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思维: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大部分人愿意做任何事

本质思维: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大部分人愿意做任何事

花一秒钟洞悉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的人,注定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大家好,我是有道君,本期和大家聊聊本质思维,分享一套洞悉事物本质的方法论。

有些时候,我们遇到一件事情能很容易看到其本质,而有些时候看到某个现象,脑子一团乱麻、无从着手,甚至根本不愿去多想,只能凭感觉做出决策。

这是由人类大脑避难趋易、爱走捷径这的天性所决定的。

本质思维: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大部分人愿意做任何事

01 比起知识和经验,思维模式更重要

过往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你形成了对某些问题深刻的认识,通过重复的训练,一旦在大脑中形成了有关此类问题的神经连接,你就拥有了洞悉这类问题本质的认知能力。

所以遇到相似的问题,你往往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看透本质,找到破局之道。

然而,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和事件,哪怕同样的问题,其环境和前提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所以,再厉害的人凭直觉和经验也无法看清所有事情本质,甚至因为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几乎每个人必然会遭遇职业和事业的瓶颈。

如果你想时刻保持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就必须超越经验和知识,看到背后的结构与趋势,掌握底层的规律。

掌握本质思维的人,即使面对从未遇到的问题,也能凭借经验之上的思维模型,直击事物的本质,找到杠杆解,突破认知的瓶颈,实现人生曲线螺旋上升。


本质思维: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大部分人愿意做任何事

02 为了讨逃避真正的思考,大多数人愿意做任何事

然而,对本质的思考远比顺从本能耗能。

所以,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大多数人愿意做任何事。

比如,有道君亲身经历的案例。

在公司中,人员的流动是最常见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员工离职了,HR会招聘一个人来补上他的位置。

有道君之前工作的单位,是一家处于高成长行业的中型企业,有一个资深的工程师辞职了,为了保证项目进度, HR一开始关注的是解决现象层面的问题,就事论事,也就是赶快找一个人补上空缺。

然而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多的人开始离职,于是,HR继续挖人,但是由于新进的员工越来越多,导致项目漏洞百出。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人力总监亲自找离职员工谈话,希望找到他们辞职的原因。他得到的原因总结起来,无非是压力大、工资少、福利低等等。

针对找到的这个“原因”,公司采取了增加福利、待遇等措施。

然而结果事与愿违,离职率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导致公司的成本大大增加,原先的项目也因此难以为继,面临着失败的风险。

但凡是有经验的职场人,都能意识到,以上的处理方式仅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做法。

虽然人力总监也尝试与员工谈话,试图找到问题的原因,但如果不经过系统的思考、找到离职的本质原因,问题就不可能真正的被解决。

可悲的是但是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大部分人愿意做任何事,一家公司也不例外。

本质思维: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大部分人愿意做任何事

03 本质思维的四个层次

如果我们拥有本质思维,就不会贸然行动,而是力求拨开迷雾、探究事情的本质,从现象、原因、结构和心智模式四个层次去分析。

一般HR通常的做法是做离职谈话,试图找到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

但事实是,离职谈话大概率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员工未必告诉你离职的真正原因。第二,员工离职的原因很个性化;第三,离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单一因素,即使让他做出决定的是工资问题,也可能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停留在问题表象上的探究,大概率解决不了问题。

仅从现象层面,无法找到真正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深入问题的模式和趋势中去看。

也就是要看离职事件产生后,会对哪些其他重要要素产生影响。

除了影响项目进度外,还可能影响其他员工的士气、公司的声誉等等,影响的程度如何呢?会不会产生蝴蝶效应?

要探究清楚模式和趋势,我们需要进一步从行业、企业、职业的结构来进一步分析。

这家公司所处的是高速成长的行业,企业是中型规模,离职人员是技术骨干。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高速成长的行业必然导致人才是稀缺的,在人才的竞争中头部企业拥有明显优势,而技术人员是所有人才竞争中最为激烈的。

所以,从行业、企业、职业的结构来分析,一个骨干人员的离职,导致公司高薪挖人。

必然会带来公司内部人员的比较心理,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人离职。

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必然的推论,处于高速成长行业的中型企业,如果人才问题处理不当,要么被头部兼并、要么成为创业公司的人才黄埔军校。

问题分析到这里,其实还远没有结束。

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按照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对离职事件的不当处理,将必然导致的一系列多米诺效应,但究竟什么因素促使公司做出大规模高薪挖人的决定呢?

这取决于关键决策人员的心智模式了:

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个海归,技术出身,凭借核心技术创业至今,管理上是短板,于是找来了在500强公司担任招聘经历的同学担任人力总监,并且把公司人力和行政上的事全都交给了他。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500强的招聘经理来说,一个人员离职了,最常规的做法就是找猎头高薪挖一个人来,这再正常不过了。而老板基于在海外的经验,也觉得有人离职高薪挖人非常正常。

而这就是他们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正是这样的心智模式让他们做出了“合情合理”的决策。

公司老板和人力总监看到离职这个现象后,不应该仅凭借经验就做出决策。

本质思维: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大部分人愿意做任何事


04 小结

更加合理的做法是,先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然后分析现有行业、企业、岗位的结构特点,通过对结构的分析就能够发现高薪挖人是个负向的循环,会导致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问题的杠杆解不是挖人,而是留人。

解决眼前项目的人手短缺只是症状,解决公司人资机制才是关键。

要解决案例中的离职率问题,采取内部提拔与培养、短期福利和长期股权激励,应该是更好的“杠杆解”。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已经对本质思维有了清晰的理解。

总结一下,所谓本质思维,就是透过现象洞悉本质的一套思维方法。

想要看清楚问题的结构、洞悉事物的本质,由你的心智模式决定;

要改变心智模式,就要提升认知能力,提升认知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掌握更多的思维模型。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关注我,有道君会继续给你介绍更多的思维模型。

左手读书,右手演讲思考和表达一个都不能少,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正版推荐】系统之美 ¥56.9 购买 如何系统思考第2版 ¥49.3 购买

#认知提升##职场百问##职场干货##职场##职场达人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本质   思维   人愿   心智   美文   认知   高薪   现象   员工   趋势   原因   结构   模式   人员   经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