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嫉妒,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谦逊的美德


甩掉嫉妒,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谦逊的美德

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卑劣的心理状态。善妒者总爱和别人攀比,凡事唯恐别人抢先一步。

在一定的环境中,某些人在一些方面如才学、收入、穿戴、成就、人缘关系等高于自己时;

立即产生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怒甚至忌恨的情绪,并试图以种种方式中伤、诋毁他人,以维持心理平衡。

他不怪自己不努力、不进取,只怨别人有本事,只恨别人比自己强。

妒火中烧,能使人头脑发昏,丧失理智,甚至堕落到极其卑劣和凶残的地步。古往今来,嫉妒就像一股祸水,不知害了多少人。

嫉妒使人们对同事在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采取贬低、冷落,甚至恶意中伤的态度,对兄弟姐妹受到长辈的宠爱感到不满和愤恨;

若是自己容貌欠佳,身材不理想则会对天生丽质者产生无名的嫉妒之火。

嫉妒还使人们对恋人或配偶以前的生活经历特别敏感,刨根究底,并对她们的行为及社交圈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这是一种在极端占有欲的情感支配下的行为方式。

有嫉妒心理的人总是企图压倒别人、操纵别人甚至占有他人的感情。

然而往往由于自己勇气不足,优柔寡断,能力低下,手段恶劣而事与愿违。于是嫉妒者不得不经常挣扎在不良心境的痛苦漩涡之中。

怎样避免产生嫉妒心理?以下是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

多想别人的优点,特别是那些容易招致嫉妒的成功人士。喜欢一个人不仅是因为他是什么人,而且你必须看到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他。

这样一来,心里就不会有容纳嫉妒的空间了,用好习惯来代替坏习惯,用善良的字眼来代替恶毒的字眼。

例如,当看到别人成功或者取得重大的进步时,试着将嫉妒转化成替他高兴或者赞美;设想自己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别人正在做什么。

如果别人获得的成就当之无愧,就想想怎样做才能使自己也和他们一样,而不是嫉恨他们已取得的成就,嫉妒心理是由于个人虚荣心在作祟。

防治嫉妒心理,首先要认识嫉妒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心胸要开阔,以诚挚友善、豁达大度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加强思想修养,克服虚荣心,就会“心底无私天地宽”,把别人的成就和荣誉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这是甩掉嫉妒的根本方法。

甩掉嫉妒,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谦逊的美德。学会淡化嫉妒心理,将有利于减少人们彼此的敌意和隔阂,使人们成为各行各业的成功者。

要善于化嫉妒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奋起直追、不断充实自己,使潜能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嫉妒心理人人有之。积极型的嫉妒是事业成功的动力,而消极型的嫉妒则是滋生邪恶的因素,这已被无数事实所验证。

这两种效应若处理得好,会使自己事业有成,得到社会的承认;处理得不好,会使自己遭人唾弃。

所以说,如何正确对待嫉妒,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嫉妒很容易使你疏远别人,实际上,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就,不如自己去努力争取。

甩掉嫉妒,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谦逊的美德

克服偏见心理

偏见是由于对他人或其他群体缺乏事实根据的、偏执于某一极端的、不符合事实的认识而产生的结果。

偏见的特征是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因而对那些出入的看法往往是捕风捉影的、道听途说的、人云亦云的。

有偏见的人,看人处世容易走极端,往往“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如果说某个人好,就什么都好,如果说某人不好, 就一无是处。

偏见使人囿于自己的一孔之见,使人用有色眼镜看问题,使人懒于思索问题、拒绝接受新的东西,使人难于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使人越来越无知和愚昧。

总之为偏见缠身的人们,是很不容易理解他人的,不管对方是不是具有最美好愿望和 最善良动机 每个人都可能患上偏见的“疾病",只不过程度轻重不一。

心存偏见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障碍。要避免偏见,就要注意观察人和事,透过现 象,认清本质。

也就是说,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了解人和事,然后再下结论。

不能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只见一叶,不见泰山,怎样克服偏见呢?

1.注意克服“先入为主”的习惯心理

在人际交往中,重视第一印象是较普遍的心理倾向。

注意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 象是完全必要的,但第一印象是外在的,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虚假性,仅凭第一印象就有可能出现偏见。

2.避免“循环证实”心理

有些人对他人的偏见十分强烈,而且这种偏见一旦形成后,久久不能消除,还自认 有许多“理由”,究其原因是受了“循环证实”的影响。

所谓“循环证实",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互动”效应,即你对某人抱有反感,久而久之,对方也会对你产生敌意,于是,你就 相信自己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反感对反感,敌意对敌意,两人的偏见和隔阅越来越 深,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应首先主动理智地改变偏执的态度和行为,切断偏见的“恶性 循环"。

3.注意排除“近因效应”的习惯心理

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人们还有这样的习惯心理:近期印象深刻而占优势,容易掩 盖对其的一贯了解。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近因效应”。当一个人的言行、态度等与以往相背时,人们特别容易产生“近因效应”。

例如,某人过去帮了你许多忙,但是近日有次他拒绝为你帮忙,你就容易“记仇不记恩”,对他这个人不满。所以,我们在评定人的时候,应该注意纵向分析,功过比例分清。

4.注意排除“投射作用”的习惯心理

人们有时会有这样的偏见:喜欢把自己的一些特点、个性、能力以至兴趣、爱好等 归属到其他人身上,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作用"。

要避免偏见,就要注意在评定别人的时候,不要把别人当做自己来看待。

甩掉嫉妒,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一种谦逊的美德

5.提高知识修养水平

可以说,偏见是无知和愚昧的产物。一个人知识修养水平越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 能力越强,偏见越少。

反之,则容易受流言蜚语、道听途说的愚弄,而对人形成偏见。

#沟通#

#社交#

#推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近因   道听途说   人际交往   谦逊   卑劣   敌意   偏见   美文   美德   反感   修养   效应   事实   态度   成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