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作者:弯弯,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烽火硝烟无情地打破了平静的校园生活。


国家危及存亡之秋,北大、清华和南开接到南迁的公函,三校先成立临时大学,在长沙短暂停驻,后来因南京失陷,战局急剧变化,长沙临时大学又继续西迁,落脚西南边陲昆明。


三校合并,在昆明共同组成了一所具有永恒魅力和精神力量的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是一所在民族危难之际,在战火纷飞之时诞生的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一时间,大师云集,学子也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当时物资匮乏,空袭连连,可是往往越艰难困苦,联大师生们的信念就更为坚卓,意志就更为刚毅,内心就更为纯粹,理想就更为清澈。


这所大学在特定时代里,成为教书人的良田,学子们的乐土。


多少学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回想起联大的读书岁月,都心如激湍,禁不住感慨“那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惬意、最值得怀念的时光”。


西南联大崇高的声望,源于秉持学术自由和通识教育的灵魂人物,更源于灿若星河的一流教员。他们博学多识、学贯中西、声誉卓著,他们的课堂绝无仅有,独一无二。


假如80年前这群联大的学者们生活在微信的时代,那么他们的朋友圈会是什么样的呢?

一、建筑大师设计茅草房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背景知识: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到昆明后,联大校长、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请梁思成夫妇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


两人欣然受命,历时一个月,很快就拿出了一套设计方案:设计图纸展示了一个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然而,设计方案很快被否定了,西南联大根本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经费。此后两个月,两位大师只好一改再改。


二、湘黔滇步行团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背景知识:

全面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南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来再迁昆明。


由于交通困难,临大师生兵分三路赴滇。其中最为艰苦悲壮的一路,即“湘黔滇步行团”,自长沙徒步前往昆明。


步行团由黄钰生、李继侗、闻一多、曾昭抡、黄子坚等11名教师组成辅导团,率领284名男生步行横穿湘黔滇三省,历时两个多月,跋涉一千余公里,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上的长征”。


三、联大校区风景一览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四、陈寅恪作诗忧时局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背景知识:

联大到达昆明后,由于校舍不敷使用,而蒙自有滇越铁路连接昆明,交通便利,又有闲置房子,校方决定将部分师生迁至蒙自设立分校。文学院和法商学院就暂设在蒙自。陈寅恪与一众大师学者同住歌胪士洋行楼上。


当时,陈寅恪感时伤怀,曾作诗多首,其中,一首题作《蒙自南湖》抒发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的“南迁”忧思。


五、西南联大校歌诞生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背景知识:

西南联合大学于1938年5月4日在昆明正式开学上课,正好是“五四运动”19周年纪念日。为鼓励师生精神,坚持文化抗战的决心,表达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西南联大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向全体联大师生征集警言、歌词,制定新的校训、校歌。“刚毅坚卓”四字作为联大校训。


8月6日成立的校歌校训委员会,聘请冯友兰、朱自清、罗常培、罗庸、闻一多诸名师为委员进行创作。最后由联大中文系罗庸教授完成校歌歌词,由联大中文系张清常教授谱曲,歌词调寄《满江红》,上阕悲怆沉着,下阕高昂振奋。1939年7月11日,《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正式公布。


校歌记录了西南联大从卢沟桥事变到抗战胜利一路的奋斗历程,谱写了国家危难之际,文人学者和莘莘学子流亡的苦辛和悲愤,歌词悲壮激昂,曲谱悠扬曲折。校歌唱出了师生不屈的壮志和驱逐敌寇、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决心和信念。


六、闻一多的篆刻生涯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背景知识:

随着战局紧张,大后方的经济困窘,物价飞涨,工资微薄,生活很苦,联大的教授们也不得不想方设法挣钱贴补家用。


闻一多先生就曾挂牌摆摊,刻章治印,贴补家用,留下了“文字是我斗争的武器,刻章刀是我挣钱养家的工具”的铮铮之语。先生常常是每天上午在联大授课,下午在中学兼课,晚上在批改学生作业后,半夜在灯下为别人刻图章。为了让闻一多的刻章多赚几个钱,浦江清教授精心撰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骈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广而告之,以作宣传。


其它学者也不例外,费孝通曾在街上卖大碗茶;物理学家赵忠尧在家生产肥皂;梅贻琦还常和夫人韩咏华到街上摆摊卖米糕……


七、一代狂人刘文典大喊“保存国粹”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背景知识:

在西南联大,刘文典以狂傲率真著称,爱憎分明,对于看不惯、看不起的人或事,常常直接指斥、批评,但他对陈寅恪的人格、学问则是推崇备至,视为泰山北斗。


抗战初期,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昆明,昆明的防空力量较弱,每当飞机来袭,昆明就会拉响防空警报,警报一响起,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就都往郊外跑,俗称“跑警报”。


有一次警报响起,刘文典与众人一起跑出校园,突然他想起陈寅恪身体虚弱,视力不佳,行动更为不便,便匆匆率领几个学生赶赴陈的寓所,找到陈寅恪,扶起他就向外跑。同学要搀刘,刘不让,大声叫嚷:“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


八、沈从文被破格聘为联大副教授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背景知识:

1938年暮春,在经过大半年的颠沛流离后,沈从文到达了春城昆明。在昆明,他先是和杨振声等一起编教科书,随后杨振声提议聘请沈从文到联大任教。1939年6月27日,联大常委会召开第111次会议,有一项内容是决定聘沈从文为联大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的决议。


但对于当时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来说,进入西南联大任教并没有那么轻而易举。尽管他是名满天下的大作家,但也就是一个会写点东西的作家而已,学问上是不足道的。


他的好友朱自清虽感“甚困难”,但还是积极促成此事。最终,沈从文被破格聘请,于1939年~1940学年度第一学期正式开始上课,开设有:各体文习作、中国小说(“中国小说史”)、现代中国文学等课程。1943年7月,改聘沈从文为教授。


九、陈岱孙让学生们停课赏雨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背景知识:

西南联大的教师起初是铁皮屋顶,一到大雨天气,雨滴打在屋顶上面噼里啪啦作响。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我们就看到的一幕,一天,联大学生们正认真听课,忽然一场暴雨下来,将铁皮屋顶敲得啪啪作响。纵使教授不断提高音量,学生们还是听不见,他只好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静坐听雨。此段就是来源于教授陈岱孙。在清华北大两校,陈岱孙先生一直是位传奇人物。


十、吴大猷发现物理奇才


假如西南联大也有朋友圈

背景知识:

1945年,在人心动荡的日子里,忽然有个学生千里迢迢,慕名前来投奔吴大猷,学生名叫李政道。当时正值学年中间,不经考试不能转学。吴大猷便同物理、数学教师商量,让李政道随班听课,参加考试,若及格,到暑假后正式转入二年级。其他教师也都同意了。


吴大猷曾回忆说:“李应付课程,绰绰有余,每天课后都来请我给他更多的读物和习题。有时,我风湿病发作,他替我捶背,还常帮我做些家务琐事。我无论给他什么样难的书和题目,他都能很快地读完做完,并又来要更多的。我从他做题的步骤和方法上,很快发现,他思维敏捷的程度大大异乎常人。”


在艰苦的西南联大,吴大猷不仅培养出一批科学精英,而且科研硕果累累。1945年秋,吴大猷推选物理方面的两个名额赴美深造。首先选送大二学生李政道,另一名选定清华助教朱光亚。


总结:

这所抗战时临时组建的大学,创造出中国教育史上的惊人奇迹:存在仅短短八年,却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和100多位两院院士......


因此,无怪乎很多专家都盛赞联大:一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作者-

弯弯,愿用厚重作纸,清淡作笔,书写流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联大   蒙自   卢沟桥   刚毅   校歌   校训   昆明   国粹   长沙   美文   中国   师生   朋友圈   教授   背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