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6)

我母亲告别了山里的大婶,往家的方向走。这条路上的每一个地名,她都烂熟于心。路过纱帽湿(地名)的时候,她想起了祖母曾经给她讲过这个地名的来历:过去做官的人都要戴官方定制的纱帽,以前运输走水路,有一只船运了一批纱帽经过这个地方的时候,船漏水了,把船里的纱帽打湿了,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之为“纱帽湿”。

过了纱帽湿,就到了穆家庄,过了穆家庄就到了云满坡,过了云满坡就到了覃家祠堂,覃家祠堂是我外婆娘家那个家族的祠堂,过了覃家祠堂就是覃家巷子,过了覃家巷子就是马家巷子,过了马家巷子,就是徐家巷子了。从覃家祠堂到覃家巷子这一条路上,依次住着我母亲的六个外公(我母亲的外公有六兄弟),我母亲从他们门口过的时候,有人惊喜地大喊:“珍儿回来了!”听到声音的人,争先恐后地从家里跑出来,看是不是珍儿回来了,果真是珍儿回来了!

我母亲的那些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七大姑八大姨们,团团把她围住,问长问短,一会笑一会哭,他们这两天也在帮着找我母亲,这下好了,大家拥簇着送她回家。回到家里,我母亲才知道她自己的母亲已经过世了,家里只剩下她的祖母和父亲了。她的母亲得病后很少搭理她,都是祖母陪着她,所以,她母亲的过世,似乎对她影响不大。我外公见了我母亲,开始是喜极而泣,小女儿失而复得,我外公和亲朋好友昨天找了一整天没找到,觉得没有希望了,今天意外地看到女儿,心情可想而知!

然后,听我母亲说在山上过了一夜,看到我母亲脸上满是被巴芒(一种很锋利的野草)划伤的血印子,我外公捶胸顿足,恨不能替小女儿去受苦,当他问小女儿为什么从婶婶家不辞而别时,我母亲说想家,想祖母。我外公说,人家把你当儿子养,还要送你去读书,有吃有穿的,为什么还要想着我们这个穷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我母亲当时哭着说:“我不想去婶婶家,我想和祖母在一起。”

当大家的情绪稳定下来的时候,我外公赶紧请人送信去边家冲给婶婶家送信报平安。婶婶家知道我母亲一切平安,让报信的人回复我外公,他们很理解孩子的举动,既然孩子想祖母,就让孩子在家多呆一些时候,等天气冷了再来接她回去。期间,我外公几次试探性地对我母亲说,送她回婶婶家,都被我母亲哭着拒绝了,之后,我外公再也不忍心提及此事了。

天气渐渐冷起来了,我母亲在外面和小伙伴们玩,听说她姑妈带着婶婶和叔叔来了,她吓得不得了,一定是婶婶他们来接她回去的,她在外面躲了一天,不敢回家,天快黑了,我母亲还没回去,婶婶和叔叔他们就打道回府了。我母亲听说叔叔婶婶已经走了,才敢回家,到家的时候,已经点灯了,看见饭桌放了一个大包袱,她的祖母正在一样一样地看,她走进一看,是她在婶婶家里穿的衣服,裁缝给她做的全新的四季衣服,还有婶婶给她做的新棉鞋。

原来,就在我母亲回家的这段时间,婶婶有喜了,他们认为是养女给他们带来了喜气,非常喜欢这个有灵气的养女。这天他们来,一是来看我母亲,心里一直挂念着我母亲;二是天气冷了,把御寒的衣服送来;三是告诉我外公,今后我母亲愿意回他们家就回去,不愿意回去就当亲戚走,顺从孩子就是顺从天意,所以,把给我母亲做的四季衣服都送过来了。

后来,我母亲偶尔会提起她的养母(婶婶),也会想念她的养母(毕竟给过她母爱),养母也经常请姑妈带信,让我母亲去玩,但是,我母亲坚决不去边家冲,连姑妈家也拒绝去。一直到解放后,我母亲参加工作,才去看望她的养母,养父已经去世,养母生的弟弟已经结婚生子。我们在在棚镇生活的时候,我父母曾经带着我哥哥去看过我母亲的这位养母。(待续)

我的母亲(6)

我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家祠   母亲   纱帽   养母   养女   姑妈   婶婶   祖母   巷子   地名   外公   美文   叔叔   家里   衣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