇一同踏上流放的征途,来到巴黎,同比他们早两个月来到这里的卢格筹办并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并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运动及法国历史,并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至此,他俩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在随后的岁月里,燕妮把马克思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默默地支持马克思,他们的感情生活大部分是在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中度过的。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但由于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就是在这种境况下,燕妮还是深深地爱着马克思。她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

燕妮是马克思不可缺少的秘书,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去以前,总得由她誉写清楚。

马克思与燕妮的黄昏之恋更加强烈。

1879年,燕妮在度过了65岁生日后病倒。

1880年,燕妮患了肝癌,面对病魔的折磨,她表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忍受着极大的疼痛,甚至比丈夫和孩子还镇定,马克思照料妻子,不离左右。

1881年7月间,马克思陪着燕妮到法国去看望大女儿和几个外孙。

1881年12月2日,燕妮非常愉快地度过了她生命的最后几天,在弥留之际看到了马克思被世界的认可。

燕妮的去世,这是对马克思从未经受过的最大打击。

燕妮逝世那天,恩格斯说:“摩尔(马克思的别名)也死了。”

1883年1月11日,传来了大女儿突然去世的噩耗,马克思的病情加重了。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安详地、毫无痛苦地在伦敦寓所坐化而归。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与燕妮合葬于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内。

这就是马克思和燕妮光辉的爱情片段。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是别人眼中的完美匹配,更不是对物、欲的追求,而是相爱的人彼此心灵的相互契合,是为了让对方生活得更好的默默奉献,这份爱不仅温润着自己,也同样温暖着那些世俗的心。

人类为什么要寻找爱情,为什么要把追求幸福的婚姻称之为“寻找另一半”?这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最完美的答案。

柏拉图在他的《会饮篇》中引用了希腊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一段对爱的完美诠释。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寻找

原来,人类在最初时候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而是“雌雄同体”又称“阴阳同体”,就像 《庄子•逍遥游》中描述的“姑射神人”一样: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绰)约若处子。”

那个时候人类的形体都是圆球形的,在古人看来,圆是最完美的,人类生有四只胳膊、四条腿,两个头,两张脸,奇美无比,一前一后,完全一个简化版的小哪吒。并且这时的人类力大无比,行动迅速,个个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人类的唯一理想就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众神斗,其乐无穷!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哪吒

终于有一天,人类的所作所为惹怒了天神宙斯,他为了惩罚人类,削弱人类的力量,就把这些人一分为二,并且在各自缝合的过程中,故意在缝到肚皮这个位置时,留下一个伤口,这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肚脐眼,目的就是让人类只要一低头,就会看到这个伤口,明白自己是一个有罪之人。

果然,宙斯的这个方法奏效了,人类被分开后,力量减弱了,智慧也降格了,失去了与众神抗衡的力量,而重点是人类的理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再根本无心与众神争斗了,而是终日奔波,历尽千辛万苦,只为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而孜孜以求了,而这就是我们现在梦寐以求的爱情。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宙斯

即便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恢复了自己的力量,但他们整日沉浸在重新结合的快乐中而不可自拔……

但遗憾的是,大多人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或者即使经历了千辛万苦,也是找错了自己的另一半,这就是现在人类婚姻不幸福,导致离婚率年年攀升的根本原因。

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男女间倾心 、恋爱、爱情,这都是人类的本能,而弗洛伊德也提出过人生来就有“潜意识双性化”倾向。

荣格也认可 “男性的女性意向”和“女性的男性意向”,并把前者称为安尼玛 (Anima),后者称为阿尼姆斯 (Animus)。这些理论也从科学角度对爱情是人类的本能做了一个有力的注解。

通过这个神话,通过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故事,我们真正理解到:

爱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 。

虽然说用“势均力敌”这个词语有点生硬,但他至少告诉我们,爱不是依附,就像舒婷的《致橡树》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木棉花

如果说马克思是一株伟岸的橡树的话,那燕妮绝对是一棵与橡树并肩的木棉。他们的根,紧握在地下,他们的叶,相触在云里,他们各自为对方分担寒潮、风雷和霹雳;他们也共享这人间的雾霭、流岚和虹霓。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爱人

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一种基于感情,长于信任,用忠诚来尽心呵护,由责任来全力保障,最终在共同理想的王国里开出人世间最美的花蕾。

特别欣赏刚解放时,在大陆出现的一个夫妻间介绍对方时常用的新词:

爱人!

一个多么准确而又生动,纯洁而又高尚的词语,但在不知不觉中,这最能体现夫妻间真正关系的词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女方称呼男方为:

老公!

所有女性你们知道吗?老公一词的最初含义是专指皇宫里的太监。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大太监

多么带有一个绝妙讽刺的称谓,这真应了现在的一句时髦话: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拿本地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

猪尿泡打人——疼倒不疼,就是骚气太重!

无怪乎现在的“娘.炮”越来越多!

而男方称呼女方则更加离奇:

书记!

什么意思?

领导?监督?

由此从男方角度生发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

反抗!

亦或是: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逃避!

亦或是:

把你的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我要自由!

至于什么意思?

各位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

话说回来,社会的发展,按照恩格斯所表述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原则,始终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词语的诞生或消亡,也是亦然。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十五国风,就是指各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古代专门设有采风官,来采集民谣、童谣。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诗经

古人认为这些民谣,童谣往往反映着老百姓的心声,甚至预示、暗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通过搜集民谣、童谣,可最直接,最准确地了解整个社会。

一个多么具有深刻、全面见地的思想,真可谓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机械地理解为,在称呼对方为“爱人”的时代里,真的就是两个所爱之人搭建的爱的港湾,而在称呼对方为“老公”“书记”的婚姻里,估计也真就是一位女皇,一个太监的封建王朝,终有一天会土崩瓦解!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女皇和太监

有时也真搞不明白,以前的婚姻,奉行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婚姻不幸福,还真是有其客观基础的。而现在都是自由恋爱到一起的,但事实让人情何以堪啊!

先讲一个本地关于“媒妁之言”的段子吧。

说以前有一媒婆去给一男子保媒,当男方家长问起女子个人条件时,媒婆的回答是: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媒婆

我们家姑娘

没针线

好茶饭

一个眼睛没什啥

一个眼睛萝卜花

先解释一下,“没什啥”,方言,没,读作mú,啥,读作sǎ , “没什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都没有”。

“萝卜花”,方言,常指眼睛里的翳子,由于眼睛被植物枝叶擦伤或由其他原因引起不适、流泪,以及眼球内出现白色障碍物,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至于媒婆称“贵小姐”为“我们家姑娘”,读者可千万不要理解为她们俩有什么血缘关系,那可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儿”的,估计媒婆连这个贵小姐见没见过都很难说。

当地的顺口溜说得好:

公鸡踏蛋一抬腿,媒婆保媒一张嘴

人家媒婆是怎么好来怎么说,本地形容媒婆的话是:

白杨树叶儿---两面光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白杨树

媒婆的话,男女双方家长听起来都是感觉很舒服的,并且最后还要做到谎言被戳破之后的全身而退。

这些媒婆真是得到了戴尔•卡耐基的真传,熟读了《人性的弱点》,深刻了解人际间的关系,绝对和卡耐基一样,个个都是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卡耐基

至于后面的“媒婆婆,吃的油馍馍,吃罢了受掇落(方言:埋怨,数落)”,人家媒婆也就无所谓了。

总之,人家就是靠“成交率”吃饭的,油馍馍已经吃了,钱也拿了,并且人家说得话是一清二楚,是你们没听明白的缘故,人家已经是全身而退了。

估计这个男方也是一个“歪瓜裂枣”,或被别人“拣残剩了”的货,亦或是由于家庭条件穷困,到了“穷不择妻”的地步了吧。

因此,男方家长也就抱着“一吊配一吊,西葫芦配番瓜”的心态,认为世上的“黄瓜哪有两头甜”的,就想当然地理解为媒婆的四句话表示的意思是:

“贵女子”虽然不会针线活,但做饭还是非常好的。一个眼睛虽然有萝卜花,估计什么都看不到,但另外一只眼睛“没什啥”,就是什么事也没有,一切正常,最起码还是一个“单枪”的“明”姑娘,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做针线

大家知道,那时的男女双方是不能见面的,甚至公婆也是全凭媒婆一张嘴来了解全部情况的。

可等娶进门才发现,媒人说的“没针线”,他们理解对了,的确是没针线,什么针线活都不会做,但“好茶饭”他们却理解错了,人家媒婆的“好茶饭”的“好”,不是他们理解的形容词“好”,表示会做饭,并且做得非常好的意思,而是副词“好(读音为hào)”,表示喜欢的意思,原来只是一个“吃货”而已,饭是一丁点也不会做的。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做饭的女人

而后面的两句话则更加离奇了,“一个眼睛萝卜花”他们又理解对了,就是什么都看不见,但后一句“一个眼睛没什啥”,他们又理解错了,原来这只眼睛更可怜,连眼珠子都没有,纯粹是一个瞎子。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盲人

那个社会只要一娶进家门,就没一点办法去更改了。

男方一家气不过,跑去质问媒婆,但没想到媒婆却是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理直气壮地说到:

我是把一切情况全告诉你们了,是你们理解错了,要想退货也行,但彩礼一分不退。

男方一家傻眼了!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彩礼

你说在这样一类人的“帮衬”下而结合的婚姻,能有爱情吗?

对照马克思和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份真正爱情所必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指南,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去寻找答案吧!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阴雨天气适宜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曾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自己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

有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婚姻和爱情

我们常说:

爱与生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但生与死,却是我们个体所无法控制的,它该来时就来了,该走时也就走了……

而爱就不同了,她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种修行。

作者在他的另一部作品《百年孤独》中有一名言:

唯有孤独,才是永恒!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百年孤独

而我们又通过《霍乱时期的爱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要想治愈孤独-----却唯有爱情!

因为,你的孤独源自你不懂爱情。

但,

爱情,却又和霍乱一样。

能致人死命,也能让人懂得生命之珍贵,从而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在这里,马尔克斯赋予霍乱一种象征的意味,那就是

——爱情。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霍乱弧菌

作者之所以用令人恐惧的霍乱来隐射爱情,就是想告诉人们:

爱情虽然很甜美,但它折磨起人来,却会让人生不如死。

但是,不经过这样的生死考验,也无法得到真正的爱情。

在作者笔下,不幸爱情与死亡均源于生存意识的社会孤独感,而导致人的社会孤独感的重要原因就是爱情在现实中的受约束和不完美。

在世俗的婚姻中,芸芸众生在其思想意识中都有一个不证自明的悖论:

无论你怎样的选择,最后的结果——

都是错的!!

类似于人们常说的墨菲定律。对于婚姻爱情来说,尤其如此!

还记得年轻时背诵过的席慕蓉的诗歌吗?

仿佛每一首诗歌都是对这悖论的实证:

不信?那请你走进席慕蓉的诗歌王国!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席慕蓉

一、《与你同行》

……

任世间那一条路我都不能

与你同行

二、《莲的心事》

……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就是

太迟

三、《一棵开花的树》

……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四、《前缘》

……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你若曾是逃学的顽童

我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在路旁的草丛中

目送你毫不知情的远去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

焚烧著

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

……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太多了,不胜枚举!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浅薄心理在作祟,但我认为它归根结底源于人类对世界的“不懈”追求,或一无所求。

这两者虽互相矛盾,但却浑然一体,殊途同归。

实际上,通过对《霍乱时期的爱情》和席慕蓉诗歌的理解,我们明白,爱情虽然是人类所独有的属性之一,但并不是我们每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顺利实现的美好愿望。她不仅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也会受到交往者自身条件的制约。

人人都有获得婚姻和爱情的权利,但还真不是人人都适合拥有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敲黑板,记重点

上段重要的话需要说三遍,因此这句话将在后面的文本中还会出现,是需要老师敲黑板提醒的重点!

当贫穷的阿里萨被费尔米纳势利的父亲拒绝后,产生的心理创伤演变成一种社会孤独感。在社会孤独感的冲击下,柔弱的阿里萨面对费尔米纳的父亲用死亡来威胁他时,居然说出惊人的誓言:

“没有比为爱情而死更光荣的事情了。”

从这个层面上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反倒比《族长的没落》更像是《百年孤独》的续集,它提出了爱情能够给孤独带来慰藉这一秘诀。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愤怒是一种短暂的疯狂

正是:

愤怒出诗人 爱情慰孤独

但我看完作品后,某些方面却产生了和作者截然相反的观点。我认为,作者虽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穷尽了天下所有的“爱情”形式,并试图在说明,他也找到了真正的爱情,但我对小说的理解却与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大相径庭。

我认为,对照马克思和燕妮相濡以沫的爱情,《霍乱时期的爱情》所罗列的种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都不完全具备爱情所必须的几个要素。即使作品最后中的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为他们所谓的“爱情”,来结束他们的生命。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作品:

《霍乱时期的爱情》以阿里萨和费尔米纳之间持续了半个世纪的“爱情”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其他多种“爱情”磨练成珠,穿缀于这条主线上。“野心勃勃”的马尔克斯恨不能将人世间的种种爱情“一网打尽”。不少的“爱情”在书中只是一笔带过;不过,几乎是出现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被作者系上了“爱情”的红线。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爱情的红线

让我们来重点分析小说中所列举的最具代表的三种所谓“爱情”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从作者多处的描写中,医生乌尔比诺和费尔米纳之间,应该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爱情,而更像是一种婚姻和生活混杂的复杂感情,其中可能也会有爱情的成分,但绝不是完全的爱情。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婚姻

虽然在婚姻生活中,乌尔比诺医生不管是谁的错,他都要说:

“别担心,亲爱的,都是我的错”,

虽然在50年婚姻生活的磨损消耗之后,医生乌尔比诺在临死之前,还用最后一口气,对妻子说:“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

虽然他对情敌说:“没有她,我会一事无成。”

虽然在两人庆祝完金婚,已经是“谁离开谁都无法生存片刻,甚至每一刻都不能不想着对方,而且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是如此”。

但请你还要注意乌尔比诺医生的另外一句话:

“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

说老实话,他们之间,我认为与其说是爱,倒不如说是习惯,充其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亲情。

实际上,当爱情成为亲情的那一天,爱情就已经死了。

当然,估计我这种观点会有很多人反对,我也在此不做反驳。

景仰马克思(更新至2021.6.24)

火烈鸟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马克思   费尔   马尔克斯   景仰   恩格斯   萝卜花   霍乱   媒婆   男方   美文   时期   人类   婚姻   社会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