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康 | 林屋洞游记

林屋洞游记


在游太湖西山林屋洞之前,本人已游过不少溶洞,最早有瑶林仙境、后来游了杭州的灵栖洞、浙西的瑞晶洞和桂林等一些有名的溶洞,说实话,那些洞穴都大同小异,基本上是靠光怪陆离的灯光效果和对石态冥思苦索的想象构成了溶洞的内涵和文化特征,尤其是把中国古代的神话和民间传说统统塞进了这些冷冰冰的钟乳和石笋之中,让游人被迫接受现代文明对自然的诠注,实在有些牵强和滑稽,如将现在的“走千家不如走一家”的广告语变换一下,可毫不夸张地写成游千洞不如游一洞。

我对名不见经传的林屋洞,真的没有多少兴趣,本人只知洞庭西山出产著名的太湖石,绉漏瘦透的太湖石迎合了国人对造景的传统审美情趣,它点缀了大江南北的园林,使原本精致柔美的园林有了几分阳刚之气,颇有画龙点睛之妙。而对林屋洞的了解,则是从明朝著名文学家归有光之孙归庄的林屋洞游记里得到了一点粗浅的影像,却并不抱有多少探游之兴,毕竟现代人比古人的见识广些。

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九洞天林屋洞,深藏于林屋山麓,俗称龙洞,内有一万多平方米的面积,而从外表看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洞,然而当躬身进洞的一刻,眼前突然让人感到进入了仙府神宫,涌入眼帘的是顶平如屋,立石如林的一片奇异景象,这是我从未感受过的洞穴景观,十分震撼感观,方知林屋洞名之由来。

林屋洞有着古老的传说和源长的历史文化底蕴,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居住过,还留下了一本禹书。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曾派威灵丈夫到此取到了禹书;唐宋时期这里的道教道场盛极一时,在1978年重新开掘已被淤塞的林屋洞时,曾发现了唐宋时道家们摆放在龙洞上的三条精美的金龙和玉器等文物(现存于苏州博物馆),已足于说明林屋的悠久的文化积淀。

人在洞中齐人高的石林堑壕中蛇行,头顶那低垂平整的洞顶,像一片沉沉的乌云压在头顶,不小心即会有撞头之险。放眼望去,那广阔的洞内似乎缺少支撑,而其它的溶洞,大都似西方十八世纪的哥特式尖顶建筑和6世纪罗马拜占庭式的拱型建筑,重力完全被分散到每一面墙体;而身在那顶平如屋的低矮林屋洞内,则有天地合笼时的瞬间那种头顶苍天之感,使人惊悸而不敢喘大气,忡忡忧心可比杞人。洞中那些壮观敦实而各具姿态的石林,无论从高度和体积都占了洞穴空间的一大半,如天宫中坍塌下来的建筑残骸,一派苍凉和古朴的景象;如一群虎象牛马蛇鳄豺豹经道家点化成石,刹那间便可恢复原形助阵而战一般,让人惊心恐惧;如一个庞大的八卦石阵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如远古时期天外来客对人类的一种神秘的预示,让人费尽心血而不解其中之意。

林屋洞洞貌多样,又因各种不同的形态和环境而分成六个洞区,有进洞就让人感到进入洞天福地的隔凡洞,有比其它洞区温度高的火洞,有一年四季水滴不断的水洞,有洞顶形似龙形天沟的龙洞,一洞之内有如此之多的景观和气象属实不多。难怪古人有“一山飞峙太湖中,千娇深藏林屋洞”的溢美之诗。

林屋洞属于是石灰纪的石灰岩,它的形成时间距今约3 亿年左右。而林屋洞的洞龄至少也有2.5亿年了,它深入山体内部,属于腹洞,是被几亿年前这里曾有的古海冲刷而成。目前洞的最低处还低于太湖水平面的150公分以下,据说在夜深人静时,还能听到远处太湖的波浪的訇然之声,令人惊心动魄。而洞内的洞壁基岩水蚀石景还历历在在目,明显地镌刻下了水位的逐渐下降的标位,令人不免有沧海桑田人生短暂之喟叹。

林屋洞是一座精心构筑的地下宫殿,一个庞大则精巧的艺术宝库。


许建康 | 林屋洞游记

作者简介:

许建康,嘉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嘉兴市书协会员,曾任海宁市作家协会秘书长。著有小说散文等文学创作达数十万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拜占庭   齐人   吴王   嘉兴市   道教   西山   太湖   太湖石   溶洞   龙洞   洞天   唐宋   道家   洞穴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